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中期,意大利設計之所以能在全球獨領風騷,不僅歸功于那些理念先鋒、敢于創(chuàng)新的設計師,也離不開優(yōu)秀企業(yè)家的貢獻——正因為他們的遠見卓識,在材料和工藝上的不斷探索,才共同促成了設計的不斷演變和推陳出新。朱利奧·卡斯特利(Giulio Castelli)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自1949年創(chuàng)立Kartell,這位化學工程師將塑料從工業(yè)原料提升為設計載體,通過材料科學、工藝革新和設計協(xié)作,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塑料的認知,使品牌成為“ 透明美學”和“風尚先鋒”的代名詞。


在Kartell博物館里,今年正式向公眾開放了“Spazio Archivio”,一個涵蓋了75 年設計歷史的檔案庫,擁有超過 8000 件物品、700 項設計、6000 多張圖紙與 30000 張照片。之所以使用“ 空間” 一詞,因為它不僅是物理場所,更是設計過程中理念、愿景、技術與形式解決方案一起塑造的思想空間。正如品牌第三代家族成員Lorenza Luti所言,“這是一場深入設計核心的旅程,通過揭示歷史重要產(chǎn)品背后的思維過程、草圖與模型,以及記錄設計師意圖與動機的照片、目錄與文本,觀眾能感受到過去的材料在此時激發(fā)出新的敘事與視角,連接現(xiàn)在與未來。”
在中央庭院,一場名為“未來記憶”的臨時展覽聚焦意大利傳奇設計師喬·科倫坡與Kartell的合作淵源。他41歲英年早逝,卻是諸多設計史學家公認的“讓米蘭成為設計之都”的人。他的諸多遠見在于能夠敏銳捕捉到人類生活由于新技術出現(xiàn)而發(fā)生的變化,也是他率先使用ABS塑料,使一種再普通不過的材料有了全新的語義。

編號4801的扶手椅和4867的座椅是科倫坡驚人才華的最佳注腳。前者是設計于1964年的弧形元素扶手椅,由三塊彎曲的膠合板組成,通過簡單的接頭連接而無需螺絲或金屬部件。它借鑒了阿爾瓦·阿爾托以及伊姆斯夫婦等前輩的實驗成果,寬大的造型滿足了人體工學的舒適需求,而小巧的尺寸和輕盈的重量則便于搬運。最初版本有紅、白和黑三種顏色,是Kartell產(chǎn)品系列中唯一一款完全由木材制成的家具。2011年該椅子的復刻版推出,采用相同尺寸的黑、白色和透明亞克力(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作。后者是在1967年正式推出的“通用”椅,科倫坡引入了一種此前主要用于汽車行業(yè)的批量生產(chǎn)技術:注塑成型,它需要在生產(chǎn)機械上投入較高的成本,但后期可以相對較低的單位成本實現(xiàn)高產(chǎn)量。起初,設計受到當時的明星產(chǎn)品K1340(或后稱K4999)可堆疊兒童椅的啟發(fā),使用ABS塑料。然而,由于其容易變黃,科倫坡最終從ABS塑料轉向了聚丙烯。顧名思義,它為通用而設計:適合排座,也可堆疊,配有可更換的腿用于調節(jié)高度。椅背的中央孔洞便于搬運椅子,并確保在戶外使用時不會積水。而另一件誕生于1967年的KD28臺燈,再次回歸照明系列。在保持原有設計的同時,由再生材料制成,并配有絲光感燈罩,投射出更溫暖的光線。電源線采用與底座同色的織物包覆設計,更具一體感。
將現(xiàn)代主義美學的直線條與更柔和、更圓潤的幾何形狀相結合,一直是科倫坡的拿手好戲。作為20世紀60年代意大利設計界的關鍵人物之一,他的標新立異于當時和現(xiàn)在都意義非凡。堅信“好設計應該被所有人使用”的他,為當下描繪出未來的模樣。而在這一點上,Kartell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