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開,山泉淙淙,蒼松翠柏…這些美好如流螢的金翅縈繞在我的身側,潛入我的內心。小時候一聽說去姨媽家,我眼角眉梢滿是笑意,仿佛早已飛到遙遠的大山深處。在那里,呼吸里總是充滿起伏的芬芳。
不疾不徐,踩在山村心跳的鼓點上。粉白的月季從凜冬的昏昏然中悄然蘇醒。層層疊疊的花瓣宛若自然饋贈的紗裳,芬芳氤氬在春夏深邃的夜里,連夢境也涸染著粉色的童話。
小院里,水壺搖擺著身子晃晃悠悠,被一雙不光潔細嫩卻有力可靠的大手穩(wěn)穩(wěn)扶住。姨媽俯身澆水,銀色珠線便傾斜而下,花葉娟然如拭。她的手指輕撫月季的枝葉嫩朵,神態(tài)認真得一如呵護幼子。陽光的腳步輕輕悄悄挪移,光陰流瀉在月季花上,也流瀉在姨媽的眼眸里。
廚房里,姨媽總是忙忙碌碌,靈巧的雙手上下翻飛,我總想湊上去幫忙,她含笑應允?!皝?,像這樣折去頭尾,連帶著絲也一起折下來。\"綠意凝結在豌豆莢單薄的軀體里,清新可愛??此戚p松簡單的事做起來并不容易,我不時偏頭看看姨媽,她嫻熟自如的動作里藏著難以計算的時間里砌起的練習與實踐。“你聞,多香!它的湯都是甜的!\"
姨媽家的花木總蘊藏著無盡芬芳。它們葳蕤于春夏秋,盛放在我的心田。那些芬芳的時光縫綣著情懷,花意無限,綠意流淌……
導師點評
文章圍繞“芬芳的時光\"展開,將自然之香與親情之暖融為一體。開篇以梔子、山泉、蒼松等意象鋪陳山村的芬芳底色,繼而聚焦小院的月季、廚房的豌豆,通過姨媽澆花、教折豌豆莢等生活化場景,讓“芬芳\"既指花草的香氣,更指時光里的溫情與愜意。主題鮮明且含蓄,不直白抒情,而是讓眷戀之情自然流淌在景物與細節(jié)中,字里行間滿是對純真歲月的珍視。
語言兼具詩意與質感,善用比喻、擬人等營造畫面。寫月季“層層疊疊的花瓣宛若自然饋贈的紗裳”,將花瓣的柔美具象化;寫陽光“腳步輕輕悄悄挪移”,賦予陽光人的情態(tài),讓時光流動可感。遣詞精準傳神,如“灑染著粉色的童話”,“泗染\"既寫花香滲透夢境,又暗合時光的溫柔浸潤;“綠意凝結在豌豆英單薄的軀體里”,“凝結\"既寫豌豆的飽滿,又藏自然的生機。
全文以細節(jié)描寫為骨架,由具體場景傳遞情感。姨媽扶水壺的“不光潔細嫩卻有力可靠的大手”,教折豌豆時\"嫻熟自如的動作”,這些細節(jié)刻畫既展現了她的勤勞與慈愛,又讓時光有了可觸的溫度。借景抒情手法貫穿始終,月季的芬芳、豌豆的綠意既是眼前之景,又是心田里的記憶符號,景情交融。結構上首尾呼應,開篇“呼吸里總是充滿起伏的芬芳”與結尾“芬芳的時光縫綣著情懷”形成閉環(huán),“芬芳\"的意象貫穿全文,增強了文章的整體性與感染力。
整體而言,文章以“芬芳”為線索,用詩意語言編織充滿溫情的鄉(xiāng)村記憶畫卷,于細微處見真情,是一篇兼具畫面美與情感美的佳作。
(柯善平,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qū)第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