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1月,我的父親張天華剛滿14歲,便參加了紅安赤衛隊。1929年6月,他參加了紅軍,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生經歷過多少次戰斗,恐怕連父親自己都數不清。但是,對于一場戰斗,父親卻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20世紀50年代的《炮兵文藝叢書》雜志上。
1940年8月到1943年3月,父親在某部負責偵收工作。那段時期,日寇掃蕩特別瘋狂,父親既要應對掃蕩,又要組織偵收,在來回的撤離、突圍中面臨著極大的危險。
1942年5月,父親的部隊在河北省涉縣南艾鋪的一個山窩里被日軍包圍。危難情形之下,參謀長左權帶領部隊沖上十字嶺突圍。日軍的飛機圍繞山梁向突圍的人群轟炸掃射,而突圍的正前方也有敵人的火力封鎖。在那場慘烈的戰斗中,左權壯烈犧牲,父親的許多戰友也倒在了敵機的轟炸之下。
父親憑借著紅軍長征途中練就的堅強意志和過硬的作戰本領,和戰友們一道,在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彭德懷的指揮下,頂著敵機的瘋狂掃射,浴血奮戰,終于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2022年初,我在父親生前用過的寫字臺的小柜里,找到了那份手稿——《十字嶺》。
手稿中所記錄下的內容,將父親親歷的那場殘酷的戰斗,一下子推到了我的眼前。
看完后,我心疼父親,在那樣的槍林彈雨中死里逃生。生死關頭,他想到的,仍然是要多帶一些工作上需要用的東西,無論怎樣都不能妨礙工作。那是他在危難面前所具有的從容,更是他對所從事工作的高度負責和擔當。
(本文參考資料為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人物志》。作者為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