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夯實教育強國建設的政治根基。本文以的校長負責制實踐,系統探討新時代基礎教育領域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路徑與運行效能。
構建“三位一體”的制度保障體系
在學校管理實踐中,一要健全溝通機制。班子成員要通過聯席會、議事會等常態化溝通平臺,對學校重點工作達成共識,明確劃分黨組織委員會和校長辦公會議事范圍,規范實施“三重一大”制度及人事評審制度。二要完善集體領導機制。堅持支委會對學校重大事項的集體決策制度,同時發揮教代會的民主監督作用,推動民主集中制在學校治理中落地見效。三要創新黨組織設置機制,將黨小組建在年級組。由同為黨員的年級主任兼任小組長,以激勵年級黨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每個年級配備熟悉情況的支部委員,負責指導監督年級整體工作,切實落實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機融合。
打造協同發展的育人梯隊
在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一要強化干部隊伍建設。遵循“黨性強、思想正、業務硬、有擔當”的用人標準,通過黨史教育等活動,著力培養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干部隊伍。二是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關注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學能力、帶班理念、團結協作等維度,開展班主任競聘活動,提高他們的帶班育人能力。三是加強關鍵隊伍建設。重視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等關鍵群體的培養,通過持續跟蹤他們的專業發展狀態、搭建展示交流平臺等多種方式,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
構建“三維聯動”教學提質工程
一是黨建教學深度融合。學校以“六個一”行動為抓手(深入一個年級組,深入一個教研組,抓好一個科研課題,指導一名青年教師,幫扶一名學生、做一次專題講座),將教育教學與“行動”黨建品牌相結合,踐行“行動學習,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促進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二是構建課程體系。學校依托北京市基礎教育黨建研究課題《文化自信融入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實踐研究》,以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對聯課程和閱讀課程)革命文化(焦莊戶地道戰遺址遠足課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包含高鐵實踐課程、航天主題課程、戲劇課程)的三大主題課程的實踐,全面提升師生文化自信。三是主題教育活動課程體系,讓學生在主題活動中,形成正確的文明史觀、文化史觀,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新人。
構建黨建引領的德育格局
在學校德育工作的體系建設中,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學校通過實施“卓越班主任成長計劃”(包含每周班主任線上培訓、每月家長線上培訓、每學期專家進校園等活動),在成長導師制、家訪及班會等具體工作中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在此過程中,黨支部和黨小組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組織黨員教師將立德樹人理念轉化為具體教育實踐。二是完善黨員導師制。黨支部指導相關部門建立檔案管理、家訪聯絡、談心匯報、總結交流制度,黨員教師按照“三定”(定對象、定目標、定措施)原則,通過多元互動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心理疏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堅持活動育人。學校將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指導融入主題班會、家長會,創新開展主題團課、主題演講、校園劇等特色德育活動,使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厚植家國情懷。
學校通過有效實施校長負責制,在黨建工作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并獲評先進基層黨組織。未來,我們將繼續以提升黨建工作質量為主要抓手,促進黨建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