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與工業生產規模的擴大,火災等災害事故更趨復雜、多樣,對基層消防救援隊伍的專業能力、裝備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深入分析其滅火救援安全現狀,從人員技能提升、裝備技術升級、思想認知強化及人才培養優化等方面探究對策,對提升隊伍救援效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消防滅火救援的基本要求
(一)第一時間反應
火災具有突發性強、發展迅猛的特點,消防救援力量能否在第一時間響應并抵達災害現場,成為有效控制事故態勢的決定性因素。從接警響應機制啟動到救援力量投送的全流程管理,直接影響火勢蔓延速度、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程度。相關研究表明,火災初期5分鐘一10分鐘的黃金救援時間至關重要。若基層消防隊伍能在該時段內完成到場部署并實施科學處置,救援成功率可顯著提升。為切實把握黃金救援窗口,基層消防隊伍需強化能力建設。通過將智能派單系統與地理信息系統(GIS)深度融合,優化接警調度流程,實現警情分析、力量調派、路線規劃的一體化精準響應,壓縮從接警到出警的時間間隔。同時,構建覆蓋全域的數字化通信網絡,升級應急通信體系,確?,F場音視頻數據實時回傳與指揮中心決策指令無縫對接,為動態化救援指揮提供技術支撐;建立裝備動態巡檢數據庫與人員備勤電子檔案,完善戰備值守機制,實施對裝備狀態與人員待命情況的數字化管理,確保車輛裝備完好率達 100% 、指戰員24小時待命。此外,需深化與公安、醫療、交通等多部門的應急聯動機制,通過定期開展跨部門聯合演練,磨合信息共享、資源調配、協同處置的全鏈條流程,構建快速響應、立體救援、綜合保障的現代化應急救援網絡,切實提升復雜災害環境下的協同作戰效能與應急處置水平[1]。
(二)及時控制火情
在消防滅火救援行動中,火情控制的時效性與科學性是保障救援成效、降低災害損失的關鍵?;馂穆友该?,接警后的響應速度與現場戰術部署直接決定救援成敗。火災初期熱釋放速率低,是控制火情的“黃金時期”,此時精準布置水槍陣地、適配滅火劑類型,能有效隔離火源。現代滅火救援強調“控制性燃燒”策略,需在保障人員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防火隔離帶、建筑防煙分區等設施限制火勢。這要求指揮員精準預判火勢走向,尤其在大跨度或高層建筑火災中,需綜合分析煙囪效應、風壓差等流體力學因素,結合建筑結構制定動態滅火方案,以此提升救援安全性與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
(三)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
在消防滅火救援行動中,科學合理的救援方案是實現高效施救、保障救援效能的關鍵,直接關系救援行動的成敗與人員生命財產安全。方案制定的關鍵在于全面精準的災情偵察。消防隊伍需綜合運用熱成像儀、生命探測儀、無人機等先進探測技術,結合專業的現場勘查手段,系統掌握火災發生場所的建筑結構、燃燒物質理化特性、火勢蔓延動態路徑以及被困人員分布情況。同時,充分考量氣象條件、周邊交通與環境等外部因素,為方案設計構建詳實的數據支撐體系,確保對災情的認知無死角、無盲區。救援方案的設計需遵循系統性原則,將人員搜救、火情控制、物資疏散、現場警戒等核心任務進行統籌規劃。明確各環節的優先級與協同銜接方式,形成邏輯嚴密、環環相扣的救援流程。鑒于火災現場瞬息萬變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方案須秉持動態調整理念,預留靈活的應對空間,以便根據火勢突變、余火復燃等突發狀況,及時優化救援策略。此外,還需推動技術創新與實戰經驗的深度融合。既要借助智能化決策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模擬仿真等技術輔助科學決策,又要充分汲取一線救援人員積累的實戰經驗,確保方案兼具科學性與實操性。方案成形后,要通過模擬推演、專家論證等方式,對其可行性、安全性進行全面評估,從而全方位提升救援效率與成功率,為守護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筑牢堅實防線[3-4]。
二、基層消防救援隊伍滅火救援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救援人員救援能力不足
基層消防救援隊伍作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一線力量,其救援能力直接關乎災害處置成效。然而,救援能力不足已成為當前制約隊伍戰斗力提升的關鍵瓶頸。一方面,培訓體系存在顯著短板。部分基層隊伍培訓內容與實戰需求脫節,過度依賴理論教學,模擬復雜災害場景的實戰化訓練占比不足。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培訓模式,導致救援人員在真實災害現場難以快速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有效處置能力。另一方面,實戰經驗積累不足問題突出。受地域災害類型與救援規模限制,基層救援人員參與大型復雜災害救援的機會較少,面對高層建筑火災、化工爆炸等特殊災害場景時,往往因缺乏針對性處置經驗而陷入應對困境。此外,知識更新機制滯后加劇了能力短板。隨著消防救援技術與理念快速迭代,基層隊伍繼續教育體系不完善,救援人員對新型裝備操作、先進技術應用及科學救援理念的掌握不足,難以適應日益復雜的災害救援形勢[5]。
