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土地利用;經濟效益;生態環境效益;耦合協調
中圖分類號:F301.2;X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7-0140-06
DOI: 10.3969/j.issn.1008-9500.2025.07.041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and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between Land Use Economic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nefits under the \"Dual Carbon\" Target -Taking Six Provinces and One City in East China as an Example
SHEN Mengyuan (SchoolofEconomicand Management,Huaibei Instituteof Technology,Huaibei235oo,China)
Abstract:Basedonthe\"dualcarbon\"target,anevaluationindexsystem fortheeconomicandecologicalenvironmental benefitsofland useisconstructed,and theentropymethodand couplingcoordinationmodelareused toevaluate the developmentleveloflandusebenefits insixprovincesandonecityinEastChina,andthecouplingcoordinationcorrlatin between the two system indicators isanalyzed.Theresults show thatfrom20l1to 2O20,theeconomic benefits and ecologicalenvironmentoflanduseinsixprovincesandonecityinEastChinahavealldevelopedtoahighlevel,intermsof landuseeconomicnefits,Zhejngprovinceleads,follwedloselybyanghicityujan,angxi,nuidg provinces.Intermsofecologicalenvironmentalbenefitsoflanduse,there is notmuchdiferencebetween Zhejiangprovince andJiangsuprovince,folowedbyShanghaicityandAnhui province,whileFujian,iangxi,andShandong provincesare relativelybackward.Intermsofthecouplingandcoordinationleveloflandusebenefits,thereisstillagapinthecoupling andcordination level between landuse economic benefitsandecologicalenvironmentbenefits in six provincesandone cityinEastChina,hanghicity,Zhejang,ndJiangxiprovincesareinigqualitycoordination,whileangsu,
Fujian,and Shandong provinces are in good coordination.
Keywords: land use; economic benef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nefits; coupling coordination
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雙碳”目標的提出意味著城市發展要遵循低碳可持續發展原則。華東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區域之一。但是,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加快推進的過程出現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尤其是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導致煤炭等高碳能源的無效消耗增加,進一步對生態環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雙碳”自標下,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并協調土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耦合關系成為學術界研究重點。
國內土地利用效益耦合關系的研究主要從2個方面展開。一是土地利用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常用的土地利用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環境效益[1、生產用地效益-生活用地效益-生態用地效益[2、投入-產出[3等模型。二是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關系研究。一些學者將土地利用效益作為一個整體,探索其與城市發展的耦合關系[4-5]。還有部分學者對土地利用效益內部各維度進行耦合關系研究[。鑒于此,本文基于“雙碳”目標,以華東六省一市2011—2020年的統計數據為例,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土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耦合關系進行分析,為實現華東地區土地資源高效配置,改善土地利用與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耦合協調關系提供理論依據。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數據來源
華東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和臺灣省,由于統計資料暫缺,不將臺灣省納入研究區。數據來源包括2012一2021年六省一市的統計年鑒、歷年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由于各個指標單位不同,因此要對各個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正向指標采用式(1)計算,負向指標采用式(2)計算。
式中: Xij 為標準化值, i=1,2,…n,j=1,2,…,m xij
為華東六省一市指標值。
1.2土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相關研究[7-8],選取二氧化碳排放量等15個指標構成經濟效益指標系統,選取地均用電量等13個指標構成生態環境指標體系,共計28個指標,如表1所示。
表1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耦合協調指標體系
1.3研究方法
1.3.1 熵值法
首先,采用式(3)對各個指標進行同度量化。然后,采用式(4)計算各指標信息熵,其中歸一化常數根據式(5)計算。最后,采用式(6)計算各個指標權重。
式中: pij 為指標 Xij 的比重; n 為年份; ej 為指標對應的信息熵, ej?0 : k 為歸一化常數, kgt;0 : wj 為指標對應的權重。
1.3.2 耦合度模型
首先,采用式(7)計算土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綜合評價指數。其次,采用式(8)測度兩者的耦合度。根據兩者耦合度的高低,劃分4個等級,如表2所示。
式中: Uc 為第 Ψc 個子系統的綜合評價值,c=1,2,3 ; Wi 為第 i 項指標的權重; Xi 為標準化后的指標數據; c 為耦合度, 0?C?1 ; U1 、 U2 分別為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綜合評價指數。
表2耦合度等級劃分類型
1.3.3耦合協調度模型
根據耦合協調度模型,采用式(9)計算兩者的綜合協調指數,采用式(10)計算耦合協調度。耦合協調度被劃為10個等級,如表3所示。
T=αU1+βU2
式中: T 為兩者的綜合協調指數; D 為耦合協調度; α 、 β 為待定系數,考慮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同等重要,所以 α=β=0.5 。
表3耦合協調度劃分等級
2土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發展水平評價結果與分析
2.1土地利用經濟效益發展水平比較
從土地利用經濟效益系統來看,華東六省一市土地利用經濟效益曲線呈現相互交疊的現象,前期彼此差距較小,后期上海市逐漸與其他省份拉開差距,整體表現出起點低、穩步上升的變化趨勢。上海市堅持以改革創新統領全局,其次是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相對落后的是山東省,如圖1所示。
