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正走在夏日里,身上被逼出了幾層汗,腳有點兒飄了。有道是:“路遙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便走下大路,去了路邊不遠的一間古式舊瓦房。
舊宅子里只有一個古稀之齡的老婆婆,坐在火炕上。客客氣氣討了水,邊喝邊款款地清點四壁。除了一套破舊不堪的桌椅之外,其清貧潦倒之態,可以一覽無遺。
老婆婆問:“你是東北人吧。”
我說:“是。”
說“是”之后,覺得老婆婆的口音似乎也是東北人。
老婆婆呵呵笑了,說:“我就是東北人呢。”
“您老咋到西安來了呢?
“是隨東北軍來的嘛。
“大爺不在家?”
“死了。愛生氣的死得早哇。”
我便頻頻地點頭了。覺得人的一生多是行蹤不定呵。這樣一想,竟然有些傷感起來。
我問:“大娘,您現在就一個人嗎?”
老婆婆說還有一個兒子。又特別地說:“我們娘倆兒是定了條約的,兒子對我就八個字:生不養老,死不送終。”老婆婆解釋說,“孩子,我是三房。這你該是懂的。”
懂固然是懂了,但從未預想過“三房”女人的晚景竟會冷清得如此的殘忍。
比及告辭的時候,老婆婆說:“孩子,你身上要是有錢,就給我扔倆水錢吧。
我臉紅了:“要多少錢呢?”
老婆婆說:“你看著給吧。”
于是,我從口袋里取出錢,抽出一張五元的,放在炕沿上。
似乎老婆婆認為我是個有錢的人,又說:“我還有件東西,你買不買?”
說著,她翻身去開火炕上的炕頭柜。先是取出一面國民黨的黨旗,笑呵呵地說:“這是我男人留下的,這老死鬼、老傻犯子。嘖嘖。”
我聽了,忍不住笑出聲來。
老婆婆又取出一個紙包,當著我的面一層一層地打開,將一只小茶杯托在老手上說:“就這個。”
我拿過來看看,覺得普普通通,并無流光溢彩之處。但想到窘境中的老女人,又是老鄉,覺得還是買下了好吧。
老婆婆說:“一百塊錢就賣給你。”
我說:“太貴了…”
老婆婆說:“這是我男人的。他是‘刮民黨’嘛,這個是他從大戶人家刮來的。是個古物呢。要不,你給五十塊錢也行。”
我慈祥地看著這個老婆婆、老鄉說:“大娘,就三十塊錢吧。我還得回東北呢。多給你了我的路費就不夠了。說實話,我要這杯也沒什么用。”
老婆婆說:“我要這杯也沒啥用,就是賣倆錢兒,回東北,我這把老骨頭死也要死在東北啊。東北都是我的老鄉,咋也得給我這個孤老婆子送終呵——你說呢?”
我說:“肯定的。”
于是,我點了四十塊錢給她,并將那個小茶杯揣在口袋里,然后就告辭了。
回到黑龍江,我將那個小茶杯洗凈,放在辦公室里喝茶用。杯雖不大,但很適手。
意外的是,十年之后,一個業余古玩家看到此杯后竟然大驚失色,問:“阿成,你這杯是從哪里來的?”聽我講了原委之后,他說:“兄弟,賣給我吧。”
我笑著問:“你給我多少錢呢?”他說:“五萬。”
如果他說二百或五百,我就順手人情送給他算了。但他卻說五萬。東北人畢竟是東北人,太實誠了。
我說:“不賣不賣。”
他說:“阿成,我的親弟弟,你知道不?這是明代有名的壓手杯呀,皇家用的,故宮博物院有收藏。你的這只是兩個獅子舞繡球,我還是頭一次見到。兄弟,千萬收藏好,別打了。這也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國寶啊。”
我說:“言重了,言重了。備不住是應品呢。”
朋友說:“不可能!我大小也算是個古玩家。識別古陶瓷的真偽,主要是從器物的種類、形狀、胎質、釉色、花紋圖案、裝飾手法、款識等方面入手。隋朝的瓷枕,漢代就不會有,明代的壓手杯,宋代就不可能有。這個壓手杯肯定是真的。”
選自《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