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探險逐漸“規范化”——新發現的“無主之地”屬于贊助探險的國家,其他國家不得侵占。“發現者”可以宣稱歸屬權,并予以命名,也可以插上相應國家的旗幟象征主權。同時,由于要得到“國際認可”,探險者出版航海日記也變得非常重要。因為航海日記中所標注的航線、區位圖、海岸線、動植物標本繪圖是確定“新發現”的重要證據。
對于19世紀初期的航海探險家來說,詹姆斯·庫克是難以翻越的“一座大山”。在各國爭相尋找“南方大陸”的時代,他完成了最后的未知區域的海圖。當時,歐洲各國普遍認為,地球的整體輪廓已經被完全描繪了出來,“南方大陸”并不存在,即使在最遙遠的南半球,人們也只能遵循庫克開辟的航線查漏補缺。但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以下簡稱別林斯高晉)不這樣認為……
別林斯高晉出生在波羅的海德意志大貴族,顯赫的家庭背景讓他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
10歲的別林斯高晉進入喀瑯施塔得海軍學院,畢業后進入沙俄海軍。
他參加了沙俄的第一次環球航行,3年中出色完成了大部分海圖的繪制工作。
他晉升為三桅巡洋艦艦長。
他被調到黑海艦隊,擔任多艘艦船的船長,并完成了阿布哈茲等地區的測繪,修正了傳統海圖的重大誤差,顯著提升了俄國在黑海區域的航海和軍事能力。
別林斯高晉不愿沿著庫克開辟的航線前行,經常要求船隊開辟新航線,有時候避開捷徑去繞道。他還樂于找到庫克考察結果的問題,但凡庫克的記錄有一點兒不完整,就著重進行更正,重新命名。庫克曾經在南極圈附近進行過淺淺的考察,并做出論斷:南極區域無陸地,只有冰山。后面的航海探險家大多相信了庫克的論斷,望“冰”而止,但別林斯高晉沒有。
他被任命為探險隊隊長,率領“東方號”與“和平號”巡航艦,攜帶包括天文學家西蒙諾夫在內的170名成員,配備當時最先進的六分儀、天文鐘和防寒裝備進行航海探險。
別林斯高晉跨越南極圈,在南緯69度21分,西經2度14分,最早發現了南極洲!他雖然幾度試圖登陸,但都被惡劣的天氣和冰山擋住了腳步。
暴風將至,考慮到補給品不足,別林斯高晉命令向北航行。
抵達澳大利亞杰克遜港,在澳大利亞休整。
休整完畢后向東航行,先到新西蘭北島的夏洛特皇后灣。
別林斯高晉回到澳大利亞,再次進行休整,準備向南航行。
別林斯高晉再次闖入南極圈,在靠近大片浮冰的邊緣與猛烈的風暴搏斗。
別林斯高晉發現,他所料想的土地是南極大陸的一部分。他和船員從離岸64千米處用望遠鏡進行觀察,看到了在冰雪映襯下高高聳立的黑色巖石。他自豪地以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名字將這個地方命名為“亞歷山大一世之地”。
1820年1月30日,英國航海家愛德華·布蘭斯菲爾德接近三一島,發現了南極大陸。
“亞歷山大一世之地”是一個靠近南極大陸海岸的島嶼,但直到1940 年才被人們證實是面積達4.9 萬平方千米的南極最大島嶼。其與喬治六世海峽至今仍是重要的科考通道。
由于加固過的船只無法抵擋南極的極端環境,遭到嚴重損壞,別林斯高晉只能下令北歸,回到了俄國海軍要塞喀瑯施塔得。
晉升海軍少將,作為海軍近衛隊指揮官參加了納瓦里諾海戰。
別林斯高晉的著作《南極海洋兩次考察和世界航行》《別林斯高晉船長航行地圖集》出版,獲得了英國、法國等國的高度評價。
成為海軍中將,重新回到波羅的海成為第二艦隊司令。
晉升海軍上將,任喀瑯施塔得督軍,同時兼該港總司令,成為俄羅斯帝國海軍的核心領導人之一。
別林斯高晉逝世于海軍要塞喀瑯施塔得。他的探險成果促使英國、美國等國組建科考隊,加速了對南極大陸的全面探索。
別林斯高晉的南極探險航程約5萬海里,歷時751天,發現了南極大陸和29個島嶼,收集了大量自然科學藏品,并繪制了大量南極物種的圖譜。為了紀念他,人們將他曾抵達的南極大陸邊緣海,命名為別林斯高晉海。除此之外,還有別林斯高晉山、別林斯高晉島……現在俄羅斯在南極設置的常年科考站,就叫作別林斯高晉站、東方站和和平站,后兩個就是當年南極探險隊兩艘帆船的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