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油田企業作為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安全生產管理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在當前生產環境下,消防安全面臨多重挑戰,如復雜地質條件增加勘探風險,高危作業環境威脅開采安全,設備長周期運行易引發故障等。針對這一現狀,必須建立系統化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重點從四個維度著手,如提升人員素質,構建分層級的安全培訓認證體系;推廣應用智能監測預警系統;實施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維護制度;引進阻燃防爆的新型材料。未來,隨著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的深度應用,油田消防安全管理將向智能化、精準化方向持續升級,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構筑更加堅實的防線。這一管理體系為資源開采類企業提供了可復制的安全管理范式,對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借鑒價值。
一、油田企業消防安全工作的特點
(一)作業生產流程的高風險性
原油及其揮發油氣、天然氣中的甲烷具有低燃點和寬爆炸極限的特性,使生產全過程面臨較高火災爆炸風險。在開采環節,高溫高壓環境易引發井噴事故,噴出的油氣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體,遇明火或靜電即會爆炸。在儲運環節中,管道腐蝕或超壓可能導致泄漏,顯著增加事故風險。煉化過程的蒸餾、裂化等工藝危險性突出,設備故障或操作失誤會造成高溫物料泄漏,形成難以撲救的流淌火或火球。這些特點要求企業必須建立針對性的防控體系,包括濃度監測、緊急切斷等措施,以有效控制風險[1]。
(二)多環節協同作業的風險復雜性
油田生產流程涵蓋勘探、鉆井、集輸、煉化等多個工藝環節,各環節設備系統高度關聯,安全風險相互傳導。以某煉化企業事故為例,催化裂化裝置閥門密封失效引發火災后,火勢通過蒸汽管線在10分鐘內蔓延至加氫裝置,造成2億元直接損失。這反映出油田生產系統具有三個典型風險特征。第一,設備功能耦合性強,單點故障可能引發連鎖反應;第二,空間布局緊湊,熱輻射易導致火勢快速擴散;第三,經濟損失呈指數級放大。這些特點要求必須建立全過程、系統化的安全管理體系,重點防控關鍵設備的失效風險,阻斷事故鏈式傳播。
(三)作業生產流程的連續性
近年來,隨著社會各領域對油氣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油田企業普遍采用不間斷連續作業模式以滿足生產需求。然而,這種作業模式導致生產設備、儀表長期處于高負荷運行狀態,不僅加速了設備老化、金屬疲勞及密封件磨損,還顯著縮短了設備使用壽命。此外,現場作業人員因長期疲勞作業,誤操作風險隨之上升。例如,某油田企業在夜間作業期間,由于交接班時未按規定進行區域巡查,注水泵閥門未能及時關閉,最終引發管道超壓爆裂事故。泄漏的原油接觸高溫加熱爐后迅速燃燒,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這一案例表明,連續化生產流程中潛在的安全隱患亟須引起重視。
二、油田企業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一)保障一線員工生命安全
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對一線員工的生命安全構成直接威脅。若忽視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或未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員工在高風險作業環境中將面臨危險。例如,在油氣開采環節,井口裝置和壓裂設備長期處于高壓、高溫及高濃度可燃氣體的環境中,一旦出現明火或火花,極易引發劇烈燃燒。在煉化環節,蒸餾塔和反應釜內儲存的均為易燃易爆化學品,一旦發生泄漏,可能引發嚴重的火災或爆炸事故,高溫氣浪的沖擊往往導致重大人員傷亡。以某陸上油田井噴事故為例,由于缺乏有效的事前預警機制,事故發生后現場迅速失控,泄漏的天然氣在井口形成巨大火柱,高溫火焰瞬間吞噬作業人員,最終造成8人死亡、15人重傷的慘劇。這一案例充分表明,油田企業的消防安全工作直接關系員工生命安全,是保障人員安全的最后防線。因此,企業應通過健全的管理機制、科學設計的應急疏散通道、高頻次的火災演練以及完善的消防設施,降低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概率,并有效消除潛在風險[2]
(二)保護企業財產安全
油田企業資產規模龐大,其固定資產(包括油氣井、輸油管網、儲油罐及煉化設備等)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馂摹⒈ǖ劝踩鹿什粌H會造成直接的資產損毀,還會引發停產檢修等連帶損失。重大火災的直接財產損失在1億元以上,特別重大火災的直接財產損失可達3億元以上。以某石油煉化企業為例,其烷基化裝置發生爆炸后,火勢迅速蔓延至整個裝置區,導致9臺核心設備在高溫中完全損毀,直接經濟損失達3億元。此外,事故引發的停產造成下游供應合同中斷,企業需支付1.5億元違約金,并在后續半年內累計減少營收5.8億元。通過建立全生命周期消防管理體系,企業可有效降低火災、爆炸事故發生概率,從而避免重大財產損失。
