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高層建筑的高度、復雜結構以及密集的人口分布,使其在火災防控方面面臨巨大挑戰。消防設施作為保障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的關鍵工具,其性能優劣直接關系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然而,當前高層建筑消防設施在檢測與維護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消防設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此,深入研究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技術的優化路徑,對于提升消防設施的運行質量、保障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面臨的挑戰
(一)檢測技術的局限性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檢測面臨多重技術挑戰。在復雜建筑環境中,現有檢測技術難以實現全方位覆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噴淋系統等關鍵設施檢測存在盲區。特別是對于早期建設標準較低的老舊高層建筑,其固有的防火分區缺陷、結構耐火不足等問題,使常規檢測手段難以有效識別。當前檢測工作主要依賴人工操作和傳統設備,對隱蔽工程隱患和設備老化風險的識別能力不足,缺乏實時監測和動態評估的技術支撐,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薄弱,導致系統誤報、漏報率較高[1。這種技術瓶頸嚴重制約了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風險的精準管控,亟須引人智能感知、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手段,構建更精準、高效的檢測評估體系。
(二)維護工作不及時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面臨嚴峻挑戰。第一,維護機制缺失。由于管理責任不清、資金短缺等原因,導致消防設施維護工作嚴重滯后,特別是老舊高層建筑因早期建設標準低、設施配置不足,隱患更加突出。第二,產權結構復雜。多業主共有的特性使得維護責任難以落實,形成多頭管理、責任不清的局面。第三,設施老化嚴重。大量消防設備長期得不到必要的維護,處于帶病運行甚至失效的狀態。這些問題相互交織,使得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風險持續累積,亟須通過健全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主體、保障維護資金等措施加以解決。
(三)管理與執行力度不足
部分物業服務企業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諸多不足。由于專業能力不足和資金短缺,物業服務企業難以有效履行消防設施維護職責。部分建筑未按標準配置消防設施或現有設施不達標,導致設備故障頻發,檢測和維護工作也未能規范開展。消防控制室存在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現象,值班制度執行不力,難以及時發現和處理火災隱患。日常防火巡查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清理疏散通道和消防車通道的障礙物,嚴重影響應急疏散效率。這些問題暴露出物業消防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的現狀,亟須通過強化監管、提升專業能力和保障資金投入等措施加以改善。
二、高層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優化路徑
(一)引入智能化檢測手段
智能化檢測技術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實現了對消防設施的實時監測、遠程管控與智能解析,進而提升了檢測效率,提高了檢測的精確性。在設施上安裝各類傳感器,如煙霧報警器、壓力傳感裝置、液位傳感裝置等,可實時捕獲設備的運行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傳送至云端或監控平臺。目前,很多城市已經構建起消防物聯網遠程監控體系,實現了對高層公共建筑自動消防設施的實時監測與數據傳輸。借助智能監控體系,管理人員能在遠程監控中心實時查看消防設施的狀態,無須進行現場巡檢,顯著提升了檢測效率。例如,智能煙感報警裝置與中央系統聯動,可實現對火災預警與人員疏散的自動化管理,還可模擬火災信號,自動檢驗消防設施的聯動性能,確保在真實火災中能夠順利運作。此外,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能對海量檢測數據進行深入分析,自動識別設備的運行模式與潛在故障點,并發出預警信息。
(二)完善檢測方法和流程
針對不同類別的消防設施,應制定更加詳盡的檢測準則和操作流程。對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不僅要檢測控制器的自檢、消音、故障報警等基本功能,還需利用感煙、感溫探測器功能試驗設備對各種探測器進行報警功能驗證;針對消防水源,應全面檢查水位、水質、補水能力及防凍措施,確保消防用水的穩定供應。要引入科學的抽樣策略與檢測工具,在檢測消防供配電設施時,依據設備的重要性和數量設定合理的抽樣比例,確保檢測結果精確、無誤。在檢測消防電梯時,除檢查電梯的運行時長和迫降功能外,還需模擬火災報警信號,觀察電梯的聯動響應情況[3]。對于氣體滅火系統,應進行模擬啟動測試,檢查防護區的圍護結構、儲存容器的壓力狀態及聯動設備的響應情況。在檢測防火門時,利用感煙、感溫探測器功能試驗設備進行聯動測試,結合現場手動操作和遠程控制,全面評估防火門的性能;對于防煙和排煙系統,應通過手動和自動控制方式測試風機、閥門的動作情況,并測量風速、風量等參數,確保系統在火災中能有效發揮作用。
(三)加強檢測人員培訓
檢測人員的專業技能與操作熟練程度直接影響消防設施檢測的精確性、時效性和可信度。理論培訓應全面覆蓋消防設施的基本原理、檢測準則、法規要求以及新技術的運用等內容,學習《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范》等標準文件,使檢測人員深人了解各類消防設施的檢測方法與標準。在實操訓練方面,可模擬火災情境、親自操作消防設施以及現場演練等,熟練掌握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設施的檢測步驟。隨著智能化消防設施的廣泛應用,檢測人員需掌握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消防設施檢測中的實際應用。通過智能化檢測設備,檢測人員能夠對消防設施進行遠程監控與數據分析,從而提升檢測效率與準確性。要定期開展應急演練與安全培訓,幫助檢測人員在緊急情況下保持冷靜,正確操作設備,確保人員與設備安全。
三、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維護技術優化路徑
(一)建立預防性維護體系
預防性維護的核心在于周期性檢查、保養與修理,在設備故障發生前揭示潛在問題,進而規避因設備失效而引發的火災風險。要制定詳細規劃,囊括所有消防設施,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及防排煙系統等,清晰界定每項設施的維護周期與具體作業內容,結合設備的實際運行記錄與歷史故障數據,通過數據分析預判設備的維護需求,實現精準維護。還需構建系統化的設備檢查流程,包括日常巡查、月度檢查、季度檢查、半年度檢查及年度檢查等,確保對設備進行全方位、細致入微的檢查。定期對消防水泵進行啟動測試,驗證其性能是否達標;對滅火器進行壓力校驗,及時替換失效設備;借助傳感器與物聯網技術,實時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進一步提升檢查的效率與精準度[4]。維護人員需接受全面培訓,掌握各類消防設施的維護技巧與操作準則,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定期對維護計劃的執行效果進行評估,分析維護過程中暴露的問題與短板,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維護策略。對于頻繁發生故障的設備,深人剖析原因;對于維護成本高昂的設備,優化維護流程或引入新技術來降低成本。
