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鄉村本土文化資源進行美育拓展,有利于藝術技能、審美鑒賞力和文化素養的提升,同時還能深入心靈層面、思想生活方式以及勞動實踐等多個維度。該理念主要是幫助學生學會感知美、領悟美,能靈活地運用美、主動創造美,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觀念,保持心理健康,同時激發個體的創新潛能和思維能力。
構建鄉村美育體系,賦能鄉村振興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深化,構建鄉村美育體系成為激活鄉村文化復興活力、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分布的重要引擎。在鄉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美育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通過整合、利用鄉村本土豐富的文化資源進行美育拓展,彰顯了教育進步的新視野與深層次內涵,這不僅是對傳統教育路徑的深刻變革,更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支撐,讓鄉村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新生。鄉土美育積極促進藝術深入鄉村的每一寸土地,讓藝術在鄉村生根發芽,借助藝術的力量重新描繪鄉村風貌。在此過程中,不斷拓展美育的邊界,孕育出鄉村獨有的新文化生態,打造出新穎的生活場景,賦予鄉村獨特的韻味與吸引力,為鄉村文化的復興與繁榮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成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
中小學美育教育的現狀
在當今教育體系的激烈競爭中,音樂、美術等美育課程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卻常常在現實中成為語文、數學、英語等核心學科擠壓的對象。美育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創新思維和人文素養的關鍵環節,被置于邊緣地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不僅限制學生藝術潛能的發掘,也影響學生情感世界的豐富與人格的完善。藝術教育作為美育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我國起步較晚,基礎尚顯薄弱,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一方面,人們對藝術教育的認知存在明顯局限。很多人將藝術教育狹隘地理解為音樂、舞蹈、繪畫等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藝術鑒賞力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城鄉地區藝術教育資源分配呈現出顯著的不均衡,新建學校的藝術設施完善程度較高,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而陳舊的學校及農村偏遠地區的學校,由于資金、人才等資源匱乏,藝術教育資源相對短缺,制約了學生獲得優質藝術教育的機會。為推動藝術教育健康進步,學校應發揮主體作用,以多樣化的渠道和方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不僅有益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審美意趣,還可促進學校跟社會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為學生全面成長提供有力的后盾。
利用鄉村本土文化資源拓展美育的實施路徑
開展館校合作。隨著中國文化館公共教育活動的蓬勃發展,美育在教育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教育部門應與文旅部門共同探索學校與社會美育機構協同發展的新道路,推動“文化藝術名家進校園\"與“師生走進公共文化設施\"的雙向互通,建設多元化、開放性的美育學習交流平臺。這不僅能整合校內外、課內外以及線上線下的各類美育資源,還能策劃性地開展針對學生的美育實踐活動,營造濃厚的社會\"大美育\"風氣。具體而言,文化館和學校可合作創建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教育部門引導中小學積極加入美育示范學校建設行列,文旅部門憑借國家公共文化云平臺向示范學校敞開全民藝術普及資源庫,大力促進藝術普及服務走進校園。社會各界還可一起舉辦美育示范基地教育成果展演活動,促使學校及社會藝術培訓機構參與青少年美育和文藝創作的熱情高漲,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機構在策劃展演活動上的專業長處。學校跟文化館合作打造校外美育實踐基地,一同探索研發研學項目及課程體系,不僅能提升美育教育的實效性與影響力,更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讓他們親身感受藝術的美好,從而整體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開展鄉村美育課堂。鄉村美育課堂作為連接傳統跟現代、鄉村與城市的橋梁,把鄉村的自然景觀、民間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融入課程,不僅能傳承寶貴的文化資源,還能喚起孩子們對家鄉文化的喜愛與驕傲感,對提升鄉村青少年綜合素養頗有益處,能成為培養他們創新思維、團隊協作等多方面能力的有效路徑,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鋪就堅實根基。鄉村美育課堂是支撐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分,所提供的教育力量可激發鄉村內在活力,帶動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成長。
