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創建于民國8年(1919年),是由當時的山西督軍閻錫山提議,經山西省議會通過成立的,“以養成高等小學及國民學校教員為宗旨”,基本任務是為全省105個縣培養小學教員,以“開啟民智”,穩固閻錫山在山西的統治地位。
由于閻錫山的特別關注,這所學校的創建規制完整,校舍寬敞,設備齊全,師資強大,在山西所有中等以上學校中堪稱一流。曾在這里生活、學習過的薄一波同志在他的回憶文章中寫道:“閻錫山為表示他對‘興辦國民教育’‘開啟民智’的重視,曾拿出一個團的經費,每年兩三萬大洋,想把國師辦成一所模范學校。開辦的當年,就招了26個班,1500多名學生,規模是很可觀的。可閻錫山萬萬沒想到,當他自己走上反動的道路后,這所學校竟成了共產黨在太原的活動中心,培養了一批批奮斗不息的革命人才?!?/p>
民國8年(1919年),是中國近代史上令人難忘的年份,新文化運動的浪潮席卷了神州大地。正是這一年,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一大召開后,革命的星星之火從嘉興南湖向廣袤山河間不斷蔓延,革命的火種傳到了山西,也傳到了國民師范,使得成立后的國民師范學校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初期在山西開展革命活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基地之一,也為我黨、為中國革命培育了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

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學校最初的辦學宗旨在其制定的《學則》里有明確的表述?!秾W則》第一章第一條明確提出:“本校以養成高等小學及國民學校教員為宗旨。”國師的課程設置效仿西式教育理念,免收全部費用,并且每月還有補助,畢業后可以成為小學教員,于是,全省來報考國師的學子絡繹不絕。因為培養的是全科教員,學生們通過考試進入學校后,除學習國文、英語、算術、三角、幾何、物理、化學外,還要學習音樂、美術等科目。而且,國師也十分注重體育運動,師資來源于全國各地高等師范??飘厴I的學生,其中,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杜淑擔任兵式體操教師,保定軍官學校武術教員王俊臣擔任拳術教師。同時學校也開設了西式的體育教育課程,如1926年任國師體育教員的朱士元,開創了山西省學校西式體育教育法之先河。據學校保留的史料記載,當時的國民師范開設了足球、網球、手球、籃球、壘球等球類課程,以及沙坑跳遠、鉛球、220碼田徑、80碼田徑、跳高等田徑項目。除此之外,學校不僅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校外的運動會,而且在校內也舉辦過多次運動會。目前在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館藏的一件國家三級文物銅墨盒,就是1934年國民師范學校春季運動會的獎品之一。這方銅墨盒長7.16厘米,寬5.29厘米,高2.45厘米,重0.17千克,雖然十分小巧,但反映了當時體育運動的盛況,也是當時學生書寫的重要工具,更是隨后學生開展波瀾壯闊的學生運動的重要武器之一。運動會結束后,國師的學子又進入了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恢復了以往的讀書聲。
然而,好景不長,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采取了一系列策動華北五省“自治”的侵略行動,企圖使華北五省成為“第二個東北”。可是,國民黨政府卻向日方妥協,將國民黨“中央軍”撤出平津和河北,讓冀察兩省置于中國行政區域之外,整個華北危在旦夕。此次事件警醒了在象牙塔里埋頭苦學的學生,他們悲憤高呼:“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睘榱朔磳@種赤裸裸的分裂行為,保衛我們世代生存的家園,北平各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學學生于12月9日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日救國示威游行。學生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治!”“打倒漢奸賣國賊!”“立即停止內戰!”呼聲喊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聲。當學生的游行隊伍經過西單時,遇到國民黨軍警的阻攔和野蠻鎮壓,武裝軍警先以高壓水龍向示威隊伍沖射,隨即用木棍、皮鞭、大刀砍打手無寸鐵的學生。當場有百余人受傷、三十余人被捕。次日,北平學聯決定各校學生舉行總罷課,積極醞釀和準備更大規模的示威游行,抗日救亡怒潮席卷了整個北平城。這場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掀起了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國師學生很快就從報紙上看到了北平的學生們于12月9日發起抗日示威游行的消息,雖然報紙上僅有寥寥數語,但是國師學子心中的愛國熱情迅速被點燃。他們進行秘密集會,一致認為:“我們國師學子應該立即支持北平學生,要求政府出兵抗日!”隨后國師學子以段若宗、喬增祿等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為代表,成立了“國民師范學生抗日救國會”,號召學生們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

國師學生在大禮堂舉行了隆重集會,聲援北平學生。段若宗在主席臺高喊道:“日本人想要分裂我們的祖國!你們愿意嗎?”學生們怒吼著回應:“不愿意!”段若宗又繼續喊道:“日本人想要一塊一塊地吃掉全中國!你們愿意嗎?”國師的學生們再次回應:“不愿意!”段若宗的講話就像是將火種投入到一堆干柴之中,立即燃起了熊熊烈火!以段若宗、喬增祿等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為代表的學生再次慷慨陳詞,之后學生們宣布罷課,并且上街游行示威,向政府施壓!
可是這次聲援北平學生的學生運動卻遭到了閻錫山政府的殘酷鎮壓,許多學生被開除、被關押,甚至犧牲了年輕寶貴的生命。因此,國師的學生轉變了斗爭思路,讓鉛字與子彈齊飛,筆桿與槍桿共振。他們減少了上街游行示威和罷課,轉而通過創作文章、發放傳單等形式,喚起更多人的覺醒,發動群眾參與到抗日救亡的運動中來。學生們將他們手中的筆變成了抗日救亡的有力武器,他們寫出了《省立國民師范學生抗日救國會為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告全體同胞書》等文章。通過銅墨盒中的墨水,他們將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書寫成一篇篇文章,一張張傳單,一份份告同胞書,傳遍校園、傳遍社會,激起更多人的抗日熱情。他們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深入工廠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用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著更多的人,形成了強大的抗日合力。這種方式雖不及軍事行動那般直接,但卻給人們的思想帶來了巨大的洗禮,凝聚起了更多的抗日力量,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這一方小小的銅墨盒不僅僅是用來裝載墨水的,更是當時學生們表達自己意志的工具,承載了學生們的理想和抱負。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山西國民師范的學生們,以一種堅定的信念和無比的愛國熱情投身于革命和抗日救亡運動中。他們沒有其他武器,只能用手中的墨盒和筆,寫出一篇篇遒勁有力的文章,控訴山西當局與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喚醒更多人的民族意識,激發人們的反抗精神,這些文章像一顆顆子彈,成為抗擊敵人、爭取民族獨立的銳利武器。
如今,這方小小的銅墨盒還在山西國民師范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展柜中靜靜地陳列著,雖已斑駁,但卻見證了無數愛國青年的家國情懷。他們以青春之我來捍衛主權,通過文字和報道來鼓舞士氣,打擊敵人,傳播思想,喚醒民眾。書生,迎著戰火就是戰士;紙筆,浸透鮮血亦是刀槍。他們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而戰。這份英勇無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