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部隊服役三十來年,能展現他軍人氣質的事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不過,我最想說的是他的“讓座”情結。
當年父親在北部邊防服役。從我們家鄉河北淶源的一個偏僻小山村到父親的部隊,路特別遠,坐上汽車還得再倒兩次火車才能到達。如果順利,路上所用的時間會短一些,可一旦哪一步趕不上,就步步趕不上了,連等帶走要兩三天時間。僅從北京坐上火車,到達目的地也需三十幾個小時。那時候,我們去部隊探親坐的都是見站就停的慢車,忽忽悠悠走起來好像沒完沒了似的。
碰上人多擁擠的時候,尤其是寒暑假的時節,車站會出售相當數量的站票,車廂里就會站很多人,經常人擠人、人挨人,父親就有了很多給人讓座的機會。本來,父親買的是有座位的票,但在火車上一見到有老人或抱小孩的婦女,他就會騰地一下子站起來,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人家。
為此,母親沒少嘮叨他。母親說:“幾十個小時呢!你以為你是鐵打的啊?你就不知道累?”
父親也不反駁,只是“嘿嘿”傻笑。如果母親嘮叨厲害了,父親一急就說:“我給人讓座是被你看到了,你看不到的時候多了,我不也好好的嗎?這有什么,我是軍人,穿著軍裝,戴著領章、帽徽呢。讓那些老人、抱小孩的婦女在跟前站著,我還能坐得住?”
記得有一回,我們一家一起去部隊。臨行前,母親對父親說,這次無論如何都不能再給人讓座了。父親滿口答應。
上了火車沒多久,我老遠就看到一個抱孩子的婦女,往我們這邊來了。母親頓時緊張起來,生怕那婦女會來到跟前,就一個勁兒地給父親打預防針:“記住了,你可千萬不能讓!”可她還真走了過來,離我們還有一大截兒距離,父親又一次站起來,把座位讓給她,母親使勁拽他的衣襟也沒拽住。
因為車上人多,站著的父親,漸漸被擠到了別處,離我們的座位遠了。那婦女比我們先下車,臨走非要送一袋核桃給我,但母親死活不要。等她下車后,又回到窗口,告訴母親,她在我弟弟衣服口袋里放了兩個蘋果。母親趕緊從熟睡的弟弟口袋找到那兩個蘋果,準備還給她時,火車已經啟動了……
后來再坐火車時,母親就“命令”父親穿便裝:“我看你不穿軍裝,不戴領章、帽徽了,能聽話一點兒不!”
可父親還是照讓不誤,理由還是很充分:“不穿軍裝我也是軍人啊!就算別人看不出來,我自己心里還不清楚?”
那時我已經懂事了,也知道心疼父親了,就把我的座位讓給父親坐。但往往沒多久形勢就又變了,變成我們父子倆都沒座位。父親轉業后,很多年沒出過遠門。有一年,他因為遭遇車禍腿骨骨折,我帶著他去市里的醫院做檢查。
那次,我們剛乘上一輛公交車,車上人并不多,我倆都找到了座位。等過了幾站,人就逐漸多起來,車廂里也有了站著的乘客。后來,看到有老人上車,父親下意識地欠了欠身子,我尋思:難不成都這樣了,還想給別人讓座嗎?
很快,父親好像也意識到自己已是年逾八旬的人了,就用眼神看著我,意思是要我讓座。我心想,這可真是多此一舉,這么多年受他的影響,我還不知道該怎么做?不管怎么說,我也是老軍人的兒子啊!不過,沒等我起身,車上不少人就紛紛站起,把座位讓給了老人。
轉眼間,父親已經走了三年多了,但每次坐車給人讓座時,我都會想起他來。
(作者為河北省保定市作家協會會員)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