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東海之濱的全球領先單體超千萬混線作業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梅山港區集裝箱碼頭,《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目之所及,岸線延綿,巨輪列隊,集卡馱著集裝箱往來穿梭,幾乎看不到人的身影。
梅山港區所屬的寧波舟山港,是全世界最繁忙、最智能的港口之一。2024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約13.8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930萬標箱,港口年貨物吞吐量16年蟬聯世界第一,年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三,擁有超300條集裝箱航線,連接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
“木帆船時代,明州港曾是中國的‘頂流’港口;進入集裝箱時代,寧波舟山港繼續突飛猛進,成為世界一流的東方大港。”寧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長黃文杰說。
手握世界第一大港的寧波,正加速成為一座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現代海洋城市。
“未來,我們將以世界一流強港建設為牽引,加快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高水平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高標準塑造陸海統籌發展新格局,加快建成一座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先進、海洋生態優良、海洋文化繁榮、海洋治理高效的現代海洋城市。”寧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洋經濟協調處處長汪小京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梅山港區集裝箱碼頭,是一座智慧化程度極高的集裝箱碼頭。“一鏈作業”是梅山港區的一大特色。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在港區遠控橋吊操作室看到,橋吊司機們只需要握著手柄,看著面前的顯示屏,就能操控數公里外的巨型橋吊,像“抓娃娃”一樣,把一個個集裝箱從船上裝卸至碼頭面的集卡上,不但大幅降低了勞動強度,也提升了作業安全性。
梅山港區“90后”橋吊司機導師吳起飛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梅山港區擁有36臺遠控橋吊和116臺遠控自動化輪胎式龍門吊,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遠控自動化設備集群。
“10多年前我剛參加工作時,司機還需要‘貓’在橋吊上方狹小的操作室內,完全靠肉眼的觀察去操作,一個班下來腰酸背痛,10多年間進步可謂神速。”吳起飛說。
梅山港區還是集卡車自動駕駛的“一區示范”。
2020年,梅山港區在固定區域內率先試點集卡車自動駕駛;2022年,梅山港區自動駕駛試驗區獲批復,成為全國首個本地法規支持的港口無人駕駛示范區。
吳起飛介紹,目前梅山港區集裝箱碼頭已擁有超百臺智能集卡,是全球范圍內無人集卡數量最多的碼頭,并已突破惡劣天氣影響和夜間作業限制,實現8路集卡無人駕駛常態化實船作業,具備全天候集卡“無人化”作業能力。
能實現如此高精度的自動化作業,背后依托的是“一腦統領”的“雙芯大腦”。
進入港區控制中心,可見一塊“智慧港口”大屏。大屏之上,“迷你”版船舶、集裝箱卡車、橋吊和龍門吊一目了然,精準還原了梅山港區陸域面積超320萬平方米的集裝箱作業場景。
吳起飛介紹,這塊大屏可真實再現港區生產運營的全貌,構建了一個“看得到、聽得見、能指揮、可預判”的數字化智能調度控制環境,目前港區多種運輸設備感知及多種異常事件識別的精準度可達98%以上。
大屏背后,則是梅山港區自主研發的“雙芯大腦”:“左腦”n-TOS系統負責集裝箱業務管控與服務,是大規模作業指令的主流程框架;“右腦”iECS系統為實時動態設備調度規則引擎,負責港區橋吊、龍門吊、集卡等作業設備的精準有序調度。
依托大數據及數字孿生系統,“雙芯大腦”就像一個不會疲倦的“虛擬控制員”,使港口治理從“經驗管理”向“一腦統領”和“科學管理”轉變。
此外,梅山港區還實現了“一網覆蓋”。
“一網”是“5G+北斗+大數據+車路協同”的感知物聯網絡,它覆蓋了港區生產運營、安全管理的全地域、全時段和全過程,支撐著車端智能駕駛、路側實時監控和云端智慧決策,為“一腦統領”和“一鏈作業”提供了信息技術支撐。
“一腦統領、一網覆蓋、一鏈作業”的智慧港口建設創新模式之下,梅山港區2024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19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8.5%,成為寧波舟山港第二個“千萬箱級”單體集裝箱碼頭。
