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X79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7-0171-03
DOI: 10.3969/j.issn.1008-9500.2025.07.050
Research on Urban Household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y
SUN Zhuojie
'engzhou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Tengzhou 277599,China
Abstract:With theaccelerationof urbanization,theamountof urban household waste generated has increased sharply, bringing enormous pressure tourban environmentandmanagement.Efectivetechnology fortreating household waste is not onlyrelated tothecleanlinesandaestheticsofurbanenvironments,butalsoanimportant waytoachieveresourerecycling and reduceenvironmental polution.The main technologies forcurrent urban household waste treatment is explored,and thesetechnologiesarevaluated,inordertoprovidethoreticalsupportandpractical gudancefornvironmentaliation engineering.
Keywords: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 urban household waste;treatment technology
城市生活垃圾作為城市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物,其組成復雜,包括廚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等。然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面臨諸多挑戰,如垃圾分類不徹底、處理技術落后、資源回收率低及二次污染等問題[。因此,深入研究并優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對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概述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是指對城市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收集、運輸、處理等管理活動。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首要環節是垃圾分類。通過源頭分類,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廚余垃圾)和干垃圾分開收集,既能減少垃圾處理量,又能提高資源的回收利用率[2。分類后的垃圾需要通過專門的運輸車輛,按照既定的路線和時間表,安全、高效地運送到指定的處理場所。運輸過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垃圾散落、滲漏,避免二次污染。
2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分析
2.1生活垃圾燒技術
生活垃圾焚燒技術是當前環衛工程中一種重要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該技術通過高溫焚燒將垃圾中的可燃成分轉化為無機物,并釋放熱量用于發電,從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如圖1所示。焚燒過程不僅顯著縮小垃圾的體積(通常焚燒灰燼體積比原垃圾體積減小 70%~80% ),大大節約空間,還有效避免垃圾填埋對土地資源的占用壓力。
在生活垃圾焚燒過程中,垃圾中的有害物質被分解和轉化,有效避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焚燒爐的密閉式設計防止垃圾暴露于環境中可能帶來的蚊蠅滋生、病菌傳播等衛生問題。同時,焚燒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經過先進的煙氣凈化技術處理,如脫硫、脫硝、除塵等,可以確保排放的煙氣符合國家或地區的環保標準,減少對大氣環境的污染[3。此外,焚燒后的殘渣經過處理,可以作為建筑材料、肥料等資源進行再利用,進一步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有助于減輕城市垃圾處理的壓力,還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土地資源。
2.2生活垃圾堆肥技術
在環衛工程中,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技術主要側重于將垃圾中的有機物質通過生物分解的方式轉化為穩定的、富含養分的肥料,從而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這一過程不僅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還促進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堆肥技術通常包括原料預處理、堆制發酵、腐熟穩定等關鍵步驟。原料預處理階段,會對收集的生活垃圾進行分揀,去除其中的無機物、有毒有害物質以及不易分解的雜質,以確保堆肥產品的質量。隨后,將預處理后的有機垃圾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調節其含水率、碳氮比等參數,為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創造有利條件。
堆制發酵階段,通過人工或自然的方式引入微生物菌群,這些菌群會分解垃圾中的有機物質,釋放出熱量和二氧化碳等氣體,同時形成腐殖質等穩定物質。
此過程中,要定期翻堆、通風,以提供充足的氧氣并促進微生物的均勻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垃圾逐漸轉化為黑褐色、松軟的堆肥產品。腐熟穩定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確保堆肥中的有機物質進一步穩定,消除對植物有害的物質,并使其達到成熟狀態。這一階段,堆肥堆體的溫度會逐漸下降并趨于穩定,微生物活動也相應減緩,但仍需要保持適當的通氣和濕度條件,以促進剩余有機物的緩慢分解和腐熟。堆肥后,其顏色會進一步加深,質地更加細膩,且會散發出一種類似土壤的芳香氣味,這表明堆肥已經基本成熟,可以作為有機肥料使用。
2.3生活垃圾填埋技術
填埋技術主要是將經過一定處理的垃圾埋入地下,通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物理、化學變化,使垃圾逐漸穩定化,最終達到無害化、減量化的目的。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過程中,要對垃圾進行嚴格的分類和預處理,去除其中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以及可回收物和可堆肥物,以減少填埋對環境的潛在危害。隨后,垃圾被運輸到填埋場,按照規定的作業流程進行分層壓實、覆蓋,并定期進行滲濾液收集和導排,以防止其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此外,填埋場會進行定期的生態恢復和景觀建設,將其打造成為集垃圾處理、生態環保、科普教育于一體的多功能場所。通過種植植被、恢復土壤結構等措施,改善填埋場生態環境,提高其生物多樣性,同時為市民提供一個了解垃圾處理知識、參與環保活動的平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技術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2.4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技術