(三)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油田企業安全事故不僅威脅人員安全和企業經濟利益,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原油泄漏后,其中所含的苯、甲苯等有毒物質會破壞土壤微生物群落,導致土壤肥力下降、養分流失,進而影響農作物生長甚至造成大面積死亡。同時,油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會加劇大氣污染,引發酸雨、霧霾等環境問題,危害周邊居民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受污染的生態環境往往需要十年乃至數十年才能恢復。通過將消防安全與生態保護相結合,采取配備油污回收設備、建設應急消防水池、制定生態風險應急預案等措施,企業可顯著降低火災次生危害,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三、油田企業消防安全工作優化策略
(一)完善消防安全防控體系,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機制
筑牢消防安全防線需要構建科學完善的防控體系,并全面落實各崗位安全責任。油田企業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為根本遵循,結合行業特點建立覆蓋生產全流程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體系,重點規范日常巡檢、隱患排查、安全培訓和應急處置等關鍵環節,確保從勘探開發到煉化銷售各環節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企業必須將消防安全納人整體發展戰略,通過制定詳盡的《消防安全責任清單》,建立起從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員工的四級責任體系。企業領導承擔總體管理責任,分管領導落實直接監管職責,部門負責人履行具體實施義務,基層員工嚴格執行業務操作規程。以某大型油田企業為例,該企業創新推行“網格化\"安全管控模式,依據作業風險等級將生產區域劃分為若干管理網格,每個網格配置1名一2名經過專業培訓的安全管理員,全面負責轄區內的設備巡檢、消防設施維護和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并建立即時上報機制。通過這種責任到人、管理到位的精細化管控模式,實現了對安全隱患的及時發現和快速處置,顯著提升了企業整體消防安全水平。實踐證明,這種系統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不僅規范了員工的安全作業行為,還通過層層壓實責任、細化管理要求,構建起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的消防安全防護網,為油田企業安全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為確保消防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實,油田企業必須建立健全監督考核機制。該機制應基于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標,并將制度執行情況與消防安全管理成效納入員工績效考核體系,與薪酬待遇、職務晉升等直接掛鉤,從而構建起“計劃一執行一評估”的閉環管理體系。以某油田企業的實踐為例,該企業創新采用自查、互查與第三方專業評估相結合的監督模式,通過多維度、全方位的檢查評估,確保消防安全制度的貫徹執行。在評估過程中,對制度執行不力、安全隱患突出的部門或個人,立即啟動問責程序,根據問題嚴重程度對相關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進行相應處理。這種剛性的監督管理模式通過強化責任追究,有效地提升了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自律性,在消除隱患、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實踐表明,將考核結果與個人發展直接掛鉤的監督機制,能夠切實增強全員的安全責任意識,確保消防安全制度的有效落實。這種“有考核、有獎懲、有問責”的管理模式,為構建長效安全管理機制提供了有力支撐[4]。
(二)實施技術創新,提升管理水平
