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省方志辦)館藏清代檔案六千余卷,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司法、農業、水利、天文、地理等多個方面,極具河北地方特色。這些檔案詳細具體地反映了清代該地區農村基層單位和農戶的經濟狀況,從不同側面描繪了清朝縣級政權,特別是清代縣域經濟的歷史概貌,對研究清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歷史提供了史料參考。為了讓這些珍貴的檔案走近大眾,更好地發揮館藏清代檔案價值,本刊特別刊載介紹館藏清代檔案的文章,以饗讀者。
在河北省檔案館(省方志辦)館藏檔案中,有一份珍藏至今一百多年的清代檔案《孝欽顯皇后、德宗景室帝尊謚禮成譽黃卷》。譽黃,因是由禮部將皇帝頒發的詔書譽寫于黃紙上,所以稱之為譽黃。《清會典事例·禮部二七·頒詔》:“司官奉詔至大堂,陳於黃案,禮部堂官率所屬行三跪九叩禮,興,恭閱詔書,譽黃鐫刻,頒行天下?!?/p>
這份檔案的內容是以札和稟的形式呈現。札和稟作為一種文書形式,可追溯到宋代,由于文字簡潔,使用靈活,至清代時,札常常取代牌文、票文,成為官府之間或官府對下屬機構、人員發布命令、指示或批復的一種正式文書。其中,“札飭”用于上級對下級有所訓示,“札發”主要用于發審案件,“札查”用于查辦事項,“札行”則用于轉發文件。而稟則屬于上行公文,常用于下級對上級呈報請示、反映問題、陳情建言等。在當時,札和稟普遍用于各級地方政府和官員之間的行政溝通和事務處理中,其廣泛使用對于維護行政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政令暢通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等方面都呈現出自身獨有的特點。
檔案案卷封面長約33厘米,高約24厘米,雖經修復,但不難看出紙張有些地方已經變色,還有破損的痕跡(圖1)。封面左半頁右下角寫有:宣統二年二月初二日蒙;中間部分寫有:獲鹿縣禮房一件札飭事;左下角寫有:本府札飭隆裕皇太后徽號騰黃在內,孝欽顯皇后、德宗景皇帝尊謚禮成騰黃卷。案卷內有經過修復的札文和稟文十余頁,另有一份夾函。筆者按照事件和時間歸類,共梳理出三組札文和稟文,分別是《孝欽顯皇后、德宗景皇帝的尊謚禮成譽黃卷》《隆?;侍笊匣仗栕u黃卷》和《孝欽顯皇后神牌升祔太廟譽黃卷》。這三組札文和稟文均為正定府和獲鹿縣之間的文來文往,呈一一對應。此文僅對孝欽顯皇后、德宗景皇帝的尊謚禮成譽黃卷進行輯錄和介紹。
札文均為折子式樣,折面中間偏上寫有表明文種的“札”字,“札”字上標有紅點,是主管官標朱時所加,表示代印。左下方寫有“獲鹿縣”,為收文單位。札的內容頁首行為主管官前銜及姓,三份札文首行均為“花翎在任候補道特授正定府加十級紀錄十次劉”,表明了發文者的身份,札文是以這位劉姓官員的名義發出。然后接寫事由“為札發事”。在文尾年月日上蓋有印章,左下方處還有收文到達時加蓋的條戳,由收文書吏填寫收文日期。
圖1(省方志辦)館藏《孝欽顯皇后、德宗景皇帝尊謚禮成譽黃卷》封面

該札長約84厘米,寬約23厘米,字跡清晰,有個別處破損缺字。札文大致內容是:宣統二年(1910年)三月初三,正定府下發一份札給獲鹿縣,內容是關于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德宗景皇帝(即光緒帝)的尊謚(古代中國對帝王、皇后等地位尊崇者在死后追加的綜合性稱號,兼具尊號和謚號的雙重屬性,通常用于表達極高的褒揚)譽黃,禮部已鐫刻完成,現通過驛站(古代官方傳遞文書和人員往來的交通組織)將譽黃分送至各省督撫,由省頒發至府、州、縣及武職機構。譽黃到達各地衙門后,各地衙門需舉行隆重儀式,恭讀并將譽黃印刷、張掛,昭示天下,上報收到譽黃的情況,之后還需將譽黃上繳,不得污損。正定府計劃共頒發三十二道譽黃,將其中的兩道分配到獲鹿縣,要求獲鹿縣及時將辦理情況上報。茲錄原文如下:
