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遺產作為人類文明和城市記憶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科技和社會價值。作為國家工業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遺產檔案詳細記錄了工業企業的生產技藝和歷史變革。《“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工業遺產檔案的保護與開發工作,積極支持和引導地方各級綜合檔案館的工業遺產檔案保護和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工作。
一、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的價值及當前存在問題
(一)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的價值
1.工業遺產檔案開發具有重要的文化效益
當前,不少檔案館圍繞館藏工業遺產進行檔案編研、舉辦線下展覽,同時聯合電視臺拍攝專題紀錄片,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生動展現工業遺產檔案的文化內涵。通過瀏覽這些內容,公眾不僅能夠加深對于工業文化的了解,還能提升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2.工業遺產檔案開發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部分地區通過將工業遺產檔案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如沈陽市政府在沈陽鑄造廠原址上建立了中國工業博物館,憑借獨特的工業遺產展品,吸引了數以萬計的游客前來參觀,不僅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等行業的發展,還為大量下崗工人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
3.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產生了較高的社會效益
各省檔案館舉辦的線下展覽以及聯合電視臺所拍攝的專題片引起了公眾對于工業遺產檔案的廣泛關注與討論,提升了社會各界對工業遺產檔案保護的重視程度。如2023年9月,河北省檔案館(省方志辦)在河北博物院舉辦了“歷史見證工業之光一—河北省工業遺產檔案展”,生動展現了河北工業百年來的輝煌成就。該展覽使得公眾在了解河北工業發展歷程的同時,開始重視對工業遺產檔案的保護。
(二)當前工業遺產檔案開發存在的問題
1.開發依賴人力
工業遺產檔案開發涉及檔案的收集、整理、分類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在檔案編研環節,為了確保檔案編研成果的質量,工作人員從題目選擇、大綱制定、資料選取到文獻加工的每一步都要做到認真仔細,一旦出現錯選、漏選資料或者編寫錯誤的情況,將直接影響最終編研成果的質量。
2.開發形式同質化
多數地區在開發工業遺產檔案時仍采用檔案匯編、展覽或是拍攝紀錄片的方式,開發深度不足,導致參觀者審美疲勞,影響力有限。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雖嘗試將工業遺產改造為博物館或藝術館,但由于過于關注旅游業的發展,而忽視了檔案資料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結果反而不利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3.傳播利用范圍有限
工業遺產檔案的主要利用對象是城市建設相關單位和學術研究者,由于工業遺產檔案與公眾日常生活聯系較少,多數人對于工業遺產檔案沒有強烈的利用需求,對其價值和作用缺乏了解,進而影響檔案的傳播和利用效果,
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的優勢
(一)優化檔案開發流程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工業遺產檔案開發,不僅能減輕檔案工作者的工作負擔,還有助于突破傳統編研方式的局限性。以珠江市檔案館為例,該館使用DeepSeek大語言模型輔助編研人員構建大綱、撰寫章節內容,不僅縮短了查找資料和構思框架的時間,而且可以根據編研內容生成包含所有事件的時間軸,清晰展現工業企業從創立到發展壯大的整個過程,顯著提升了檔案編研工作的質量。
(二)創新檔案開發形式
人工智能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等前沿技術為創新工業遺產檔案的展現形式提供了廣闊空間,這些技術的運用生動再現了檔案中的歷史場景和工藝流程,為參觀者營造了身臨其境的文化體驗。以RE睿·國際創憶館為例,該館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技術構建沉浸式文化體驗,參觀者不僅可以瀏覽首鋼工業遺產檔案相關內容,還可以與檔案內容進行互動[2,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檔案的內涵,在增強工業遺產檔案服務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公眾主動了解工業遺產檔案的積極性。
(三)拓展檔案開發領域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檔案開發領域中的逐步應用,工業遺產檔案逐漸被應用到游戲場景制作中。以蘇州中國絲綢檔案館開發的《第七檔案室·漳鍛疑云》密室逃脫游戲為例,該館將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技術融入到檔案游戲設計中,用鮮活的人物、懸疑的故事激發參與者的興趣。在游戲過程中,玩家們以秘密調查員的身份一邊解謎調查,一邊觀賞柜中陳列的絲綢檔案復制件等展品,在寓教于樂中主動了解檔案。相關部門可以嘗試借助這種開發工業遺產檔案的方式,激發更多年輕人對于工業遺產檔案的興趣,在創新工業文化傳承方式的同時,讓工業遺產檔案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的現實障礙
(一)開發理念滯后
當前雖然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各地區加大了工業遺產的開發力度,將工業遺產改造為主題博物館或創意產業園區,讓眾多工業遺產得到了活化再利用,但是相關部門對于工業遺產檔案的開發還不到位。作為工業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遺產檔案的開發程度遠落后于工業遺產的開發程度[]。有些單位對工業遺產檔案的開發仍以傳統紙質開發形式為主,開發范圍有限且內容挖掘缺乏深度;有些單位僅對工業遺產檔案進行了掃描存檔,尚未進一步挖掘檔案的價值。另外,多數檔案開發部門對于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仍顯薄弱。在工業遺產檔案開發過程中,大部分地區仍然以傳統的陳列展覽、編研出版、拍攝紀錄片等開發形式為主,較少將知識圖譜和大語言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工業遺產檔案開發,使得參觀者與檔案的互動較少,難以激發年輕群體的興趣。