開展鄉村美育課堂要緊密結合鄉村實際。蒼南縣文化館走進偏遠地區,以當地文化資源為基礎,策劃開展主題美育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藝術之美,體驗文化的韻味,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增強了課程的吸引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升鄉村美育質量的核心,蒼南縣文化館美術工作者借助流動授課、走教、支教等途徑緩解鄉村美育師資短缺的困境,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帶入鄉村課堂,為鄉村教育發展增添新動力。
深入特殊學校。美育對促進特殊兒童身心健康起關鍵作用。由于身心障礙帶來的諸多挑戰,特殊兒童往往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而美育活動宛如照耀他們的溫暖陽光一一音樂的旋律可撫平他們的焦慮和不安,舞蹈的節拍讓他們的身體得以舒展,美術的色彩與線條充當他們表達內心世界的窗口。美育對特殊兒童智力發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視,藝術仿佛思維的翅膀,不但能激發特殊兒童的興趣及創造力,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以美術活動為例,通過色彩搭配、圖形組合、空間格局規劃等練習,特殊兒童會漸漸掌握基本的視覺藝術成分,練就敏銳的觀察力和別具一格的審美眼光。當然,美育在特殊兒童的情感體驗方面同樣存在深遠影響。因為社會交往局限加上自我認知的挑戰,特殊兒童一般容易陷入自卑、孤獨等情感困境。美育活動以包容性和多樣性為依托,為特殊兒童提供表達自我、感受情感的平臺,不僅幫助他們建立起豐富的情感世界,還能推動他們情感認知與表達能力的提高,為他們融入社會、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堅實基礎。
從2021年起,蒼南縣文化館每年開展“蒼南縣文化館公益美術課堂走進特教校園”活動,不僅為特殊兒童提供了專業的藝術輔導,還激發了他們對美術的深厚興趣與創造天賦。2024年6月的“心靈之窗\"蒼南縣文化館進特校美術匯報展把特殊兒童的藝術才華展現得淋漓盡致,每幅作品都是特殊兒童內心世界的真實勾勒,展現出他們用美術傳遞的美好期望。這不僅是對特殊兒童藝術成果的展示,更是對青少年成長歷程的深情回憶與美好見證。
美育文化下鄉。美育下鄉作為把多樣的美育資源引入鄉村地區,提升鄉村居民尤其是鄉村兒童美育素養及審美能力的活動,正漸漸扛起提升鄉村兒童藝術修養的重擔,肩負著推動鄉村文化昌盛、激發鄉村創新潛力的使命。
美育下鄉活動通過形式與內容的多樣化設計,旨在契合鄉村兒童的多樣化需求。一方面,組織專業的藝術家、教師深入鄉村,開展多種藝術教育活動,給鄉村兒童創造接觸、學習不同藝術形式的機會,不僅能點燃他們對藝術的熱愛,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另一方面,美育下鄉重視文化設施的建設與提升,文化站、圖書館、美術館等為鄉村兒童提供了更便利、多樣的文化資源。積極結合鄉村地區的非遺文化資源開展傳承活動,既增強了鄉村兒童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與自豪感,又無形中培育了他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對于美育下鄉推進過程中遇到的資金短缺、師資不足等難題,政府跟社會各界應提供必要的援助,攜手為鄉村孩子送去更優質的美育教育服務。
自2022年起,蒼南縣文化館已成功舉辦三屆少兒美術現場繪畫大賽,1500余名鄉村孩子積極參與,大賽不但給孩子們搭建了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更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得了鍛煉與成長。為進一步擴大美育下鄉的影響力,蒼南縣文化館把每一屆比賽的獲獎作品進行鄉村巡展,當地孩子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優秀美術作品,領略藝術的風采。
結語
綜上所述,建立鄉村美育體系是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要充分挖掘鄉村本土文化資源價值,提升館校合作水平,開設鄉村美育課,重視特殊兒童的美育,進而推動美育文化普及。這些舉措不但能促進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還能激發鄉村文化的內在動力,為鄉村振興灌注新的活力與期望,書寫鄉村美育教育的新篇章。
(責編/李希萌 責校/孫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