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技術是環衛工程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它強調在垃圾產生的源頭進行細致分類,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廚余垃圾)和干垃圾分開收集和處理,以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環境的最小化污染。
在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過程中,紙張、塑料、金屬、玻璃等可回收物被單獨收集,經過清洗、破碎、加工等程序,可以重新變成生產原料,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廢電池、廢熒光燈管等有害垃圾被專門收集,送至專業的處理設施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回收,避免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濕垃圾(廚余垃圾)則通過生物處理技術轉化為肥料或生物能源。這些垃圾富含有機物質,經過堆肥化或厭氧消化等過程,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有機肥料或沼氣等可再生能源,既解決了垃圾處理問題,又促進了農業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3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評價
3.1技術經濟性評價
在環衛工程中,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評價需要考慮其技術經濟性。生活垃圾焚燒技術由于其高效的資源回收利用率和顯著的體積縮減效果,通常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可用于發電或供暖,為城市提供額外的能源來源,同時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然而,焚燒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成本較高,包括設備購置、維護以及嚴格的環保監管費用。
生活垃圾堆肥技術則以其低成本和環境友好性著稱。堆肥過程主要依賴微生物的自然分解作用,減少能源消耗和化學品使用。堆肥產品的市場銷售也能為處理設施帶來一定的經濟回報。但是,堆肥技術處理周期較長,受原料質量和市場需求波動的影響較大。填埋技術初期建設成本較低,但長期運營和維護成本不容忽視,尤其是滲濾液處理和場地修復費用。此外,填埋場的選址日益困難,且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其長期經濟性受到質疑。
3.2環境影響評價
從環境影響角度來看,生活垃圾焚燒技術能有效減少垃圾體積并回收能源,但焚燒過程可能產生空氣污染(如二噁英等有害物質)和溫室氣體排放,對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因此,出臺嚴格的煙氣凈化措施和排放標準至關重要。堆肥技術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它能夠將有機垃圾轉化為有益的肥料,促進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長。然而,堆肥過程可能產生異味和溫室氣體排放(如甲烷),需要通過科學管理加以控制。
填埋技術被視為較為落后的處理方式,因可能產生滲濾液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地表水,同時填埋場產生的氣體(如甲烷)也是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因此,加強填埋場的防滲、導排和氣體收集是減少其環境影響的關鍵。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技術則顯著降低垃圾處理對環境的整體負擔。通過分類減少混合垃圾的有害物質含量,降低處理過程的污染風險。同時,回收物的再利用減少了對新資源的需求和開采,有助于保護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
3.3社會接受度評價
社會接受度是評價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重要因素。由于潛在污染風險和公眾對焚燒的負面印象,焚燒技術往往面臨較大的社會反對聲音。因此,提高焚燒技術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加強科普宣傳和教育,對于提升社會接受度至關重要。堆肥技術與農業生產緊密聯系,加上環保特性,通常具有較高的社會接受度。然而,堆肥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和銷售渠道的拓展也是影響其推廣的關鍵因素。填埋技術是一種簡單直接的處理方式,在過去被廣泛接受,但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填埋技術的社會接受度逐漸下降。公眾對填埋場選址的反對和對環境污染的擔憂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
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技術則因其符合環保理念和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受到越來越多公眾的認可和支持。然而,分類回收習慣的培養和分類知識的普及仍需要時間和努力。通過政策引導、宣傳教育、獎勵機制等手段提高公眾的分類意識和參與度,是提升社會接受度的有效途徑。
4結論
環衛工程中,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選擇與應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相關部門、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續投人。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才能找到更加適合城市發展需求的垃圾處理方式,為構建美麗、宜居、可持續的城市環境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賀志超.淺談環衛工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9(9):123-124.
2 申國芳.環衛工程中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探討[J]天工,2018(3):88.
3 韓俊彥,張軒,劉飛虎,等.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工藝[J].城市建筑空間,2022(2):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