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若長期血糖管理不佳,可引發多種嚴重并發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便是其中較為常見且危害顯著的一種。該病變宛如潛藏于眼底的“定時炸彈”,若未能及時干預與治療,隨著病情進展,極有可能導致視力進行性下降,甚至引發失明等不可逆的嚴重后果。然而,患者無需過度擔憂,通過掌握以下視網膜護理要點,可有效保護眼部健康。
認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在中青年群體中致盲風險極高,發病機制源于長期高血糖對視網膜微血管的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變薄、屏障功能受損,引發滲漏、出血,甚至新生血管形成。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引發黃斑水腫、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最終導致不可逆的視力喪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癥狀包括視力模糊、視野缺損、視物變形或眼前黑影等,缺乏典型性,常被患者忽略。患者可能誤以為是“老花眼”或“用眼過度”,但這些癥狀往往預示著視網膜已出現微血管瘤、硬性滲出或新生血管。若不及時干預,病情可能迅速惡化,甚至在數月內導致失明。
日常護理妙招
血糖管理 血糖波動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催化劑”。患者需在糖尿病管理中進行多方面綜合護理。飲食上遵循“低糖、低脂、高纖維”原則,將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控制在總熱量的50%~60%,優先選擇全谷物類、豆類等低升糖指數食物,比如用燕麥取代白米粥、以紅薯替換精制面食。運動方面保持規律的運動,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減少血糖波動,同時運動前后要做好血糖監測,防止低血糖。藥物使用上要嚴格遵醫囑,無論是使用降糖藥還是胰島素,都不可自行調整劑量和用法。
血壓與血脂管理 高血壓和高血脂會加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展。高血壓可使視網膜血管壓力升高,導致滲漏和出血;高血脂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加重血管狹窄。患者需在健康管理上做好血壓、血脂控制及生活方式干預。血壓控制方面,要將目標值維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優先選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這類藥物不僅能有效降壓,還能減少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血脂管理上,要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低于2.6毫摩爾/升,若合并心血管疾病則需控制在1.8毫摩爾/升以下,他汀類藥物是降脂的首選,但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生活方式上,要做到戒煙限酒,每日鹽攝入量小于5克,同時避免熬夜和情緒出現較大波動。
眼部護理 患者需注重眼部日常護理。避免用眼過度,連續用眼1小時就要休息10分鐘,休息時可選擇遠眺放松眼睛或做眼保健操緩解眼部疲勞,同時要避免在強光或暗光環境下閱讀,使用電子設備時建議開啟護眼模式。眼部清潔工作也不容忽視,每日要用溫水清潔眼瞼,切勿用手揉眼。若出現眼干、眼癢等不適癥狀,可使用人工淚液來緩解,但要注意選擇不含防腐劑的產品。此外,還需做好防護措施,戶外活動時佩戴防紫外線眼鏡,以減少藍光對眼睛的損傷,冬季室內干燥時,可使用加濕器來增加空氣濕度,為眼睛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定期檢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篩查意義重大,在篩查頻率上,若患者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且血糖控制良好,建議每1~2年進行1次篩查;若處于輕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階段,需每年篩查1次;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篩查頻率為每3~6個月1次;重度非增殖期或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則要每3個月篩查 1 次。在檢查項目方面,視力與眼壓檢查可評估患者的基礎視功能;散瞳眼底檢查能直接觀察視網膜血管、滲出和新生血管情況;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可精準檢測黃斑水腫,精度能達到微米級;熒光素血管造影(FFA)則是通過靜脈注射熒光素,動態觀察血管滲漏和閉塞狀況。
就醫指南
就醫注意事項 若出現以下情況,患者務必及時就醫。首先,視力突然下降這可能是視網膜出血、水腫或黃斑區病變所致,嚴重影響視覺質量。其次,視物變形,觀看直線變彎、物體大小形狀改變,多因黃斑區這個“視覺核心”出現問題,需盡快檢查。再者,視野缺損,眼前有黑影遮擋,或某個方向視野變窄,可能是因視網膜脫離或血管阻塞,影響光線傳導。最后,眼前黑影飄動增多也不容小覷,少量透明黑影飄動屬正常,若突然增多且形狀不規則,可能是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裂孔早期表現。
治療選擇 藥物治療方面,常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藥物,如雷珠單抗、康柏西普,通過眼內注射來抑制新生血管,適用于黃斑水腫和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通常需每月注射1次,連續治療3個月后評估療效。改善微循環藥物,如羥苯磺酸鈣,能減輕視網膜水腫和滲出,需長期服用。激光治療方面,全視網膜光凝(PRP)適用于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通過激光封閉無灌注區以減少新生血管形成,一般需分2~4次完成,但術后可能出現視野縮小或夜盲等狀況。黃斑格柵光凝主要針對黃斑水腫,可減輕滲漏,但操作時需精準定位,避免損傷中心視力。玻璃體切割術適用于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等嚴重并發癥,術中要清除積血和瘢痕組織,并聯合激光或硅油填充,術后患者需保持俯臥位1~2周,以促進視網膜復位。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雖可怕,但可防可控。通過科學管理血糖、血壓和血脂,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并積極配合治療,多數患者可維持視力穩定。
來玉鳳,杭州市蕭山區中醫院(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江南醫院)普外科副主任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