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臟超聲造影技術,被稱為是“超人”的“第三只眼”。它通過實時、動態的掃描,將更多的細小病灶暴露出來。那么,究竟什么是肝臟超聲造影技術?所有人都適用嗎?具體的檢查流程有哪些?
什么是肝臟超聲造影技術
一提到肝臟超聲造影,很多人都覺得比較專業且復雜,其實肝臟超聲造影的一般原理主要就是借助微泡造影劑和超聲波成像技術,對患者的肝臟進行動態血流的具體評估。
大家不要一聽說做肝臟造影就有抵觸情緒,其實肝臟超聲造影屬于一種無創性的診斷工具。舉個例子來說,傳統的腹部超聲檢查,雖然可以為醫生提供患者肝臟的基本解剖以及病變的形態信息,但是,腹部超聲對于鑒別腫瘤的良性和惡性以及評估患者血流灌注具體特點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肝臟超聲造影是通過靜脈注射含有微氣泡的造影劑,利用超聲技術實時觀察肝臟血流灌注的一種檢查方法。這種微氣泡聽起來比較玄幻,但卻可以在超聲波的作用下,產生強烈的回聲,由此就可以增強超聲圖像的對比度,這種對比度對于我們人體當中的血流動力學監測是非常敏感的。
比如,在肝臟腫瘤的鑒別和診斷過程當中,可以區分良性的肝血管瘤以及惡性的肝細胞癌,像是肝細胞癌的造影表現是快速且增強的,隨后門靜脈期會逐漸衰退,而肝血管瘤則會出現不同的灌注特征。
肝臟超聲造影檢查是否安全
一提到超聲造影,很多人都懷疑造影技術是否會對我們的人體產生影響,尤其是所使用的造影劑是否安全,其實這是很多患者都關心的問題。
超聲造影技術所采用的微泡造影劑,它的成分是由磷脂和蛋白質殼包裹所組成的氣體,比如六氟化硫氣體,這些泡沫大小在1~10微米之間,可以安全地通過我們的微循環系統,與CT、MRI所用的碘造影劑是不同的。超聲微泡造影劑,不參與我們的肝臟代謝,所以在進行檢查的過程當中,這種造影劑在體內的循環,一般是幾分鐘,就可以通過我們的呼吸排出體外,所以對肝臟功能沒有任何的負擔,這一特性特別適用于肝臟功能不全或者是對常規造影劑過敏的患者。
更重要的是,肝臟超聲造影技術對我們的人體組織沒有任何的電離輻射影響,患者可以進行多次檢查,而微泡造影劑所誘發的過敏反應發生率也比較低,如皮癬、瘙癢,這些癥狀通常非常短暫。此外,超聲造影劑不僅應用于肝臟病變的檢查,像心臟、乳腺等其他部位,也可以應用超聲造影進行評估,從而為醫生制定精確化的治療方案,同樣具備可行性。
檢查并非人人都適用
肝臟超聲造影作為一種安全且非侵入性的影像學檢查技術,還是有很多注意事項需要規避的,且受眾群體不同。
①對超聲造影劑成分過敏的患者應避免使用。雖然該類造影劑的氣體較為安全,所產生的過敏反應較為罕見,但如果患者有藥物過敏史或者是食物過敏史,尤其是對蛋白質類的物質過敏應避免使用,還需進行提前的過敏測試或者是選擇其他的診斷方式。
②心肺功能嚴重受損的患者應謹慎使用。比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之所以該類患者需要謹慎應用肝臟超聲造影,主要就是因為微泡造影會通過肺部的代謝,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加重該類患者的呼吸負擔。
③孕婦、哺乳期婦女也應權衡利弊。雖然目前并沒有證據表明,超聲造影劑對胎兒或者是嬰兒有直接的危害,但對于該類群體一般不作為首要的檢查選擇。
④嚴重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超聲造影劑時也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微泡可能對心臟的電活動產生微觀影響,尤其是對于那些正在接受抗心律失常治療的患者。
⑤除了上述群體以外,肝功能極度惡化也可能會影響肺部的代謝。一些接受過器官移植或者是有嚴重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盡管微泡造影對其本身不會產生免疫反應,但潛在的風險我們仍不能忽視。
具體檢查流程有哪些
一般來說,為了確保檢查的安全性,患者在檢查前一天可以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但必須保證8小時的空腹狀態,以避免食物對超聲噪聲產生影響。
在檢查之前,患者也需要了解相關的禁忌證,并簽署超聲造影的知情書。
檢查開始,相關護理工作人員會在患者的肘部靜脈進行導管植入,以便于造影劑的注入。在檢查的過程當中,患者需要根據醫生的指示調整部位,并配合閉氣和呼氣,以獲得最佳的圖像質量,比如會選擇平臥位或者是側臥位,以便更好地展示肝臟的結構。
在造影劑注入后,超聲設備將實時監測肝臟的具體增強情況,完成造影后,患者也需要在院內觀察30分鐘,如果沒有過敏反應或其他不適,本次檢查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