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年輕人正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重新定義著“性價比”。他們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奢侈品,而是更加注重實用性和性價比。這種現象被一些人稱為“消費降級”,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消費觀念的體現。
挖野菜,自然與社交的雙重饋贈
今年春夏的周末,公園里或鄉野邊,總能看到一群年輕人穿著沖鋒衣、腳蹬登山鞋,彎腰低頭,仔細地在草叢中或田埂邊尋覓野菜。他們或三兩成群,或獨自一人,專注地尋找著那些鮮嫩的野菜,偶爾還會互相交流心得,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陽光灑在他們身上,給這片自然的風景增添了一抹生動的色彩。
挖野菜,這項原本被年輕人不屑一顧的活動,正成為繼露營、徒步、CityWalk之后年輕人的新的解壓方式。
“春季,野蔥、薺菜、馬蘭頭競相生長,我常和同事討論薺菜餃子餡的配方。”28歲的會計小霞曾笑著展示她的“戰利品”,帆布袋里整齊放著分裝好的野菜。這位曾經的奶茶重度愛好者,那時每周都會帶著工具包前往祖輩居住的鄉間開啟“地毯式搜索”。“起初,我只是覺得看挖野菜的視頻很解壓,嘗試后才發現這種零成本戶外活動帶來的滿足感遠超購物。”對她來說,這不僅是省錢之道,更是回歸自然的生活方式。當時她已癡迷到近乎瘋狂,“路上只要看見綠油油的地方,就忍不住蹲下來辨別‘這個能不能吃’。”
“挖野菜讓我重新認識了時令。”90后寶媽思文曾笑著說。她站在陽臺上,身后是擺滿新鮮野菜的廚房操作臺,筍丁馬蘭頭、野蔥煎蛋、薺菜餛鈍整齊地擺放在盤子里,散發出清新的香氣。思文一邊展示這些菜肴,一邊分享她的靈感來源:“以前總覺得春天只是日歷上的一個季節,但挖野菜讓我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她提到,每次去鄉間挖野菜,都會被自然的生機打動,野蔥頂著露珠探出頭,薺菜在田埂邊肆意生長,馬蘭頭則藏在草叢里。回到家后,她會把這些野菜洗凈、切碎,搭配簡單的調料,做出一道道充滿春天味道的菜品。“孩子現在一看到綠色野菜就喊‘媽媽牌春天料理’,連挑食的爸爸都主動幫忙擇菜了。”她說。
在草叢中尋覓野菜,是年輕人新的解壓方式

而在社交平臺上,“求挖野菜搭子”“野菜坐標共享”等話題曾持續升溫,形成獨特的社交生態圈。用戶“小陶不淘氣”發布的《蘇州野菜地圖》在小紅書獲贊過萬。在他推薦的寶藏野菜地,常見挎藤編籃的年輕人組團“尋寶”,他們用植物識別APP掃描葉片,交流著經驗:“馬蘭頭要選紅莖的”“野蔥帶蒜香就對了”。不過資深“野菜獵人”提醒:部分森林公園禁止采挖,建議提前咨詢;陌生野菜需經當地人確認,推薦攜帶《野菜識別圖鑒》;采摘要“取大留小”,避免破壞生態平衡。
囤券與拼單背后的生活哲學
“角管用不用,有券先囤著,不用隨時退。”這句流行語,精準地概括了年輕人對某音團購券和早鳥票的狂熱。在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精打細算不再只是“摳門”的代名詞,而是一種智慧的體現。無論是囤券還是拼單,年輕人正在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將消費變成一場充滿樂趣的“理財游戲”。

