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手這個家的項目時,吳斌正在歐洲求學,一路自駕,途徑西班牙、法國、摩納哥和意大利,他以未曾褪去的少年敏感和長期扎根世俗的從業者眼光,重新觀察這片形式感的熱土。在意大利故地重游時,他體會到一種久違的大膽,塵封于心的色彩欲望點燃了他,關于自我的表達、關于最初的稟賦、關于持續的創造力,一切指向色彩。他找到了轉變的靈感,這一趟歐陸之旅滿目繽紛,在他心中激發了一場色彩風暴。
眼前是一套1200平方米的北方大宅,入戶有繁花,深院有高樹,屋內光影柔曼,線條婉轉,裝飾精美,色彩悅目而多情。屋主人對于法式風格的憧憬源于她多年游歷海外,在異國他鄉尋訪有歷史聲望的名門私宅。她傾心于其中精湛的工藝、優美的造型、不凡的品位,時代特征與個人氣質完美融合,那些富于表現力的家居和裝飾至今看來仍神采奕奕。在她眼中,家的美學傳承與不被時間消磨的生活精神,是人生哲學與物質文化的精彩化身。
在吳斌的作品中,所謂的法式風格是一種氛圍,是空間自然觸及的意境和情緒。法式元素如同一套好的資源,在他手中可以靈活轉化,自由調用。這座立足本土語境的大宅,屋主人有著鮮明的居家氣質,對于三代同堂享受歲月靜好有著發自內心的需求。在這個家中,多姿的色彩不僅附著于物的表層,也融于人的心靈。有感于歐洲之旅的啟發,吳斌為這座大宅奉獻的最為有力的設計策略正是色彩的飽滿和協奏變化。色彩的活躍度、體系感、滲透性對于家庭的熏染和滋養顯示出他不同以往的力道。在他看來,當住宅的體量大到一定程度時,居住的功能性不再是核心問題,要解決的是一家人在精神層面的需求問題。


色彩的意義不僅在于悅目,更在于它的組織和分散,它的延伸和變化、鋪展和收束與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有著微妙的感應。在這個家中,社交、休憩、餐飲、娛樂、養生、游園乃至信仰,以及空間布局和形態雕琢,完美遵循一套嚴密的色彩邏輯。
此外,在處理色彩的生態關系時,吳斌以輕盈的手法融入灰度、紋理和質感,產生接連不斷的美感,同時利用造型燈具的光影虛實和起伏節奏、畫意壁紙的包裹和戲劇效應,以及院落景觀的花式映襯,于生活的場域創造出豐富的感官體驗和持久的心靈振動。
這是一個極其講求控制力的過程,需要精準把握屋主的審美,同時在現場真實的光環境下,不斷檢驗和調制。吳斌坦言,他在設計時,既不拼靈感,也不依賴知識教條,而是堅持用一套理性的方法去推導,從具體的生活邏輯中歸因特定的設計策略和造型選擇,從而建構設計與生活的真實關聯。這個家有著清晰的法式印象、明確的法式氛圍,但它本質上是對個體精神的追溯和暢懷,將屋主深藏心中的生活美學,對于雕花、紋樣、裝飾線乃至空間形態的感性記憶,融入體系化的色彩和材料,從而弱化了元素的符號意義,強化了風格的美感價值,為屬于當下的生活情境提供了兼具匹配度和完成度的法式意象的居住形態。







