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藥安全一直是人人關心的問題,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兒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者及過敏體質者等,他們的生理、病理等情況與普通人群不同,在用藥風險等方面與普通人群存在較大差異。深入了解這些特殊人群的安全用藥知識,對于呵護他們的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兒童用藥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與成人存在明顯不同。兒童的肝腎功能較弱,藥物代謝酶系統發育不完善,腎臟排泄能力較差,容易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引發毒性反應。
在給兒童用藥時,必須嚴格遵循醫囑,根據兒童的不同年齡段選擇合適用藥方案,盡量選擇兒童專用藥,嚴格用藥途徑(優先口服用藥),注意配伍禁忌,用藥劑量通常根據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避免使用對兒童有潛在危害的藥物,如喹諾酮類、氯霉素類藥物。兒童發熱、咳嗽、腹瀉等常見癥狀,家長避免濫用抗生素,用藥過程中,謹遵醫囑,避免自行調整用藥劑量和方法,做好生活護理,密切關注兒童用藥后的精神、生理狀態及其他反應。
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用藥
孕婦在妊娠期間,身體血容量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藥物在體內的分布和代謝受影響,還可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生長發育。
妊娠期及哺乳期內用藥原則需遵循“最小有效劑量、最短有效療程、最小不良反應”的原則,最大限度減少對孕婦、胎兒、哺乳期婦女和兒童的影響。慎用藥物有四環素、氯霉素、紅霉素等抗生素類藥物,利巴韋林等抗病毒類藥物,抗抑郁或焦慮的精神類藥物,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等。用藥過程中除了要關注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生命體征,還要密切觀察胎兒或兒童的發育情況。
老年人用藥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肝腎功能下降,藥物代謝和排泄能力減弱,容易發生藥物蓄積中毒。同時,老年人常患有多種慢性疾病,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會增加用藥風險。老年人用藥方面,應采取分級管理措施,精簡用藥,遵醫囑合理調整藥物種類和劑量,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反應。
老人服用降壓藥、降脂藥和降糖藥時,需定期監測血壓、凝血情況及血糖,避免出現出血、低血壓或低血糖等情況。此外,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容易忘記服藥或誤服藥物,家人應給予足夠的關心和照顧,幫助老年人正確用藥。服藥期間要關注老人的身體狀況及精神狀態,定期檢查身體及肝腎功能狀況,根據老人情況及時調整用藥方案及用藥劑量。
肝腎功能不全者用藥
肝腎功能不全者的藥物代謝途徑受到影響,易發生藥物蓄積和毒性反應,用藥方案要基于個體情況用藥。
肝腎功能不全者用藥時應盡量避免使用對肝腎有損害的藥物,如抗結核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等。降糖藥、降壓藥、抗癲癇藥等,要根據個體情況調整藥物劑量,減輕對肝腎的代謝負擔。用藥時,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遵醫囑根據機體狀況調整用藥方案。
其他特殊人群用藥
多重疾病患者、過敏體質者等人群,他們的身體機能、代謝能力以及對藥物的反應各不相同,這類人群用藥時一定要咨詢醫師,根據醫生建議使用合適的藥物種類和藥物劑量,了解藥物的注意事項和過敏反應,避免藥物相互作用,密切觀察用藥不良反應。
特殊人群用藥需要醫生、患者及其家屬的共同關注。嚴格遵循醫生或藥師的指導,明確藥物適應證,根據患者的過敏史、疾病史、用藥史等制訂個體化用藥方案。如有必要,可定期復查用藥期間相關指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密切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如有異常及時就醫,為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