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深化新時代養老服務領域改革,促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調發展,既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內容,也是服務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滄州市毗鄰京津,與雄安新區接壤,聚焦打造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具備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為更好地承接京津康養需求,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老有頤養”與“經濟增效”實現雙贏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要素保障,筑牢發展根基。建議有關部門成立養老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破除部門壁壘,統籌多部門資源,建立“一事一議”聯席會議機制,共同解決養老產業發展中的難點和問題。鼓勵設立養老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拓展資金來源渠道,支持民間資本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參與新建或改擴建養老服務設施。完善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盤活閑置床位資源,規范服務標準,提升公辦養老機構資源利用率。細化民辦養老機構扶持政策,優化民辦養老機構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發放標準與流程,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定期對民辦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床位使用率等進行評估,確保補貼資金合理使用,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
二、深化醫養融合,提升服務品質。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將符合條件的醫養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引入專業醫療機構與醫養機構,建立緊密型醫聯體,通過遠程醫療、專家下沉坐診、人才雙向流動等方式,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共享與醫療服務同質化。鼓勵鄉鎮衛生院轉型為區域性醫養中心,填補康復護理服務缺口,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專業護理服務。按照適老化標準改造公辦養老機構,增加無障礙通道、緊急呼叫系統、智能健康監測設備等。引入AI健康監測設備、智能護理機器人等科技產品,打造智慧養老示范機構,建立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以數字賦能提升服務質效。
三、強化人才支撐,提升隊伍素質。支持職業院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結合市場需求與行業發展趨勢,動態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推行“ 1+X ”證書制度(學歷證書 + 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與考核,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就業競爭力。實行“校中院、院中校”雙向嵌入模式,推動職教院校與養老機構共建實訓基地。開展“銀齡專家返聘”行動,吸納退休醫護人員參與養老服務工作,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薪酬待遇,推動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同時,完善養老服務“紅黑榜”制度,定期公示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加強市場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確保養老機構運營安全。
四、培育消費市場,釋放產業潛能。孵化銀發經濟項目,開發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務產品,鼓勵舉辦老年用品博覽會、展銷會等活動,搭建供需對接平臺,促進產品推廣與銷售。健全養老服務信用評價體系,推行標準化合同,明確服務內容和權利義務,切實保護老年消費者合法權益。開發“運河文旅 + 養老”“生態農業 + 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打造融合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態休閑養老基地,提升服務品質,吸引京津冀都市圈老人前來人住養老。
五、凝聚各方力量,保障長效發展。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加快構建養老服務網絡,建立養老產業項目庫,引進養老領域龍頭企業,發揮其品牌、技術、管理等優勢,帶動養老服務產業發展。鼓勵設立“公益創投基金”,資助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隊開展各種方式的敬老助老服務,發揮惠民政策的作用,把農村老年人的生活“兜”起來。充分利用互助幸福院和社區日間照料點,加強適老化設施改造,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等服務,開展各類文娛活動,把空巢老人“聚”起來,共享溫暖晚年時光。
(作者單位:吳橋縣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