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對伊萬·巴恩(Iwan Baan)與王澍和陸文宇而言,都是意義深遠的一年:IwanBaan榮獲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金獅獎,而王澍被授予普利茲克建筑獎。這兩個來自不同領域的獎項皆肯定了他們對建筑本質的深刻洞察、對傳統建筑論述的突破。他們的創作共同致力于揭示建筑環境更為根本的意義,無論是通過攝影敘事還是建筑工藝。這種雙重視角突顯了建筑的力量:它不僅關乎空間的構造,更是一種持續演進的敘事方式,是構筑意義與體驗的過程,連接歷史的沉淀、人的生活狀態與城市的無盡變遷。
“平行世界”探討如何以視覺語言詮釋城市的演變,并從傳統哲學中汲取啟示,重新思考建筑應如何回應復雜多變的城市。通過沉浸式的裝置和觸動人心的攝影敘事,展覽呈現了建筑空間與人們生活狀態之間不斷演進的關系。展出的攝影作品與中國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澳門圣若瑟大學建筑及設計系師生創作的建筑模型和戶外裝置展開對話。建筑師、學生與攝影師的跨界合作為建筑敘事引入新的視角,將動態的空間構成與詩性影像融合。設計與圖像之間引人深思的對話也引導觀者將建筑視作文化媒介,而不只是物理結構。

澳門展區設于威尼斯歷史悠久的軍械庫入口,展覽場地本身即體現著跨學科交流的力量,建筑的創新思維與攝影的藝術語言在此交匯,拓寬了我們對城市空間的感知。王澍和陸文宇指出,澳門最令人困惑卻又迷人的特質是“這座不大的城市仿佛由多個城市并列構成。每個城區風貌各異,彼此看似無關,卻又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和諧共存”。一位在1999年曾到訪此地的旅人,如今面對新葡京大廈與老城區之間的巨大反差,定會感到震撼。那些熟悉澳門歷史的人在看到橫琴島上極具現代感的新城景觀時,也會有恍如隔世的感覺:這些畫面仿佛與舊日澳門毫無關聯,存在于時間與空間維度全然不同的平行世界中。
在王澍與陸文宇看來,澳門是一個由多個“城中之城”組成的共生體。多重的城市形態雖彼此平行,似乎沒有交集,卻在全球化浪潮中,以看似不可能的方式維系著一種出人意料的和諧秩序。他們觀察到四個平行世界:歷史的澳門(世界1),時間節奏似乎更為緩慢;賭場城市(世界2),由新建的大型建筑群構成,背后是資本的強大力量;正在崛起的橫琴新城(世界3);“無現金城市”(世界4),一個由數字基礎設施、人工智能驅動的金融系統以及區塊鏈技術構建的新型隱形城市。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資助,澳門藝術博物館與美高梅支持的“平行世界”展覽,聚焦于這座城市獨特的共生格局,深入探討其中的建筑與社會維度,而這正是當代全球對話中日益受到重視的議題。

王澍和陸文宇精辟地指出,深度洞察的攝影可捕捉到澳門城中并存的強烈對比密集街區與幽靜舊巷之間的反差,映照出這座城市豐富而復雜的層次。Iwan Baan的視覺語言揭示出澳門獨有的時間錯位感。澳門的快速發展不斷重塑著城市景觀。正如王澍所說:“澳門幾乎所有的舊建筑都建于同一時期,且集中在相對緊湊的區域。由于舊建筑極少被拆除,新建筑不斷疊加其上,形成一種非同尋常的建筑拼貼,仿佛一幅真實的生活拼貼畫。你轉過街角,突然間置身于完全不同的景象。尋常生活自然流動,建筑首層是細小的亞洲式店鋪,其背后卻是閃耀著金光的高樓幕墻。穿行其間,眼前不斷呈現令人目眩神迷的畫面;每條街道、每個轉角都閃現出意想不到的視覺故事。這正是讓我著迷的地方。”回憶起這次在澳門的拍攝經歷,Iwan Baan坦言,這更像是一場沉浸式的體驗:“我和王澍、陸文宇一起度過了兩天,探索這座城市的不同面貌,也逐漸理解了他們的思考方式。我觀察他們如何帶著學生一起審視這座城市,他們關注哪些區域、如何展開研究。幾周后,我獨自返回,花了大約十天時間拍攝澳門。”澳門建筑的復雜性令王澍、陸文宇、Iwan Baan著迷。如同羅馬或拉斯維加斯,澳門展現出多層次的時間感,但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現。
借由多元視角的匯聚“,平行世界”不僅細致勾勒出澳門層疊交錯的歷史痕跡,也探討了我們如何記錄城市變遷,建構集體記憶。他們敏銳地回應了城市的社會現實與歷史,又通過具體案例和圖像以及手工制作的模型突顯不同的觀察視角與方法論,揭示出城市空間中的隱秘聯系。在威尼斯,我們得以切身感受這種非凡的協同效應,以一種真實且沉浸的體驗方式深入其中。多個平行世界在此無縫融合,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被消解,呈現出超越傳統城市敘事的全新視角,過去與當下、秩序與流動之間的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