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與嘉陵江深情相擁,孕育了一座名揚世界的城市——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和國家重要中心城市,重慶既有超大城市的突出屬性,也有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鮮明特征。
在這個8.24萬平方公里的中國最年輕直轄市,縣城、小城鎮、鄉村聚落交織,曾經城鄉差距與區域差距疊加,城鄉二元結構較為突出,處理好城與鄉的關系,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重慶高質量發展題中應有之義。
重慶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在哪里?
2023年,重慶統籌推進“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貫通聯動改革,出臺《重慶市“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工作方案》《重慶市推進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以“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三大路徑,實施了一場有關縣城、小城鎮、鄉村統籌發展的實踐。
在這場實踐中,重慶以縣域經濟為支點,撬動城鄉要素破壁流動,走出具有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特色的城鄉融合新路子。2024年,重慶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進一步縮小,由上年的2.28下降為2.24。
重慶城鄉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的空間擴張,而是通過制度創新重構城鄉價值交換體系,既包含新型城鎮化的目標,也包含鄉村振興的內容。因此,重慶城鄉融合發展作為一種政策實踐,既立足城鄉關系的現實基礎,又引領城鄉關系的未來發展。
與此同時,重慶以“小縣大城”提升品質功能,以“強鎮帶村”銜接城頭村尾,以“強村富民”打通資源要素雙向流動的堵點。這種改革探索不僅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提供了實踐方案,更在理論上豐富了新發展階段城鄉融合的內涵。
當縣域經濟成為城鄉融合的“轉換器”,當小城鎮節點成為要素流動的“路由器”,當鄉村成為共同富裕的“細胞核”,重慶將繼續健全城鄉要素雙向高效流動制度機制,加快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力爭到202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7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到2.22∶1。
山鄉巨變,滿目新景。重慶將堅持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奮力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把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作為發揮重慶后發優勢、拓展增長空間的最大潛力,不斷在城鄉互促共榮上實現新突破。
本期“特別策劃”欄目,當代黨員雜志社記者聚焦重慶在城鄉融合發展方面的積極探索,選取重慶市云陽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冷水鎮、奉節縣永樂鎮大壩村分別作為“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的改革案例,看重慶如何以“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貫通聯動改革聯結縣城、小城鎮、鄉村,實現一體融合發展,為全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提供重慶經驗、作出重慶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