札獲鹿縣
花翎在任候補道特授正定府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劉
為札發事:宣統二年二月二十九日,蒙藩憲凌札開,札正定府知悉,案查接管卷內,宣統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蒙督憲陳札開,案查接管卷內,宣統元年十一月十八日,準禮部咨開,祠祭司案呈本部恭頒孝欽顯皇后尊謚寶詔、德宗景皇帝尊謚寶詔,所有應頒各直省督撫,詔書前經本部援案具奏,由弱頒發仍由弱送還,本部恭繳內閣,并由部恭鐫騰黃頒發將軍提鎮等官在案。除各直省督撫所屬文武各衙門,應頒騰黃自行查照例案辦理。今本部由內閣將應頒各督撫用寶詔書領出及恭鐫騰黃完竣,應一并由弱頒發各直省督撫,欽遵后仍將寶詔由弱繳還,其附帶騰黃即轉行分頒將軍都統副都統提鎮等官,并將奉到日期報部可也,等因。到前滬督部堂移交到本部堂,準此,查孝欽顯皇后、德宗景皇帝尊謚寶詔,業經前護督部堂迎至公所,敬謹(缺字)在案,除將頒發提鎮騰黃分別轉發外,所有頒發本部堂衙門用寶詔書合亟札發,為此札仰該司立即遵照舊章迅速刊刷騰黃,分別委員通頒文武各衙門,遵照遍貼曉諭軍民人等咸使聞知,仍將寶詔呈送轉繳,母得污損,切切。此札。計粘抄單并發寶詔二道,等因。蒙此,業經崔前司將騰黃循照向章,敬謹分別刊刷妥協,未及頒發卸事,茲本司到任接準,移交合行委員賫頒,札到即將賫去,寶詔騰黃恭接開讀,仍查照單開,分別移行轉頒,一體欽遵,曉諭毋遲,此札。計賫頒騰黃三十二道并粘單一紙,等因。蒙此,除恭迎開讀欽遵外,所有騰黃合亟委員轉頒,札到該縣,立即遵照,將賫頒寶詔騰黃恭接開讀,欽遵曉諭,并將遵辦緣由,具文徑報藩憲暨本府查核,毋遲,此札。計賫頒騰黃二道。
宣統二年三月初三日宣統二年三月初四日到
針對正定府下發的札,獲鹿縣正堂陳敬(根據我館另一份清代同時期的館藏檔案,我們了解到,宣統二年獲鹿縣正堂名為陳敬)、候補典史顧金城于三月初五,對其做出稟文,匯報了獲鹿縣遵照執行的詳情。茲錄原文如下(圖2):
敬稟者:竊卑職金城奉本府憲臺札委,以蒙憲臺、藩憲委員頒發孝欽顯皇后、德宗景皇帝尊謚寶詔騰黃,令即轉頒所屬,恭接開讀,一體欽遵,等因。卑職金城,遵將奉發寶詔騰黃二道,于三月初四日親賫到獲,卑職敬遵即率同營汛教佐,出郊跪接迎至公所,敬謹恭讀,一體欽遵,所有奉委賫頒并接讀緣由,理合會稟大人查核。肅稟,恭請勛安;伏乞垂鑒!除徑稟藩憲外,卑職金敬謹稟,一稟藩府,會稟奉委賣頒騰黃跪接恭讀由。
宣統二年三月初五日候補典史顧獲鹿縣正堂陳行
此稟文表明,獲鹿縣于宣統二年(1910年)三月初四收到了正定府關于頒發譽黃的札,第二日三月初五日即作出稟文。稟文中顯示,獲鹿縣候補典史顧金城按照上級的命令親自將譽黃詔書帶回獲鹿縣并宣讀,獲鹿縣正堂陳敬垚率本縣營汛人員(營汛制度是清代軍事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承擔著地方防御、治安維護以及軍事訓練等任務)一同到郊外將詔書迎接到公所,并遵照執行。顧金城按照上級指示,將譽黃的接收、迎接、宣讀情況上報。
在稟文最左側落款“獲鹿縣正堂陳行”,下方有印“勤補拙”,可知該印是獲鹿縣正堂陳敬圭的印章。在札文的收文日期處,也能看到此章。
這份珍貴的檔案為我們展示了清代上下官府之間的行文往來,可以幫助我們對清代地方政府的組織架構、職責分工、決策過程以及官員間的互動關系有更深入的了解。札文的嚴謹規范、語言的嚴肅莊重,稟文的短小精悍、語言的正式恭敬,讓我們了解到這兩種文書的寫作風格、行文格式和語言特點。除此之外,也使我們直接感受到清代官場的禮制和秩序以及清代官府文書制度的完善和規范化程度,清代官制的等級分明、官場禮儀,官府的權威性和規范性也可窺見一斑,為我們了解和研究清代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文獻資料。
作者單位:河北省檔案館(省方志辦)石家莊市第八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