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藝術職業大學
20世紀80年代,川劇藝術為學校創辦者余開源和老一輩革命家之間搭建了橋梁,為實現老一輩革命家鄧小平同志“辦一所藝術大學,把藝術還給人民”的囑托,在1999年成立四川開元藝術學院。其后,分別與四川美術學院、四川師范大學合作辦學,建立四川美術學院成都分院、四川師范大學設計藝術學院,開展全日制普通本專科藝術人才培養。2002年4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成立成都藝術職業學院;2018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準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并更名為成都藝術職業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四川第一所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高校;2022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下文批復,同意成都藝術職業大學新增學士學位授予單位。歷經20余年的開拓奮進,學校已發展成為四川乃至西南地區規模較大的以文化藝術類專業為主的藝術院校,為社會培養了五萬余名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作為中國第一所藝術類職業本科大學,立足巴蜀文化沃土,涵蓋了眾多藝術門類,構建起涵蓋美術、設計、舞蹈、音樂、戲劇影視等多學科的藝術專業體系。從美術的絢麗色彩到設計的奇思妙想,從舞蹈的靈動飄逸到音樂的婉轉悠揚,從戲劇的跌宕起伏到電影電視的光影魅力。學校精心構建的師生大舞臺,成為藝術綻放的絢爛星空,讓每一位懷揣藝術夢想的人,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光芒。學校以實踐教學為核心,打造專業實訓平臺,為師生提供創作與展示空間,他們創作的一大批優秀藝術作品,生動講述了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著中國的文藝力量。
尤其是在2020年桂花未開的深秋,當舞蹈學院《最美逆行者》的編創團隊第一次用身體語言解構那些白衣執甲的剪影時,誰也沒想到,這場關于生命守護的舞蹈敘事,竟如一粒藝術火種,點燃了學院藝術創作的大門——從《錦鯉》對傳統符號的現代解構,到《這盛世如你們所愿》對民族復興的堅定信仰,再到《霍爾古歌》對民族史詩的肢體重構,我們開始在舞蹈專業賽事中構建起自己的美學坐標。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教學樓長廊里展示著特殊的“成績單”:各個學院歷屆優秀獲獎作品以及參加各項政府舉辦的大型實踐活動……這些社會實踐項目既是課堂,也是舞臺。這種產教融合模式正在重塑藝術教育生態。舞蹈學院與四川省歌舞劇院共建的“青年舞者孵化基地”,讓課堂直接對接行業前沿;與四川拾光互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數字舞蹈實訓室,則用數字媒體技術拓展藝術邊界;與新津區五津初中共建的“藝體實踐基地”,讓舞蹈教育走出象牙塔。把專業的訓練與校園課間操結合,開發出“韻律體操課程”。這種跨界實踐,既讓學生鞏固了專業技能,更在真實教學中理解了藝術的普及價值。正如成都藝術職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余天翔在畢業典禮上所言:“藝術傳承不是孤獨的修行,而是在時代浪潮中的共同生長。”
當傳統在現代肌體中蘇醒,當課堂與社會無縫對接,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生命記憶的賡續,是藝術之樹在時代土壤里長出的新芽。這種永不停歇的探索,正是藝術接力傳承的真諦。當學院教師的創作自信在行業領域激起漣漪,當產教融合的實踐在全國職業教育論壇引發討論,成都藝術職業大學用時光完成了一場關于藝術傳承的生動敘事。這或許就是藝術傳承最美的模樣——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