(二)提升維護技術水平
借助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科技,實現對消防設施的實時監察與數據分析。通過傳感器網絡密切監控消防水泵、噴淋系統等核心裝置,分析其運行數據以預判潛在故障,提前規劃維護任務。維護人員需掌握前沿的檢測儀器與分析手段,如利用紅外熱成像設備檢測電氣設備的過熱風險或借助激光掃描裝置評估消防設施的安裝精度。高層建筑的消防設施維護應依據實際運行數據,制定個性化的維護規劃。
(三)推動數字化管理
可在設施中部署傳感器和RFID標簽,實時捕獲設備運行數據,并傳輸至云端或監控指揮中心。例如,重慶市正在構建高層建筑消防安全數字化智能監管體系,通過整合設施運行狀況、管理詳情及滅火救援預案等數據,為每棟建筑賦予獨特的“高樓消防標識”,實現對火災風險的預判。同時,構建數字臺賬,記錄設施的安裝、保養、替換及報廢等信息,清晰掌握設備狀況,優化維護策略。例如,浙江省在消防事業“十四五”規劃中,提出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設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將高層建筑消防設施完好率提升至 90% 以上。系統可利用智能算法與數據分析,在檢測到風險后迅速鎖定風險點,并自動觸發預警。在火災發生時,系統立即定位事故位置,并依據物聯網信息整合周邊消防設備的位置與狀態,為救援行動提供有力支持[5]。各地政府應積極推動消防設施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制定統一的技術規范與數據接口,確保系統間的互聯互通。消防部門、物業管理單位及維護機構需緊密合作,形成管理閉環,確保消防設施的維護工作得以有效實施。
四、綜合管理優化路徑
(一)制度建設與責任落實
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管理涉及多個環節和主體,需要通過制度明確各方的職責和義務。應制定詳細的消防設施維護保養制度,規定維護周期、操作流程和質量標準;建立消防設施檢測制度,明確檢測范圍、方法和頻次;完善應急預案,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在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管理中,責任落實需要明確到具體部門和個人。物業管理單位應承擔起消防設施日常管理的主體責任,確保設施正常運行;消防設施維保單位需嚴格按照合同和技術規范履行維護保養職責,保證設施的完好率;消防部門負責監督和指導,確保各項制度和標準得到嚴格執行,并簽訂責任書、明確崗位職責等,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個環節和人員,避免出現管理漏洞。借助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和年度考核等方式,對消防設施管理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對于管理不善、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相應的處罰;對于表現優秀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從而激勵各方積極履行職責。
(二)跨部門協作機制
構建高效的跨部門協作機制是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關鍵所在。首先,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平臺,通過定期聯席會議和聯合工作專班等形式,實現信息的實時互通。其次,完善制度化的協作框架,共同制定設施維護計劃、應急預案及演練方案,明確火災應急處置中各方的職責分工與響應流程。最后,強化一體化的執行機制,通過聯合執法、信息互通等舉措形成監管合力。在實施層面,應將消防設施運行效能納人各機構績效考核體系,推動責任落實。同時,整合各方資源,構建統一指揮、快速響應的應急救援聯動模式,切實提升協同處置能力。
(三)提升公眾消防安全意識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需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體系,通過多種形式提升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在公共區域設置消防宣傳欄、張貼宣傳海報、發放教育手冊等方式,系統普及消防法律法規和防火知識,并充分利用電梯顯示屏、社區廣播等平臺循環播放消防安全公益廣告和警示案例,擴大宣傳覆蓋面[。定期組織實戰化消防演練,通過模擬真實火災場景,指導居民掌握滅火器使用、安全疏散等關鍵技能,提升應急反應能力。同時,要針對不同群體特點開展差異化培訓,為老年人重點講解報警和逃生要點,為兒童設計趣味性的消防安全游戲,為上班族強化辦公場所應急處理培訓,確保各類群體都能獲得適用的消防安全知識。
結語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作為城市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本文系統分析了當前高層建筑在消防設施檢測和維護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檢測技術覆蓋不足、維護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進對策。未來,需要政府、企業、社區多方協同,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和管理革新,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消防安全管理體系,為高層建筑安全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占偉.高層建筑消防設施存在的問題與防火策略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04):97-98.
[2]錢明成.高層建筑消防設施設備管理與維護探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3(19):50-52.
[3」茅勇.信息化技術在建筑消防設施竣工檢測監督工作中的應用解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1(11):185 -187.
[4]季麗偉,王麗華,李伯男.城市軌道交通地下構筑物消防設施檢測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設備工程,2023(18):193-195.
[5]吳迪.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結果評價系統的開發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2(22):188-190.
[6]劉巖,胡承紹.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中固定消防設施的運用分析[J].水上安全,2024(2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