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希臘神話的影響非常廣泛,但希臘神話里的神特別多,關系錯綜復雜,很多人搞不清楚。簡單來說,希臘的神分為幾代,第1 代的神王與王后是烏拉諾斯和蓋亞,第2 代神王與王后是克洛諾斯和瑞亞,他們又生下了第3代,共有6位,分別是赫斯提亞、德墨忒爾、赫拉、哈迪斯、波塞冬和宙斯。
克洛諾斯非常害怕子女搶奪他的地位,于是就把孩子吃掉。對,你沒看錯,是吃掉!心軟的母親瑞亞偷偷將最小的孩子宙斯留了下來。后來宙斯從克洛諾斯的手中救出其他幾個兄弟姐妹,一起討伐殘暴的父親。其中,宙斯、哈迪斯和波塞冬受到一位獨眼巨人的協助,獲得了三樣神器——獨眼巨人幫宙斯打造了雷電,給哈迪斯打造了隱身頭盔,為波塞冬打造了三叉戟,三兄弟一起推翻了克洛諾斯的統治。后來,三兄弟分配了統治區域:宙斯成為第3 代神王,哈迪斯成為冥王,波塞冬掌管大海。
羅馬神話繼承了希臘神話, 希臘名為波塞冬, 對應的羅馬名為尼普頓(Neptunus), 太陽系中的海王星(Neptunus) 就是以這位海神的名字命名的。
波塞冬有兩樣寶貝:一個是他的武器三叉戟,他若用三叉戟擊碎巖石,巖石的裂縫中便可流出清泉,清泉澆灌大地,保佑人們獲得豐收;另一個是他的“寵物”——圣獸海豚,海豚的現身代表了波塞冬親切溫柔的神性,說明大海沒有狂風巨浪,氣候宜人。所以在歐洲,海豚有著好運的象征意義。
統治海洋的波塞冬,也順理成章地掌管了海洋中的島嶼。他選擇了其中一塊被海洋包圍的陸地,建立了一個大名鼎鼎的王國,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是傳說中位于大西洋的一個古老文明,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對話錄》中。柏拉圖說,亞特蘭蒂斯王國是海神波塞冬所建,陸地中央的衛城中有波塞冬的神殿,神殿內裝飾著金銀、象牙、黃銅制品;城邦呈環形,海岸設有造船廠,商船、軍艦密布;這片土地物產豐富,貿易繁榮,來自地中海國家的貢品不斷。總之,這里的人非常富有!
傳說中,波塞冬將亞特蘭蒂斯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10 個兒子統治。一開始還算和諧,但不久之后,整個王國開始腐化,人們的生活奢靡墮落。天神宙斯終于看不下去了,他出手懲罰,引發了大地震和大洪水,亞特蘭蒂斯就這樣在一天一夜中沉入海底,此后便銷聲匿跡了。今天的歷史學家們普遍認為,亞特蘭蒂斯只是一個神話,柏拉圖編造出了這樣一個歷經興衰的國度,是為了勸勉當時的統治者,提出他“理想國”的理念。但有許多考古人士并不認同,他們相信亞特蘭蒂斯曾真實存在,而且找到了很多“證據”。
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東北部,是地中海第三大島。公元前1500年,古希臘人移居塞浦路斯島。在希臘語中,“塞浦路斯”是“產銅之島”的意思,這里銅礦資源豐富,在古代就是相當富足的地方。
在塞浦路斯東岸的海港城市法馬古斯塔,我們還能見到它古時候的樣子。城中有早期威尼斯人修建的城墻、美麗的奧賽羅城堡遺跡、古老而恢宏的清真寺……它們都坐落在碧波萬頃的地中海邊。
塞浦路斯島上的特羅多斯山森林密布,空氣清新,非常適合徒步、露營和攀巖。據說到了冬天,最高峰奧林匹斯山峰會被皚皚白雪覆蓋,是十分理想的滑雪勝地。
站在山上眺望,遠處是蔚藍的地中海,海濱盡是波浪徐徐、沙灘綿綿的美景。傳說這里是希臘愛與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的故鄉,這位女神的羅馬名字似乎更加為人熟知,那就是維納斯。
有些考古學家認為,塞浦路斯南面的海域正是亞特蘭蒂斯的所在地。如今,沿海地區有一處被海水沖蝕切割成各種形狀的巖石海灘,洞穴尤其多。大自然在海面之上“修建”了房間和拱門,而在海底深處,會不會還能找到人類城池的蹤跡呢?