(二)法律規范不明確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遺產檔案開發領域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國家相關部門對于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的流程尚未做出明確的規定,難以保證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的規范性和科學性。一方面,現有的法律體系中尚無專門的工業遺產檔案法律規范,已有的《國家工業遺產管理辦法》僅提到檔案是工業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工業遺產檔案的含義、組成、分類歸檔等具體流程并沒有作出詳細規定。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領域和檔案領域雖然陸續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規以及部門規章,但并不完全適用于當前的場景。人工智能領域出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主要針對通用內容生成領域,而工業遺產檔案涉及技術圖紙、工藝參數等涉密數據,其數據安全要求遠超規定的通用標準。檔案領域現有的法律規范多為原則性指導,缺乏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雖然提出要推進數字化轉型,并鼓勵人工智能技術在檔案領域的應用,但對人工智能應用過程中涉及的檔案數據安全治理、數據產權等具體問題,尚未作出明確規定。
(三)數據與隱私存在泄露風險
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工業遺產檔案開發,能夠優化檔案開發的流程并創新檔案開發的形式,但也會讓更多的檔案信息暴露在網絡中,增加了檔案信息泄露的風險。一方面,工業遺產檔案包含企業的核心技術資料、商業秘密、生產工序、員工個人隱私等重要信息,在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傳輸和存儲數據時,如果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護機制,易遭受黑客攻擊或內部人員違規操作,從而出現檔案信息外泄、侵犯個人隱私的情況。另一方面,在運用人工智能開發工業遺產檔案時通常需要檔案管理部門和技術部門共同合作,雖然多方合作有助于整合資源、提高開發效率,但卻難以保證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能嚴格遵守操作規范。如果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中出現失誤,例如誤將保密檔案設置為公開狀態,外部人員便可能輕易獲取這些資料,從而造成敏感信息的泄露。因此,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的過程中,相關單位必須要把信息安全放在首位,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防止信息泄露
四、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策略
(一)更新開發理念
檔案工作人員應當積極引入大語言模型、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工業遺產檔案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多元開發。為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檔案部門還需重視對于工作人員的培訓,通過舉辦專家講座、組織技術操作培訓等方式,幫助工作人員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技術。
(二)制定并完善現有法律規范
一方面,國家相關部門可以根據工業遺產檔案開發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工業遺產檔案開發法律制度。在法律的制定過程中,不僅要明確工業遺產檔案的定義、組成等基本內容,還要對檔案的收集、整理、開發、利用等環節進行詳細規定,特別是涉及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環節,應當明確此過程涉及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法律問題。另一方面,國家相關部門還可以依托現有的法律體系,通過細化法律實施細則,為工業遺產檔案開發提供法律保障。例如,工信部等部門以《國家工業遺產管理辦法》為基礎,通過咨詢檔案領域專家意見等方式,補充和完善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的相關內容;國家和各省檔案部門則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和各省檔案工作條例的基礎上,針對工業遺產檔案開發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制定具體的規章制度,使檔案工作人員在開發過程中有法可依。
(三)加強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
一方面,為保障工業遺產檔案數據在開發環節中的安全性,檔案開發部門需加強對數據訪問權限的管理。具體而言,在檔案開發工作開始前,工作人員需要設置嚴格的訪問權限控制。根據每位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需要,設置對于各類檔案數據的訪問權限,未參與人員無權查看或者下載數據,防止工業遺產檔案數據泄露。另一方面,為防止在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過程中出現侵犯用戶隱私的情況,工作人員需對檔案中的所有內容進行嚴格篩選,發現有涉及企業核心技術或者員工個人信息等敏感內容,工作人員要及時對其進行脫敏處理。此外,相關單位還需要定期對工業遺產檔案數據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發現數據存儲、處理及傳輸等環節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并針對排查出的風險采取防范措施,確保工業遺產檔案數據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費建梅.我國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23
[2]北京日報.從工業建筑到數字體驗館,RE睿·國際創憶館賦予歷史新生[EB/OL].(2023-09-15)[2025-03-26].https://news.sina.cn/2023-09-15/ detail-imzmuepk5591788.d.html.
[3]林水蘭,聶云霞.面向數字人文的工業遺產檔案開發策略研究[].檔案學刊,2024 (3):62-74.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