除了梅山港區,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年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8年突破千萬標準箱。兩座“千萬箱級”單體集裝箱碼頭格局的形成,加上礦石、油氣、煤炭三大億噸級大宗散貨泊位群的成型,標志著寧波舟山港的“硬核”能力進一步增強。
2025年7月11日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顯示,在全球國際航運中心城市排名中,寧波舟山成功又進一位,歷史性躋身全球第7位,也是5年內的第4次進位。
2015年,寧波舟山港排名尚處于第23位。經過6年努力,2021年首次進入全球前十。此后更是“跑步前進”,2023年、2024年、2025年每年均前進一位,實現了令世界矚目的“5年4級跳”。
汪小京介紹,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被譽為國際港航業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包含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等3個一級指標和16個二級指標,衡量的是國際航運中心的綜合實力。
在港口條件上,寧波舟山港仍在飛速躍升。
“ ‘十三五’和‘十四五’10年期間,我們打造出了穿山和梅山兩個千萬箱級港區,這樣的建設速度和能力在全世界也不多見。”汪小京說。
2024年10月,《寧波舟山港總體規劃(2035年)》獲交通運輸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批復,其中提出統籌北侖、穿山、梅山、六橫、金塘等集裝箱碼頭群開發,打造5個千萬標準箱級港區。
2024年底,第3個千萬級集裝箱泊位群——六橫港區佛渡作業區通航能力提升工程已經開工。
僅有“硬實力”還不夠,“軟服務”的同步躍升同樣至關重要。
在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中,包括海事服務、航運金融、航運保險等在內的“航運服務”指標所占比重高達50%,“綜合環境”占比30%,港口條件僅占20%。
寧波正在對標新加坡、倫敦、上海等全球頂級港口,著力補好航運服務短板。
早在2021年,寧波就出臺了《寧波市港航服務業補短板攻堅行動方案》。2025年,寧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航運服務業發展,大力建設高能級航運服務集聚區。2023年,浙江省也出臺了《世界一流強港建設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推進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浙江省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再次提出,加快發展航運服務業,提高寧波舟山港軟實力。
“從浙江省到寧波市都非常重視補足航運服務業這個短板。我們每個季度都會開碰頭會,把短板梳理出來,確定要推進哪些事項、引進哪些主體、培育哪些業態,爭取一年一個臺階不斷進步。”汪小京說。
寧波還在東部新城打造了航運服務集聚區,積極招引國內外港航服務龍頭企業(機構)、航運服務企業和國際知名的船級社、干散貨公司、船舶經紀公司、船舶管理公司等分支機構,提升發展國際海事服務水平。
據介紹,近年來寧波舟山港船舶融資租賃、海事法律服務、航運金融保險等現代航運服務業快速發展。2024年,寧波舟山航運金融貸款余額1223.7億元,同比增加14.4%。國際海事服務產業園在寧波、舟山建設逐步推進。與此同時,推動寧波船舶交易發展,探索建設梅山國際海員綜合服務基地。
寧波舟山港正好位于中國南北沿海和長江航道“T”型結構的交匯處,坐擁超過80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1678公里的綿長海岸線和600余個海島,海洋資源得天獨厚。
2024年,國務院批復《寧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其“現代海洋城市”的功能定位。
“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就要發揮好港口的牽引作用,做好國際航運產業大文章,服務好國家戰略。”汪小京認為。
發揮好牽引作用,首先意味著港口基礎設施能力還要進一步提升。
寧波舟山港目前貨物吞吐量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第三,位列上海洋山港、新加坡和中國香港之后。“我們正在進一步擴大港口的深水岸線,打造了5個千萬級集裝箱港區的布局,全部完成之后,基礎設施能力將在全球港口中處于領跑位置。”汪小京說。
與此同時,寧波舟山港一方面要在作業信息化、智慧化和綠色化方面繼續保持領先,另一方面還要推動港口運輸網絡進一步“內聯外暢”。
比如海鐵聯運,未來要把海關功能延展到更多內陸地區,通過互認機制,讓客戶在當地就可以直接報關,完成邊檢之后,貨物到了寧波,可以從鐵路直接運往碼頭裝船,提升時效性。
寧波舟山港也在推廣“一單制”——在多式聯運過程中,港口、鐵路、公路一單到底,最大程度為客戶降低貿易物流成本、提升港口競爭力。
“我們的目標是‘三最’:最高效率、最優服務、最低成本。”汪小京說。