“跟著我混你可有福了,我前陣子囤了不少厲害的券。”小李一邊刷著團購軟件,一邊興奮地說道。對于像小李這樣的年輕人來說,囤券已經成為一種日常習慣。周末下館子前,先刷一波團購套餐;即便沒有合適套餐,結賬時也要用滿減代金券“一波羊毛”。
“囤券就是一件小成本滿足消費欲的事兒。”小張是資產評估公司的員工,她經常在某音和某團上購買美發店的燙染套餐券。“團購價比日常價格便宜很多,而且可以隨時退,不用擔心浪費。”她還喜歡囤電影通兌券,以便在有需要時以最優惠的價格享受服務。
打開團購軟件,仿佛進入了一個巨型菜單:398元的雙人西餐被“打到”228元,89元的洗剪吹團購只要29元,華萊士的漢堡價格趨近個位數,塔斯汀兩個漢堡最低只要6塊錢這些超低折扣要么在直播間限時出現,要么在開新店或店慶等關鍵節點拼手速。一旦錯過,下次再遇見就不知道是啥時候了。對年輕人來說,囤券不僅是一種省錢方式,更是一種解壓手段。深夜因為工作emo時,打開團購軟件,大刷特刷,大囤特囤,仿佛所有的煩惱都被拋到了腦后。還有網友把“囤券”戲稱為理財:每個月固定囤,吃了是賺了,退回就是“回血”。
如果說囤券是年輕人的“獨樂樂”,那么拼單就是“眾樂樂”。共享山姆會員和拼單服務,正在成為年輕人中另一種流行的省錢方式。
“我們四個人合買一個山姆會員,每人只花一小部分錢,就能享受會員的所有權益。”小王和她的室友們通過拼單,不僅節省了開支,還增進了彼此的互動。“我們還會在微信群里拼單購買大包裝的商品,比如衛生紙和洗衣液,這樣既便宜又方便。”
拼單的邏輯很簡單:大包裝商品單價更低,但單人購買可能用不完,而拼單則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衛生紙、洗衣液、零食大禮包這些商品通過拼單,既能滿足需求,又能避免浪費。“拼單不僅省錢,還能拉近朋友之間的關系。”小王笑著說,“每次拼單成功,大家都會在群里慶祝一番,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國內、國際旅游市場刮起“平替風”

從Logo崇拜到價值重構的平替革命
在美妝博主粥粥的梳妝臺上,OLAY小白瓶和SK-II小燈泡并排而立。“這兩款都是寶潔旗下產品,核心成分濃度差異不超過 2% ,但價格差五倍。”這位擁有20萬粉絲的測評達人告訴網友,現在年輕人會拿著成分表去柜臺對比,“大家發現很多‘貴婦品牌'的平替就藏在同集團產品線里。”
所謂“平替”一平價替代品,一般有兩種替代方式:一種是功能相同品牌不同,另一種是不同名字的同樣東西。共同特征就是,性價比更高。
這種理性消費趨勢正席卷年輕人的消費領域。剛入職場的白領小美向記者展示她的“平替清單”:3元砍刀眉筆替代200元植村秀,歐萊雅小黑瓶替代蘭蔻小黑瓶,珊瑚絨布料替代沙發套,理發店工具車替代家用收納推車“以前總被‘貴有貴的道理’洗腦,現在發現很多溢價來自品牌營銷和使用場景。”她說。
這種“平替”風,也刮到了年輕人的出行方式,催生出了“平替旅行”的現象。“平替旅行”指的是選擇性價比高、人少景美、易于抵達的替代目的地,以滿足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旅游需求。


理性消費,為生活“加碼”
“打開機票預訂軟件,三亞的機票價格標簽刺痛眼睛時,我的平替雷達自動啟動了。”旅游達人王磊看著旅游APP里熱門旅游目的地都是各種價格起飛、人潮擁擠,便決定挖掘平替旅游地,“現在年輕人會算‘風景性價比’,花更少錢打卡更多秘境。”他告訴記者,從“小鐮倉”到“小馬代”,再到“小阿勒泰”,平替景點讓年輕人有了更多說走就走的選擇。如果想看桂林山水,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那里有小桂林的美譽,喀斯特山峰圍繞村莊,竹林、稻田、溪流穿村而過。想體驗《邊城》風情,可以到充滿詩情畫意的茶峒古鎮。而甘南,既有著高原地區的特色風情,同時對容易高反的朋友相對友好…
在這股風潮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年輕人對“旅行真實性”的重新定義。發現那些隱藏在熱門之外的美景,拍出最愛的那張旅行人生照片,讓每一次旅途都充滿難忘的回憶。這種從“見證風景”到“創造風景”的轉變,恰恰折射出當代年輕人對生活儀式感與存在痕跡的雙重追尋。
記者觀察:
在年輕人的消費主義浪潮中,一場靜默的價值重構正在發生。社交平臺上瘋傳的《野菜地圖》,本質是一份都市人的“自然尋根指南”:通過辨認薺菜的鋸齒邊緣、嗅聞野蔥的辛香,年輕人重新建立了與土地、季節的連接。這種零成本戶外活動,也是對“自然饋贈”的價值重估。超市貨架上的有機蔬菜標價令人咋舌,荒野中野蠻生長的野菜卻成為最奢侈的時令饋贈。深夜囤下的優惠團購券,既是對不確定未來的風險對沖,亦是對即時欲望的延遲滿足。而平替革命更是對品牌logo的祛魅,拒絕為品牌溢價買單。這些看似零散的生活切片,不是消費降級的妥協,而是一場關于年輕人生活本真的認知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