提到希臘,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并不是雅典城的古跡,也不是神話中的故事,而是希臘大陸東南方向的愛琴海。
愛琴海上有一處由火山島組成的島環,名為圣托里尼島。島上依山而建的藍頂白墻的房子,與湛藍的天空大海和鮮艷的花草樹木相互映襯,如同美妙的童話世界,被冠以浪漫之名。
圣托里尼島由3 座小島組成,其中2座島有人居住,中間的1 座島是休眠的火山島。而正因這座火山島,圣托里尼島成為亞特蘭蒂斯的“備選答案”之一。
圣托里尼島在古代名叫錫拉島,在公元前15世紀以前,這里曾存在長達1400多年的米諾斯文明,建立了城市,十分繁榮。但一次劇烈的火山爆發以及地震引發的海嘯,讓這個地方毀于一旦,米諾斯文明也遭受了重大的打擊。
按照時間推算,這次大災難距柏拉圖生活的時間大致有900年,而柏拉圖所寫的亞特蘭蒂斯消亡的時間則距他生活的時代有9000年之久。這很有可能是柏拉圖的一次筆誤,他筆下的亞特蘭蒂斯文明,實際上就是指愛琴海的米諾斯文明,畢竟連大地震和大洪水都能對應上了。
有些學者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柏拉圖對亞特蘭蒂斯島的具體描述上。按照書中所寫,亞特蘭蒂斯島以平原為主,有不少湖泊和沼澤,丘陵低緩,氣候宜人。根據這些線索尋找相似的島嶼,可以將目光鎖定在位于歐洲西部的愛爾蘭島。
今天的愛爾蘭島按照行政區劃,被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部是愛爾蘭共和國,北部是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這片島嶼素有“翡翠島”之稱,處處綠意盎然,有著絕美的自然風光,不管是壯觀的懸崖海岸,還是蜿蜒的河流湖泊,抑或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都讓人不禁感嘆,如此夢幻的場景,一定是亞特蘭蒂斯的模樣吧。
但比起地形和風景,讓研究者們更加確信愛爾蘭島就是亞特蘭蒂斯原址的證據,就是柏拉圖提到的“巨石墓葬”。
在愛爾蘭東北部的米斯郡,有一片史前墓葬遺跡,名為紐格萊奇墓,據考證是公元前3200 年所建,比英格蘭著名的巨石陣還要古老。墓室呈圓拱形,由巖石堆砌雕琢而成。最引人注目的是,墓的周圍矗立著12 塊巨石,墓穴內部也有大量的巨石作為支撐。這些巨石上刻著螺旋、三角、平行線等圖案,相當神秘!
在愛爾蘭島上,不但人類將巨石奉為圣物,大自然也打造了一片極為壯觀的巨石雕塑,比紐格萊奇墓還要早上幾萬年。它就是位于英國北愛爾蘭的“巨人之路”——賈恩茨考斯韋與考斯韋海岸石柱群遺址。
大約4萬年前,這里經歷了一場規模巨大的火山噴發,噴涌而出的巖漿在冷卻和收縮過程中,形成了無數六邊形的石柱。成千上萬的石柱縱橫交錯地堆疊在一起,仿佛一座神秘的巨人石陣。
1萬多年前,曾有大批的歐洲人向北非地區移民。有學者認為,那個時候亞特蘭蒂斯是存在的,而且它的位置處于移民的要道上,也就是今天歐非交界處非常重要的航道——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的北面是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南面是北非國家摩洛哥,歷史名城卡薩布蘭卡便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
摩洛哥的古代遺跡非常多,最早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瓦盧比利斯至今保留了公元前3 世紀所建的古城,許多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圓柱和門廊還保存完好,書寫著過去的輝煌。
當然,卡薩布蘭卡與那些古羅馬遺跡都不是我們要找尋的目的地,亞特蘭蒂斯早已沉默。是什么力量讓陸地變為海峽呢?你腦海中的答案大概和科學家們的一樣,那就是地震。
有位科學家曾推斷,亞特蘭蒂斯可能被超級大地震和海嘯所摧毀,并被推向了海底或移動到了其他地方。2008 年,他甚至利用電腦的精密測繪,初步計算出了如今亞特蘭蒂斯遺址的所在地,即摩洛哥西南沿海的蘇斯—馬薩地區。這個想法實在太離譜,一開始非常不受重視。直到2015 年,蘇斯—馬薩平原上考古發現了一種合金,人們又紛紛跑到摩洛哥去,尋找消失的亞特蘭蒂斯。
原來,在歷史記載中,亞特蘭蒂斯城中的波塞冬神廟里,有一根由山銅制成的柱子,上面刻著波塞冬的律法。“山銅”是古希臘文獻中提到的一種金黃色金屬,實際上是一種合金,由銅、鋅和微量的鎳、鉛、鐵組成。這種合金的出土,成為亞特蘭蒂斯的一絲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