屋主欣賞吳斌的平衡之法,將視覺的沖擊力與柔和度維持在恰到好處的狀態:“這個家有一種溫情而不俗的協調美感,他對色彩的把控,既穩健,又十分有活力。”異國風情與本土語境的融合體現出吳斌趨于成熟的大宅設計手法,其不斷精進的空間駕馭能力,讓色彩體系和形式關系在一個復雜的結構中徐徐展開、有條不紊,帶給人節奏的愉悅和體驗的驚喜。正如屋主所說,這個家隨處可見一種“輕松的豐富”,不僅適合當下生活,而且為孩子的精神成長、居者的審美積淀創造了空間機遇。
平日,主人最愛閑坐在餐廳通往客廳的一個柔光地帶,這里是養心安神、讀書靜思的茶歇空間。近處,造型優雅的家具呈現出自然趣味的石材紋理、木作紋路和屏風圖案,墻上的壁紙傳遞出遠方的故事感和濃郁的生命光澤,與前后院子的植物景觀交相呼應。在醇厚茶香中,可以望見入戶庭院一株濃烈綻放的紫薇,漫長的花期成就了這一樹繁花盛景,美不勝收。透過餐廳的落地窗,一片模仿自然野趣的樹石花草高高低低,形成松散的層次和自由的形態,草木之間立著一棵舒展的暴馬丁香樹,一個古樸渾圓的雀巢安然“睡”在樹丫。這種自然主義的景觀貼近生命本源,與家的氣質、人的信仰默契相合,散發出潤物細無聲的美學情懷。



家的核心是“主人氛圍的融入”,好的設計需要回應居住的經驗和想象,同時提供意料之外的觸動和日久天長的滋養。吳斌堅持設計師作為服務者的本色,盡管歐洲之旅喚醒了那個對色彩極具敏感的內在自我,改變和創造的激情卻并未掩蓋他對于職業的理性認知和溫良態度:“擁有自由,卻不濫用自由,恪守服務者的本分。”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至今仍體現在他方案的一筆一畫,工作的一言一行中。
家的位置不只是地理坐標,更是生活方式的預設。設計師吳斌在北京優山美地的這棟四層別墅展開了對“生活節奏”的重構。這是一個與松弛日常相連的空間:沒有標簽化的風格表達,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浪漫氣息的尺度、色彩、光影與溫度。空間中的每一處設計、每一個物件組合都經過理性推敲,服務于居住者真正的偏好。COLMO在這套“節奏系統”中承擔著穩固的角色,在日常的背后托舉生活的細膩秩序。
來自歐洲設計中心的COLMO圖靈2.0套系,繼承了歐洲工業設計的理性邏輯與克制優雅。它通過幾何線條的嚴謹組織、倒角與材質肌理的精細搭配,構建出廚房空間中隱形但可靠的支點。正是這份源于包豪斯傳統的理性美學,讓廚房在視覺上冷靜、純粹,卻不失溫度。




“浪漫”并不來自某一種具體的功能,而來自技術對人的理解程度:純平全嵌冰箱具備食材識別功能,充當營養管家,同時支持語音操控,從容開關門;嵌入式微蒸烤一體機可根據用戶體質生成定制菜譜;全嵌洗碗機AI仿生手洗,清潔無死角且呵護餐具;升降煙機能自動感應使用狀態并隱入柜體,不打擾,也不缺席。這些功能的存在并不刻意強調“科技感”,但當你需要的時候,它們已然抵達。生活中被忽視的部分往往藏著真實的瑣碎——洗衣、護理、收納、清潔。在這棟別墅的負一層,COLMO的洗烘套裝在家政間靜默運行,靠近自動點亮,自動識別面料質地,精準設置護理程序,讓高強度的操作成為一種無須介入的輕松儀式。
這是一種“被理解”的科技,也是一種“無打擾”的浪漫。它不需要炫技,不需要存在感,只是憑借對生活節奏和需求的熟稔,把“生活可以被照料”這一概念默默落地在空間里。對吳斌來說,設計不是堆砌風格,而是一種系統搭建;對COLMO來說,科技不是未來感的堆疊,而是松弛感的底氣。兩者在這個空間中形成某種默契——通過理性去托舉浪漫,讓居住者在真正被理解的空間中,得到不動聲色的照料。
這就是新一代高階生活方式:美不是裝飾,科技不是炫耀,家不是身份標簽,而是一個讓人可以自在呼吸、靜下心來的場域。浪漫并不虛無,它恰恰就藏在每一個精準運轉的系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