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又稱“口僻”“口眼歪斜”,主要分為中樞性面癱(多因腦血管病等顱內病灶引起)和周圍性面癱(可能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或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其中以周圍性面癱最為多見。面癱的主要表現是面部表情肌群的運動障礙,可見患側或雙側面部麻木、眼瞼閉合不全、口角歪斜、額紋消失等癥狀,或伴有吞咽困難、流涎、言語不清等。這些癥狀影響患者生活、工作、學習以及交友,使患者感到非常痛苦。面癱的治療重點在于改善面部功能障礙,針灸作為一種傳統中醫療法,通過刺激特定穴位,促進氣血流通,可有效緩解面部肌肉萎縮,為面癱患者的康復提供有力支持。
針灸療法在面癱康復中的優勢
作用機制與安全性優勢 針灸通過精準刺激面部經絡特定穴位來雙向調控經絡氣血流通,一方面,通過針刺手法改善局部微循環,增加組織血氧供給;另一方面,通過激活神經末梢,提升神經興奮性與傳導速度,通過中樞-外周神經環路介導的反射性刺激效應,促進受損面神經的再生與軸突延伸。針刺能夠促進內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表達與分泌,從而為神經修復提供物質基礎。相較于外科手術,針灸具有微創特性,細針操作不會對面部產生傷害,避免手術創傷及術后出現瘢痕攣縮、面部畸形等風險,安全性顯著優于有創治療。
時效性與成本優勢 針灸療法在面癱康復中展現出高效省時的特點:大部分面癱患者療程約1~2個月,治療前期可每日或隔日針刺,后期可延長至每周一次,無需持續高頻治療。此外,針灸療法通常依賴基礎針具與艾灸操作,無需復雜儀器與特殊治療環境,單次治療成本遠低于外科手術或長期藥物干預,大幅減輕患者時間與經濟負擔。
并發癥防控優勢 針灸療法在降低面癱并發癥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相對于西藥治療,針灸對自主神經功能具有良性調節作用,可改善淚腺分泌,恢復味覺傳導,還可降低繼發攣縮、聯帶運動等并發癥。
針灸治療面癱的辨證方法
中醫理論 中樞性面癱與周圍性面癱病因不同,周圍性面癱因外邪入侵,氣血虧虛,無力抗邪,致病邪內陷,閉塞經絡,氣血不利,氣血失調,不能濡潤面部肌膚,則發生面癱;而中樞性面癱則以臟腑氣血陰陽失常為主因。《靈樞經筋》言“足陽明之筋……熱則筋縱,寒則筋急”,說明因風邪侵及陽明、少陽經脈而導致氣血不通、筋脈失養為面癱之主要病機;《圣濟總錄》認為外感風寒是面癱之因,病變位于足陽明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根據面癱病程可將面癱分為急性期、緩解期、后遺癥期,不同病程階段的病機不同,其病理演變主要是神經水腫、缺血缺氧、脫髓鞘改變,且符合中醫“正虛邪戀、虛實夾雜”的病機認識。在治療上宜兼顧標本,在治療邪的同時注意補正,邪不去則難達治本之效。
穴位選擇 對于穴位的選擇,“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局部取穴主要針對患側面部表情肌功能區,如陽白(額肌)、攢竹(皺眉肌)、四白(眼輪匝肌交界)、地倉(口輪匝肌中點)等穴道,直接刺激面神經顴支、頰支分布區域,產生“氣至病所”的經絡調控效果。此外,依據“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理論,也可配合選取相應的近端肢體的遠端穴位以調暢氣血,常用的如合谷(手陽明大腸經原穴)、足三里(足陽明胃經合穴)等。對于周圍性面癱患者而言,還要考慮邪正的主要次要關系。在急性期,針刺以“疏經通絡”為原則,選取地倉、頰車等面部穴位驅除邪氣;進入恢復期后,則強調“扶正祛邪”,配合合谷、足三里等遠端穴位增強機體的正氣。
針灸治療面癱的常見類型
針刺 針刺作為面癱治療的基礎手段,可以通過不同的針灸手法如提插、捻轉等激發“得氣”感,促使經氣運行,改善面部神經肌肉功能。
電針 電針是在毫針刺入穴位之后,連接電針儀,輸出一定的脈沖電流對神經肌肉進行電刺激的一種方法。電針能調節肌張力,可以增加面部血流量,改善面神經水腫和微循環障礙,對非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有較好的效果,但是電針不能在面部腧穴使用,以免出現口眼聯動等后遺癥。
溫針灸 溫針灸是融合針刺與艾灸的復合療法,針刺得氣后,在針柄處放置小塊艾柱,并且點燃,在旁邊鋪上一張紙片防止燒傷皮膚,通過針體傳導溫熱效應至穴位深層,擴張血管,有利于血流運行、炎癥因子代謝。艾灸與針刺合用,具有一定“通”加“溫”的作用,也就是“溫通經絡”,以消除經脈瘀滯、改善血流狀態等。
針灸注意事項
時間 上午是最佳的針灸時間段,這是基于中醫當中的子午流注理論。白天辰時到午時(早上7點到11)這個時間段,我們人體的氣血是處于上漲階段。在這個時間段針灸,可以利用經絡中氣血隨著氣機升發的機會,達到較好的得氣的效果。
飲食 患者空腹進行針刺易誘發暈針反應,而飽食后立即施針可能影響經氣運行,所以最好在不饑不飽的狀態進行針灸。
嚴格遵醫囑 針灸過程中,遵醫囑執行特定動作(如面部針刺時的張口或閉口指令),切勿隨意變動體位,以防面部針具彎折、移位或傷及深層組織。治療后2小時內忌碰冷水或者吹冷風,也不要冷敷、碰冰涼的物體,防止寒邪進入體內再次刺激經絡產生別的病癥。
針灸作為一門集獨特理論體系和經驗于一體的古老療法,在面癱的康復治療過程中獨具特色。根據面癱的不同病程、不同的體質、并發癥狀的情況靈活運用針刺、電針或溫針灸等多元技術手段,以其安全、高效、并發癥少的特性,為患者提供了個體化治療方案。通過精準疏通面部經絡氣血,可有效改善局部神經功能、促進面肌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