圖1華東六省一市2011—2020年土地利用經濟效益發展水平
2.2土地利用生態環境效益發展水平比較
從土地利用生態環境效益系統來看,2011一2020年華東六省一市土地利用生態環境效益水平均呈現波動上升趨勢,且差距較大。根據圖2的2020年生態環境效益指數,對六省一市土地利用生態環境效益水平進行排序,即浙江省 gt; 江西省 gt; 安徽省 gt; 江蘇省 gt; 山東省 gt; 福建省 gt; 上海市。
圖2華東六省一市2011—2020年土地利用生態環境效益發展水平
2.3土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時序變化
2011一2020年,華東六省一市土地利用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都呈現持續增長趨勢,除2011年土地利用經濟效益優于生態環境效益,其余年份生態環境效益優于經濟效益。耦合度從0.810變化到0.999,一直處于高水平耦合狀態,表明土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相互產生積極影響。耦合協調度的范圍處于 0.298~0.924 ,整體表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耦合協調等級從中度失調發展到優質協調階段。2011年耦合協調度最低,處于中度失調狀態,2020年發展為優質協調,如圖3所示。
3土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耦合協調度分析
2011一2020年,華東六省一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度如表4所示,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等級如表5所示。2011年,華東六省一市耦合協調度普遍較低,呈現北部高于南部的特征;2014年,華東六省一市均處于協調階段,其中浙江省變化速度最快,整體仍表現出北部優于南部的特點;2016年進入“十三五”時期,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耦合協調關系明顯好轉, 71.4% 的省市處于良好協調,大都集中在南部和東部;2020年耦合協調度持續走高,上海市、江西省、浙江省領先于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和福建省。
由表4、表5可知,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相對于6個省份,上海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狀態最好。2016年,上海市、江蘇省和山東省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度處于相似水平,處于勉強協調階段。2017年開始,上海市領先華東六省,進入良好協調狀態。浙江省和江西省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狀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較好,從輕度失調發展到優質協調,經歷6個階段。江蘇省和山東省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狀態都從勉強協調發展到良好協調,兩者不同之處在于山東省比江蘇省早一年進入初級協調,且長期處于初級協調和中級協調,而江蘇省比山東省早一年進入良好協調。安徽省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狀態從瀕臨失調發展到良好協調。福建省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狀態從輕度失調發展到良好協調。兩省份耦合協調發展進程比較相似,
圖3華東六省一市2011—2020年土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時序變化
表42011一2020年華東六省一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度
表52011一2020年華東六省一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等級
2019年福建省耦合協調度略高安徽省,安徽省處于中級協調階段,而福建省處于良好協調階段。
4結論
本文運用耦合協調模型分析華東六省一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度,以探析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耦合協調關系。研究發現,土地利用經濟效益方面,華東六省一市均在朝高水平發展,上海市領先,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緊隨其后,相對落后的是山東省;土地利用生態環境效益方面,浙江省領先,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山東省和福建省次之,上海市相對落后。近年來,華東六省一市土地利用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耦合協調關系不斷向好,但耦合協調度仍有差距,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西省處于優質協調,江蘇省、安徽省、福建省和山東省處于良好協調。根據有關結論,下面提出3點建議。一是創新科技,促進土地利用經濟效益提升。各省市政府應該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鼓勵機制,全力支持科技創新,培養和吸納多元創新人才,促進土地利用經濟效益協調發展;要增加技術市場成交額,確保技術要素在市場占有較大份額,并將市場機制與節能減排目標有效結合,發揮市場調節作用,讓技術創新帶動土地利用向高質量發展。二是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提高生態環境效益。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堅持低碳可持續發展,創新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大力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減少煙(粉)塵排放量、煤炭消費量及用電量;大力發展低能耗、清潔能源產業,實現經濟體系的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同時,華東六省一市要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加強對濕地、水域和公園綠地的保護和擴充。三是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協調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的耦合關系。各省市應以推進土地集約利用為目標,合理規劃城市用地,確保耕地保有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和城市綠化覆蓋率;要根據自身地理環境特征,考慮不同區域土地用途,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力;要不斷深化開放合作,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入手,突破自身低碳技術條件限制,拓展區域合作深度和廣度,共建節能減排技術交流平臺和研發中心。
參考文獻
1江汶靜,劉明,何匯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土地利用效益綜合評估[J].江蘇農業科學,2021(18):222-227.
2 唐曉靈,馮艷蓉,杜莉.陜西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21(4):516-520.
3 陳柔珊,王楓.低碳生態城市視角下珠三角土地利用效益評價及障礙診斷[J].水土保持研究,2021(2):351-359.
4張明斗,張蕊.東北地區城市韌性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協調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1(9):105-114.
5 蒙莎莎,陸汝成,吳壯金.土地利用效益與城市活力耦合協調度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為例[J]南方國土資源,2021(12):32-38.
6 張韋萍,石培基,尹君鋒.蘭西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時空演變及耦合協調關系[J].生態學雜志,2022(11):2226-2235.
7褚鈺,付景保,陳華君.區域生態環境與經濟耦合高質量發展時空演變分析:以河南省為例[J]生態經濟,2022(5):161-168.
8 趙浩楠,趙映慧,寧靜,等.基于TOPSIS法的長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評價[J].水土保持研究,2021(5):35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