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魚類作為魚類中最大的類群,還可以分為肉鰭魚類和輻鰭魚類。今天就讓我們進入肉鰭魚類的世界吧!
在漫長的生物演化進程中,肉鰭魚類曾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大多數成員已經滅絕,只有少數殘存至今。甚至有部分成員逐漸演化成了最早的四足動物,登上陸地開啟了全新的演化篇章。而非洲肺魚作為肉鰭魚類的現存代表,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特征,對于研究生物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堪稱生物進化史上的 “活化石” 。
干旱泥土中的生存奇跡
非洲肺魚最令人稱奇的是它適應干旱環境的特殊能力。當旱季來臨,水域干涸,非洲肺魚會迅速鉆進泥土中,同時分泌大量黏液,將自身緊緊包裹,形成一個堅固的“繭”。在這個“繭”里,它的代謝速度大幅降低,進入一種類似休眠的狀態。此時,它的鰾發揮著關鍵的呼吸作用。非洲肺魚的鰾構造十分特殊,內部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微血管,功能與肺極為相似,能夠直接從空氣中攝取氧氣,滿足身體的基本需求。
會“爬行”的鰭
非洲肺魚的胸鰭長得并不像我們印象中的魚鰭。我們常見的魚,比如鯉魚、金魚等,它們的魚鰭是由一根根平行排列的鰭條支持的“薄片”,就像一把折疊紙扇一樣。而非洲肺魚的魚鰭中有一個中軸骨,更像是一條有骨有肉的“腿”。這類魚,我們稱作“肉鰭魚類”。 這種獨特的鰭結構,使其在水底游動時,能夠通過類似 “爬行” 的動作移動,增強了在復雜水底環境中的活動能力。
轟動科學界的發現
1938年,在非洲東海岸的一個港口,漁民意外捕獲到一條“怪魚”。這條怪魚出水后僅存活了3個小時便死去了。由于當時防腐技術有限,這條怪魚到達當地博物館工作人員——拉蒂邁女士手中時,幾乎只剩下魚皮。但她敏銳地察覺到這條怪魚的非同尋常,便將怪魚的草圖發送給了羅德島大學的史密斯教授。史密斯教授驚訝地發現,這是一種被認為已經滅絕了7000多萬年的物種!這一發現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轟動了整個科學界。
奇特的魚鰭
仔細觀察矛尾魚,你就會發現它與眾不同的特點:8個魚鰭“肉乎乎”的,不僅有骨骼支撐,還充滿了發達的肌肉,這已經有點兒像我們陸生動物的“胳膊和腿”了,屬于典型的“肉鰭魚類”。科學家認為最早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也就是我們的祖先,就是肉鰭魚類中的一支,但并不是矛尾魚這一支。矛尾魚一般棲息在200—400米深的海洋礁石中,晝伏夜出,專吃烏賊和魚類。它的眼睛擁有反光膜及大量視桿細胞,即便在光線昏暗的深水中,視覺依然銳利。壽命可達80—100歲,在魚類中算得上是長壽的代表。
矛尾魚極為珍稀,目前我國也僅有6具標本,其中之一就陳列在國家自然博物館的水族館中,是1983年科摩羅國贈送給我國的國禮,我國回贈了兩臺拖拉機和一些農具作為答謝,支持科摩羅的農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