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文楚強、左先勇、易歆報道:7月25日上午,第五屆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頒獎儀式暨首場宣講在雷鋒家鄉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舉行。
本次大賽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賽程從2025年3月至7月,分選拔賽、初賽、決賽3個階段,設置專業講解員和志愿講解員兩個賽道。大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有關通知要求,以“勝利號角的回響”為主題,以講好抗戰故事為重點,生動展現抗戰歷史,是對偉大抗戰精神的致敬與傳承。
在天寵湖南銅官窯劇場宣講現場,6名優秀講解員代表講述抗戰時期的英雄故事,生動呈現了中華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際用血肉之軀鑄就的不屈風骨。一段段深情的講述,仿佛一個個穿越時空的“歷史切片”,共同拼接出中華民族在苦難中鑄就輝煌的壯麗圖景。
活動現場還為10名“金牌講解員”和10名“金牌志愿講解員”頒發了榮譽獎章。
本刊訊 莫愁、戴偉國報道:7月30日上午,福建省東山縣舉行了軍屬證首發儀式,為3000多名軍屬頒發軍屬證。縣委書記何靄出席儀式并講話。
長期以來,軍屬在享受景區優待、醫療優待、交通減免等政策時,常因“身份證明難”陷入尷尬,有的單位需要部隊出具紙質證明,有的因材料不全無法享受福利待遇,繁瑣的流程不僅降低優待政策的實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軍屬的榮譽感。
東山縣此次集中制作與頒發軍屬證,通過統一身份認證,推動優待政策從“紙上”落到“實處”,軍屬證將成為軍屬的“一卡通”,讓就醫、出行、消費等場景的優待服務“一證通行”,從根本上解決了軍屬身份認定繁瑣的難題。
本刊訊 劉尚報道:八一建軍節前夕,山東省濟南市婦聯聯合濟南警備區、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衛生健康委等單位共同召開濟南市“軍嫂孕產綠色通道”工作推進會。會上,向第三批“軍嫂孕產綠色通道”試點醫院——濟南市中心醫院東院區和濟陽區人民醫院婦兒院區頒牌。
2022年8月,圍繞軍嫂孕檢期間兩地分居、少人陪同等現實問題,濟南確定山東省婦幼保健院和濟南市婦幼保健院為濟南市第一批“軍嫂孕產綠色通道”試點醫院。2023年8月,新增山東大學齊魯第二醫院、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為第二批“軍嫂孕產綠色通道”試點醫院。截至目前,濟南7家醫院將共同為軍嫂提供孕產綠色通道服務。
本刊訊 馬軍、張竣、王稚量報道:近日,成都七中八一學校教師代表奔赴西藏墨脫,與西藏軍區某部攜手開展“邊防行”活動,近距離、直觀感悟高原戰士的忠勇與擔當。
活動首日,教師們同官兵走進烈士陵園,一起祭奠革命英烈。“2004年7月,饒平在退役前的最后一次巡邏任務中,突遇泥石流,他一把推開身旁的戰友,自己卻來不及避險,被泥石流沖走,永遠留在了巡邏路上……”在饒平烈士的墓碑前,官兵向教師們講述他的英勇事跡。
接著,教師們在愛國強邊教育基地,聽官兵講述解放軍建設墨脫第一座鋼索橋的壯舉;在“軍事日”活動中,學習武器裝備的構造和操作……活動最重要的一站,是近距離感受海拔3800米的某哨點。教師們在文化墻前駐足許久。一張張照片記錄著點位的歷史變遷,“從‘雪海孤島’到‘鋼鐵前哨’,扎根、發展、接力……他們時刻忠于職守!”教師們驚嘆著祖國邊防建設的高速發展,也被官兵“心中有國,萬里山河皆為家”的信念深深感動。
“邊防有你們,人民很放心。孩子交給八一學校,你們請放心。”教師們紛紛表示,將全力保障好軍人子女學習教育,請官兵安心戍邊。
本刊訊 陳凱、解孝來、陳昊報道:8月上旬,海軍某部組織對口援建的西藏自治區尼木縣麻江鄉完全小學、新疆自治區察布查爾縣愛新色里鎮中心校、貴州省遵義市野彪小學、山東省沂南縣留田聯小師生代表,以及該部官兵子女共計85人,開展第三屆“海疆萬里行——北海之旅”研學活動。
研學活動以“大山與大海、山娃與海娃、海軍官兵與援建師生”為主題,通過軍隊特色體驗、紅色基因傳承、民族文化交融、實地參觀見學等活動,幫助孩子們感受軍營氣氛、學習海洋知識、厚植家國情懷、增進民族情誼、激發愛國愛軍熱情。
走隊列、整內務、槍械分解結合、模擬射擊……孩子們親身體驗部隊的“十八般武藝”,在強健體魄的同時,也培養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團隊合作的精神。
孩子們還登上軍艦、舉行升旗儀式、走進海軍博物館、與英雄榜樣面對面互動……行走的課堂,讓他們的夢想變得越來越清晰。此外,該部還組織共繪一幅畫、齊唱一首歌、同寫一封信等活動,讓愛國愛軍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
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