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怒吼,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氣侵人夜難眠。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壯士們!精誠奮發橫掃嫩江原……”近段時間,遼寧省沈陽市某小區的一間屋子里,每日清晨都傳出這樣的歌聲——是楊軍奕與父親楊振國一起哼唱《露營之歌》。
“父親是東北抗聯老兵,《露營之歌》是他最愛唱的歌。這首歌父親唱了一輩子,銘記了一輩子,也喜歡了一輩子。”楊軍奕說。
楊軍奕沒少聽父親講過去的事。
楊振國原名楊詠,1930年1月出生在黑龍江省克東縣。“當時家中五口人,靠爺爺楊福清伐木掙錢糊口。”楊軍奕介紹,“1943年3月的一個夜晚,爺爺被破門而入的日軍抓走,從此杳無音信。”
家里沒了收入,迫于生計,楊詠只好輟學,靠打柴維持生活。每當看到日軍、偽軍欺行霸市、作威作福的樣子,他總會怒火中燒。
一次在市里賣柴時,楊詠對每天都來買柴的李大叔說:“真恨不得給日本鬼子炮樓點上一把火!”在進一步了解了楊詠的家世后,李大叔拍著他的肩膀說:“你想打鬼子、為父親報仇,有志氣,但不能蠻干。獨木不成林,我們只有組織起來才力量大!”
那時楊詠才知道,李大叔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地下交通員。
1944年立冬,楊詠和其他3名青年,在李大叔的帶領下,經過兩天的跋涉,來到小興安嶺南緣的山林里,秘密加入東北抗日聯軍嫩江游擊隊。因年齡最小,楊詠被安排當通信員。
對新隊員進行登記造冊時,隊長上下打量著他們,說:“東北抗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是為了民族解放、國家振興而打鬼子的。”接著,又對年齡最小的楊詠說:“我看你改個名字,叫楊振國吧,奮勇殺敵,振興祖國!”
1945年7月初,游擊隊接到偵察嫩江地區各縣日偽軍部署情況的命令。這是一項深入虎穴、斗智斗勇的任務。
“當時父親雖然年齡小,但打鬼子的決心大得很。”楊軍奕說,在父親的爭取下,最終隊長同意他參加了那次偵察任務,并派出一名年齡稍長的偵察員配合。
隨后,楊振國化裝成一名學生,另一名偵察員扮作護送弟弟上學的哥哥,兩人巧妙闖過敵人層層哨卡,進入訥河、德都、富裕、克山等地偵察敵情。
那次任務,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了解日軍和偽政府的地理位置、人員數量以及重要武器、軍事設施等情況,但不能留下文字記錄。
因此,每偵察一處,他們都要深深地記在腦海里,到了夜晚,再反復在腦子里把了解的情況“拉洋片”……
經過10多天的偵察,楊振國順利完成任務,繪制出一張敵情部署圖交給上級。那張部署圖,在后續的戰斗中,成為取勝的關鍵。
“為了打鬼子、找爺爺,父親一直沖鋒在前。”楊軍奕說。
1945年8月上旬,黑土地上卷起了與日寇決戰的烈焰。已是強弩之末的侵略者不堪一擊、節節敗退,慘遭外敵蹂躪的山河重新回到中國人民手中。
“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咱們的家鄉徹底解放了!”當楊振國和戰友們將抗戰勝利的消息,挨家挨戶告訴鄉親們時,人們紛紛涌上街頭,又唱又跳,慶祝抗戰勝利。
“抗戰勝利后,父親多方打聽爺爺的消息,后來得知爺爺被抓走不久,就慘死在煤窯里了。”楊軍奕說,“父親內心悲痛欲絕,但看著歡呼勝利的鄉親們,他也感到些釋然。”
后來,楊振國先后隨部參加攻打四平、圍困長春、解放沈陽等戰斗,以及抗美援朝戰爭,歷任警衛員、學員、干事、指導員、教導員、宣傳科長、副政委、政委等職,1986年8月離休。
“父親就是‘勞碌命’,一輩子閑不住,不是講課就是看書讀報學習。”談到父親離休后的生活狀態時,楊軍奕笑著說。
離休后,楊振國熱心公益,更關心下一代的國防教育,他為部隊官兵、黨政機關、大中小學和企事業單位作紅色宣講,贏得軍地領導和受眾的廣泛贊揚。
2023年3月,沈陽警備區成立“紅色啟航”老干部宣講團,楊振國成為首批26名宣講團成員之一。
“抗日聯軍住在哪里呀?”“日本人把大山封鎖了你們吃什么呀?”“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這些抗聯英雄,您都認識嗎?”……每次應邀到沈陽市各大中小學宣講抗聯故事時,學生們總是圍著楊振國提問,希望了解更多關于抗聯的故事。
因擔心父親年紀太大,身體吃不消,每次宣講,楊軍奕都陪同他一起去,有的問題的答案他早已爛熟于心——“東北抗日聯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既要和窮兇極惡的敵人作斗爭,又要和極寒天氣、缺衣少食作斗爭。14年抗戰,堪稱‘三最’,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惡……”有時,楊軍奕會主動替父親作答。
“每次宣講結束,父親都會教孩子們唱抗聯歌曲,這是雷打不動的習慣。”楊軍奕說,父親告訴他,當年抗聯官兵就是靠著高昂的戰斗精神和樂觀主義情懷,唱著戰歌,一次次戰勝敵人,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
楊軍奕擔心宣講讓父親身體吃不消,但楊振國總是說“身體是有點累,可心里高興著呢”。
在父親的影響下,楊軍奕如今也時不時站上國防教育的講臺,講一講父親和他戰友們的英雄事跡。每次宣講結束時,他也會教唱抗聯歌曲,在他看來——用歌聲也能傳承弘揚抗聯精神。
(作者單位:遼寧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沈陽警備區,空軍某部)
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