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姑蘇區平江街道內的平江路依舊是最能展現江南女子婀娜身姿的地方。除了面若桃花的漢服愛好者,不少女生身著旗袍,搭配“張曼玉”“陳都靈”同款“手推波”發型,將身影定格在古宅門前、木香花下、平江河畔,一一笑盡顯溫婉雅致,宛如一幅流動的風景畫。吸睛的“手推波”,不僅成了年輕人追捧的時尚符號,更折射出新時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也成為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生動寫照。
肖家巷深處,手推波的“火種”與重生
手推波,本名“手推大波浪”。20世紀中期,好萊塢風潮隨進口影片傳入中國,片中女明星的手推波浪發型受到當時富家千金、貴婦追捧。有意思的是,這款發型竟然不靠卷發棒等加熱工具,全憑發型師的手指與梳子純手工打造,“浪花”線條靈動自然,是當時名媛展現風情的絕佳發式。盡管它源自西方,東方女子卻在與旗袍的搭配中,沉淀出自己特有的魅力。
“手推波”這個名字,源自在肖家巷經營了40多年的阿二美發店。清晨七點多,只要這家門面樸實的小店開一門,穿旗袍的女子便會絡繹不絕地走進店中。她們都是提前一個月在小紅書搶到預約席位的幸運者。
店主畢建敏,便是街坊口中的“阿二”。1979年,十七八歲的她成了國營美發店的學徒,學做各式發型?!笆滞拼蟛ɡ嗽谏鲜兰o70年代挺流行,生活條件好的客人每周都來做翻翹、長波浪、大波浪之類的?!碑吔艋貞洠暗搅?0年代,香港潮流帶來爆炸頭,大波浪就少了,只剩個別老顧客還堅持做?!?/p>
將傳統手藝堅持了47年的畢建敏

國營店時期,老客人早已把“阿二”叫順了口,因此自己開店時,她便用了這個名字。無論外界潮流如何變,她始終在小店一角保留著手推波的手藝與工具,守著這門復古發型的“火種”。幾年前,兒媳婦建議在店門貼上“手推波”三個字,不久后,短視頻博主發現了這顆“明珠”,手推波乘上新媒體的風浪,成了網紅關鍵詞。“阿二”讓手推波重新走進大眾視野,既帶火了復古發型,也點亮了平江路與旗袍相映的曼妙風景。
方寸小店,藏著時光的溫柔與復古
走進這家網紅美發店,畫面與想象大相徑庭。不大的空間里,放著老式烘發機和兩個理發“席位”。店員用十幾年前常見的塑料發卷將客人的頭發一叢叢卷起,罩上機器烘發;三刻鐘后,畢建敏拆開發卷,梳開頭發,用雙手推出波形,再用老式電吹風和噴霧固定,最原汁原味的手推波便成了。這里沒有當代“黑科技”,沒有流行背景音樂,沒有嘈雜的吹風機聲,只有女性輕柔的聊天聲,透著當代理發店少見的、溫柔的歲月靜好。
中午時分,店里依舊滿座。陪女朋友來的小伙子打著瞌睡,頂滿發卷的姑娘刷著小紅書找拍照點,烘發的客人閉目養神,只有畢建敏和工作人員馬不停蹄地忙碌。作為手推波造型的“壓軸者”,畢建敏極為細致,她會觀察客人臉型頭型設計波浪,連耳旁一彎卷發都要反復“揉捏”到滿意弧度。這“化波浪為神奇”的技法,藏著她數十年的功力。
時尚是個輪回,沉寂幾十年的手推大波浪,借著社交媒體重新被年輕人愛上一一短視頻、直播間的時尚包裝與流量加持,讓復古美迅速蔓延。畢建敏的兒媳婦善用社交媒體,不僅搞起預約制,還建了客戶群。店里一面墻貼滿手推波造型的拍立得,都是客戶在社群里的反饋。店里還增加了配套的美妝服務,化妝師遵循著復古的風格,讓每一位顧客成為典雅的江南美人。
匠心堅守,讓老手藝在煙火中煥新
施行預約制前,小店常超負荷運轉。畢建敏記得,今年3月掃墓回來,說好十一點開門,九點就被客人堵在巷口,到店時又有十幾個客人排隊。那時每天工作15小時,用她的話來說是“閉眼夢見做頭發,睜眼真在做頭發”。
因此,預約制既保證了造型質量,也護著六十多歲的畢建敏的身體。如今小店早上七點半到下午三四點營業,每天接十幾位客人,每周三休息。但由于手推波屬于慢工出細活,控制了接待能力的畢建敏依舊很辛苦。中午十一點半,站了一上午的畢建敏中午可以見縫插針坐在角落吃飯。最近她累壞了腰,前陣子又摔傷了,仍堅持開店:“只要不骨折,就能做,店不能關。”
喜歡這一行的畢建敏已經堅持了47年?!拔疫€是要做的,不做有啥勁?看電視也無聊,我又不玩手機?!彼f,“做到哪天做不動了,才能停下來?!弊屗龍猿窒聛淼膭恿?,除了熱愛,還有反饋??腿藗冊谒氖种凶兩韽凸排?,總是驚喜不已。不少人會快樂地與她合影留念。平江路邊的老鄰居也夸她:“你做的頭發和別人不一樣,是‘活’的。”“阿二美發店是我的小天地,等兒媳婦完全上手了,我還是會幫忙,不會脫手?!彼V定地說,“在這里,每一個頭發都是自己做出來的,這種成就感是上班沒有的?!?/p>
至于傳承,畢建敏收過徒弟,但對方學會了就自己開店?!鞍⒍奔t了后,還有人想花一千塊看幾小時偷學,她沒同意。好在兒媳婦傳承了這門手藝,做得雖慢,但質量得到她的肯定。
其實,手推波早已不只是一款發型,它是真正的文化傳承,是匠人“一輩子做一件事”的執著,也是傳統手藝善用時代的傳播工具與機遇的例證。古城的歷史肌理與煙火氣,正在浪卷頸側、旗袍玲瓏間煥發新生。
阿二美發店里“誕生”出一位位復古女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