在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油田企業應積極推動消防安全管理的智能化轉型。針對油庫、聯合站、煉化裝置等重點區域,企業應及時更新老舊消防設備,在關鍵部位部署智能消防系統。例如,安裝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和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等先進設備,這些智能裝置不僅能實現早期預警,為應急處置爭取寶貴時間,還能有效降低火災爆炸事故造成的損失。同時,企業應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構建智慧消防管理平臺。通過在作業區域部署消防栓壓力傳感器、消防水池液位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實現對消防設施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對于偏遠地區的油井和長輸管道,可采用配備紅外熱成像儀和氣體檢測儀的無人機進行定期巡檢,并運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自動識別管道泄漏、設備過熱等異常情況??紤]到油田作業環境的高危險性,企業可引入智能消防機器人參與滅火、偵察和救援任務。這些機器人能夠在高溫、高壓、有毒等惡劣環境下執行任務,既提高了滅火成功率,又保障了救援人員的安全。通過智能化技術的綜合應用,油田企業能夠構建更加安全高效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顯著提升應對突發事故的能力。
(三)健全應急響應機制,強化實戰處置能力
完善的應急響應體系是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的重要保障。油田企業應結合生產流程特點與崗位職責要求,建立包含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的多層次應急管理體系。綜合應急預案作為指導性文件,需要明確應急組織架構、響應程序和資源保障機制等核心內容;專項應急預案要針對不同類型的火災事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置流程和具體措施,為實際救援工作提供規范指導。為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油田企業應建立常態化的演練機制,采用多元化的演練方式。通過VR技術開展的桌面推演可以模擬各類火災場景,有效檢驗預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針對油庫、儲罐等重點部位組織的專項演練,能夠強化特定場景下的應急處置技能;定期開展的綜合實戰演練,可以全面檢驗應急響應各環節的協調配合能力。這種系統化的應急演練不僅能提升員工的實戰能力,還能為應急預案的持續優化提供依據。特別是綜合演練能夠從響應速度、資源調配、協作配合等關鍵維度進行全面評估,形成“制定一演練一評估一優化”的閉環管理機制,從而顯著提升油田企業的整體火災防控水平[5]。
完善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是提升火災救援效能的關鍵支撐。油田企業消防安全主管部門應基于作業風險特征,科學規劃應急物資儲備方案,系統性地做好各類救援裝備的采購與管理工作。以某油田企業為例,該企業通過深入分析生產工藝特點和潛在風險,建立了專業化的應急物資儲備庫,配備充足的滅火器材、個人防護裝備、破拆工具及應急照明設備等關鍵救援物資。為確保物資管理的有效性,企業實施專人專管制度,并建立動態監測與補充機制,實時跟蹤物資使用和庫存狀況。這種系統化、規范化的應急物資管理模式,不僅確保了救援裝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還在實際救援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顯著提升了火災處置效率,有效降低了事故損失。
結語
油田企業因其特殊的作業環境和生產工藝,必須構建“預防一監測一處置”三位一體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通過完善制度規范、強化技術應用、優化應急機制等多維舉措,系統性地降低火災發生概率、提升應急處置效能、控制事故損失規模,從而全面筑牢安全生產防線。隨著5G通信、物聯網感知、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決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油田消防安全管理正加速向智能化、精準化方向轉型升級。這種技術驅動下的安全管理模式創新,不僅能夠有效防控傳統安全風險,還為應對復雜作業環境下的新型挑戰提供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范海鷹.石油石化企業火災預防工作路徑探討[J].中國消防,2021(12):58-60.
[2]甘信安.試論如何做好油田企業消防安全工作[J].消防界(電子版),2023,9(22):4-6.
[3]譚海峰,向東奎,萬想,等.油田消防智能化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16):74-75.
[4]田茂剛.關于油田企業中滅火救援隊伍的研究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22,42(10):64-66.
[5]張世宇.守正創新消防救援高質量發展[J].中國石油企業,2024(06):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