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某訓練基地某教研室主任孫偉,入伍35年,執教28年,連續20多年進行傘降訓練,被戰友們稱為“鐵腿教員”。
在女兒孫榕(小名鈺鈺)的記憶里,父親的身影如同候鳥,常在任務中悄然遠行,但他的教學智慧卻藏在生活點滴中。
孫榕10歲那年,因數學考試不及格躲在操場角落哭泣,孫偉沒有責備她,而是帶她來到傘降場。
“知道為什么降落傘要有備用傘嗎?”孫偉指著天空中的傘花說,“人生也要有備選方案,但主傘必須全力以赴。”
如今,孫榕穿上了“孔雀藍”。望向父親那套“天空藍”,她知道,這是父女倆最好的靠近,也是不同路徑的共同奔赴。
為激勵孫榕投身強軍事業,孫偉給她寫了一封信件,字里行間表達了一位父親的欣慰和期冀。孫榕在回信中,也傾訴了對父親逐夢藍天的理解和女承父業的自豪。經兩人同意,我們整理了父女倆的信件——
兩代人,兩種制服,在同一片藍天下赤誠守望,燃燒著同一份為戰育人的熾熱情懷。
親愛的閨女:
見字如面,此刻夜已深,我提筆給你寫下這封信。
白天收到你寄來的快遞,是一個裝著你照片的精美相框。照片是今年初你參加單位文職人員初任培訓結業時的留影。我看到,你捧著“優秀骨干”證書,笑容燦爛。雖然時間已經過去半年多了,但這是你穿上“孔雀藍”后獲得的第一項榮譽,值得珍惜。作為父親,我真為你高興,也欣喜于那個曾經追著我問“跳傘時能摸到星星嗎”的小姑娘,如今成了我的戰友。
回想你的成長經歷,你曾自惱地認為,在人生每一個重要節點都“差那么一點兒”。從小立志報考軍校的你,在高考成績公布那天,攥著成績單哭著沖進書房,趴在我肩膀上,一遍遍地念叨:“就差 2分……”后來,你又想報考國防科技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卻再次與心儀的學校擦肩而過。
然而,兩次受挫,你并沒有認輸,希望能身著“孔雀藍”步入向往的軍營。備考的那些日子,對碩士還未畢業的你來說,最大的難關是體重達標。因為不適應南方潮濕的氣候,你身上長滿蕁麻疹,接受激素類治療后體重漲了十多公斤。讓我和你媽媽感到欣慰的是,這一次,你牢牢把握住了機會,成功“上岸”。
那天晚上,我幫你收拾集訓背囊時,從床底拖出一個鐵皮盒,發現里面竟收著這些年我所有“失約”于你的紀念品:你6歲時的動物園門票、中考百日誓師邀請函、碩士研究生復試通知單……每張紙片的邊緣都細細包著迷彩布邊,在燈光下仿佛閃爍著,宛如你童年執著追尋的降落傘“星光”。
盡管你在部隊大院長大,但如今真正踏入部隊這個大熔爐,嚴格的作息管理、高強度的軍事訓練,一度讓你措手不及。在融入軍營的日子里,你也變得更加堅強與獨立,學會了獨自勇敢面對困難。當年那個在訓練場上夠不到單杠的小姑娘,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戰位”。
閨女,我和你媽媽期待著你在三尺講臺綻放“芬芳”,展現文職教員的風采。愿你永遠有追尋“星光”的勇氣,我們會一直在身后支持你!
親愛的老爹:
展信安好!雖然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改掉愛哭的毛病,可讀著你的來信,眼淚還是止不住地往下掉。
小時候,我覺得你像一只候鳥,不知什么時候就會因執行任務而突然離開。上小學時,我不喜歡下雨天,因為學校門口來接同學的家長撐起五顏六色的“傘花”,我卻不敢奢望其中有你的身影。
我最喜歡的事,是趴在傘庫外的窗戶上,看你和叔叔們疊傘。你們就像是在云端“穿針引線”,將潔白的傘衣折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塊”。“我有一個會跳傘的爸爸!”那一刻的驕傲,總能抵消因為缺少你的陪伴而心生的遺憾。
高考落榜那段日子,我非常沮喪。一天,你遞給我一張復讀班繳費單,對我說:“你不是想成為像爸爸一樣的軍人嗎?軍人的字典里可沒有‘放棄’兩個字!”后來,那張繳費單被我當成書簽,每次翻開書看到,耳邊仿佛都會響起你的那句話。
去年冬天,你送我去參加軍隊文職人員招考筆試。站臺上,我向你揮手告別,你突然朝我做了一個“前進”的手勢。我想,你是想告訴我,我是軍人的女兒,要朝著目標勇敢向前。
我還記得那次陪你回老部隊參觀。晨光中,你在傘庫里撫摸舊傘包的模樣,和多年前疊傘時一樣專注。那一刻,我突然懂得,你把一生中最好的年華獻給了軍營、獻給了藍天,也把對我的愛“藏”在一朵朵綻放在藍天的傘花里。
作為傘訓教員,你常掛在嘴邊一句話:“三尺講臺為育人,服務部隊是根本。”我曾不懂其中的深意,直到像你一樣走進軍營,才慢慢感受到自己也肩負著立德樹人、為戰育人的責任。
穿上“孔雀藍”那天,我在鏡子前站了許久。家中衣柜里,掛著一套你的“天空藍”,領花已微微褪色,卻總是熨燙得平平整整。摩挲著銀色的胸標,我告訴自己,這身“孔雀藍”不是終點,而是我向你靠近的起點。
老爹,此刻我寫信的手有些發抖,信紙還是濕了又濕。你培養出 6000 余名空降空投骨干,2022年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師”……如今,我也將登上三尺講臺,愿這身“孔雀藍”能繼續承載咱們家執教育人的軍旅故事,續寫兩代人的忠誠與擔當。
你的“小棉襖”" 鈺鈺
(整理者單位:空軍某訓練基地)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