標題一件剪裁良好的衣服如同一個質地優良的空間,只需經過設計師之手,便可重新成為主人生活城市之中的優秀“貼身軟甲”,設計師郭蔚(KayKuo)為一個單親父親和兩個兒子“量身改造”了這一空間(p160);創辦了Reformation的Yael Aflalo與家人一起住在紐約曼哈頓西村,這處聯排別墅住宅經過巴黎室內設計工作室Festen改造后,兼有家的溫度與空間的藝術感(p98);同樣,時裝品牌YEHUAFAN的主理人夫婦與設計師陸凱琳攜手為詩意棲居打造了一件“外衣”,他們將時裝剪裁化作空間軸線,面料肌理嬗變為光影、磚石與木材,共同書寫時間流轉的空間詩篇(p128);有些房子像是由記憶構成,其中的物品時時刻刻喚起和保存著過去的時光,Margherita Maccapani Missoni位于瓦雷澤的家,便是這樣一處記憶之所(p108);小白與建筑師朋友在沙溪蓋了一座房子,他只是想“活成自己,活成一種存在”,走一條他期待自己走的路(p116);黃楚桐與先生肖李昂(Starry)的家則用濃郁的色彩碰撞、點狀光影與打破界限的格局,共同編織出一個充滿故事性的情境空間(p140);設計師吳斌在歐洲游歷的體悟與明艷色調構成了他為這個家設計的坐標系,他為之欣快,感到前所未有的松弛(p170);Jeff則以惜物之心,平衡著古董家具與當代藝術品的交融氣場,令這套房子煥發出新的活力(p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