更重要的是,港口不能只是貨物運輸港,寧波將著力加快發展綜合性、多功能的航運貿易產業,做大大宗商品的期貨和現貨交易,吸引更多航運服務業企業和機構匯聚于此,帶動城市服務業發展。
在此基礎之上,寧波還要依托港口優勢,建設好大宗商品配置樞紐,保障國家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
如何建設現代海洋城市?除了港口實力之外,海洋產業、港城融合、文化建設三個維度也要一起推動。
寧波的海洋區域,由杭州灣、象山灣和三門灣“三灣”組成。實現“三灣”資源科學集約的開發利用,是寧波發展現代海洋產業的關鍵點之一。
汪小京介紹,目前的規劃是,北部的杭州灣將全面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引導汽車、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大項目集中布局,形成萬億級涉海先進制造業集群。象山港外港即寧波舟山港的核心港區,將打造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臨港先進制造業集群,內港將以生態型、清潔型產業為主,打造環象山港生態經濟區。三門灣則將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海洋產業體系,打造寧波南翼新興產業承載地。
“未來,寧波更大的發展增量在海洋,特別是要走向深海。”
在港城融合上,一方面構建發達的集疏運體系和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加強港口與城市、腹地的交通與經濟合作;另一方面按照功能上相對集中、有機融合,空間上相對獨立、有序分離的要求,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現代化濱海空間。
此外,寧波還將推動建設現代化濱海特色小城鎮,推進海洋旅游產品開發,促進港口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要講好寧波的海洋故事,也就是中國的海洋故事,特別是中國海洋文明和平共處、包容并蓄的精神”。汪小京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25年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也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
建設海洋強國,最終還要落腳在海洋城市。建設好現代海洋城市,是寧波的“國之大者”。
20年來,寧波海洋產業規模和層次不斷提升、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加快集聚、港航物流和新興產業發展迅猛,一個向海而興、向新而優的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成型。
2024年,寧波全市海洋生產總值首次超過2000億元,達到近2800億元,占寧波GDP比重為15.2%。其中,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超580億元,同比增速超10%。
從企業數量看,寧波涉海高新技術企業近400家,擁有涉海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16家和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此外,寧波還擁有寧波大學、浙大寧波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北京大學寧波海洋藥物研究院等超20個涉海科研機構,研究范圍涵蓋海洋裝備、海洋新材料、海洋藥物等多個領域。
汪小京表示,面對即將到來的 “十五五”發展時期,除了進一步增強寧波港的“硬核”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務能力,特別是港口韌性,以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國際貿易格局震蕩,確保港口平穩增長。
“這種‘韌性’,跟航線布局、貿易結構、區域合作網絡、服務能力等都有關系,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汪小京說。
海洋產業方面,走向“深藍”,也將是寧波下一步的重要目標。
汪小京介紹,目前寧波的海洋產業更多還集聚在淺海區域。更多的資源、礦產和技術突破可能性則是蘊藏在深海。在“十五五”規劃中,寧波將推動海洋科技創新和海洋產業深度融合,設置專項資金支持海洋產業科技項目。
“未來,寧波更大的發展增量在海洋,特別是要走向深海——既要是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也要是發達的現代海洋城市。”汪小京說。
黃文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寧波現在的經濟總量約為1.8萬億元,接近2萬億元,一城已與新西蘭一個國家相當。放眼全球,經濟總量超過2萬億元的港口并不多,“寧波和寧波港的未來,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