(二)基層滅火救援認知不足
在基層滅火救援工作中,認知與協作層面的雙重短板嚴重制約救援效能。部分人員消防安全意識薄弱,忽視個人防護與救援前期準備,面對突發火情時缺乏預見性與應變能力,導致救援行動倉促無序。特別是在處置化工、電氣等特殊火災時,因對其燃燒機理、爆炸風險及有毒氣體泄漏等危險特性認識不足,極易出現防范措施不當的情況,加劇救援危險性與災害損失。同時,基層消防救援隊伍與醫療急救、公安等應急力量缺乏統一的救援理念與協作認知。部門間職責劃分模糊,信息共享機制缺失,難以形成高效的救援合力。
(三)基層消防隊伍裝備與技術落后
當前基層消防救援隊伍在裝備與技術方面存在的短板,成為制約滅火救援效能提升的關鍵因素。從裝備層面來看,部分基層單位配備的消防裝備陳舊老化,難以滿足現代化滅火救援需求。以消防車輛為例,部分地區的車輛存在性能不足問題,水罐容量小、噴射壓力低,在大型火災現場無法保障持續、穩定的供水。個人防護裝備同樣不容樂觀,呼吸器、防火服等裝備質量參差不齊,直接威脅消防員的人身安全,削弱其作戰能力。技術層面的滯后性也顯著增加了救援難度[。許多基層隊伍缺乏先進的偵檢設備,在面對危險化學品火災時,無法快速、精準識別火災特性,致使救援方案制定遲緩,貽誤最佳救援時機。此外,智能調度系統和實時通信技術的缺失,使得指揮決策難以獲取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影響了指揮的準確性與時效性。
(四)基層消防隊伍人才培養儲備不足
基層消防隊伍人才培養儲備不足,制約了滅火救援能力的提升。第一,基層消防工作具有高強度、高風險、高壓力的特點,薪資待遇與工作強度不匹配,導致隊伍人員流動性較大,難以形成穩定的人才梯隊。第二,培訓體系不完善,專業技能提升受限。基層消防隊伍的培訓內容和方式較為單一,多以傳統的體能訓練和基礎技能訓練為主,針對復雜災害場景的專業救援技術、先進裝備的操作使用等培訓較少。第三,高精尖人才短缺,如化學災害處置、特種設備操作等領域的高素質人才短缺,導致復雜災情處置能力不足,從而影響日常滅火救援效率,制約了隊伍的長遠發展。
三、提升基層消防救援隊伍滅火救援安全的對策
(一)提升救援人員技能水平
消防救援工作專業性極強,救援人員需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與高超的實操能力,才能有效應對各類復雜災害場景。因此,需構建完善且系統的培訓體系。一方面,應強化理論教學與基礎技能訓練。除常規的體能訓練、滅火器材操作外,還需深入講解火災燃燒學、建筑結構力學、危險化學品特性等專業知識,幫助救援人員理解災害發生機理,掌握科學的處置原則。另一方面,針對高層火災、化工事故、地質災害等特殊救援場景,定期開展專項技能培訓與模擬實戰演練,引人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構建高度仿真的災害環境,使救援人員在模擬訓練中熟悉復雜場景下的救援流程與技術要點[8]。
(二)提高基層滅火救援思想認知
通過系統性的教育與引導,重塑基層消防救援隊伍對滅火救援安全的認知體系。一方面,需將安全理念深度融入日常訓練與教育中,定期開展安全警示教育,以真實救援事故案例為切入點,剖析因思想認知不足導致的安全事故,明確違規操作與錯誤判斷帶來的嚴重后果,讓救援人員從思想上重視安全問題。另一方面,要培養科學的救援思維,通過組織專家講座、安全理論培訓等方式,引導基層消防救援人員深入學習災害事故發展規律、風險評估方法,使其在面對救援任務時,能夠摒棄僥幸心理,以嚴謹、審慎的態度開展救援行動,切實將“安全第一”的理念貫穿于滅火救援全過程,從思想層面筑牢安全防線。
(三)加大裝備投入、推動技術升級
科學合理的裝備體系能夠有效降低消防員傷亡風險,提升復雜災害場景下的救援成功率。隨著我國災害事故類型的多元化發展,加強裝備建設已成為保障公共安全、提升應急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9。首先,應建立穩定增長的財政投入機制。需將消防裝備購置、更新與維護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并依據經濟發展水平和災害風險動態調整,重點解決經濟欠發達地區專業裝備不足等問題。其次,加速推動消防裝備技術升級。依托產學研合作模式,鼓勵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研發智能化、專業化消防裝備,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入裝備體系。最后,建立裝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裝備采購、使用、維護、報廢的動態監管,確保裝備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硬件層面為滅火救援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四)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為提升基層消防救援隊伍滅火救援安全水平,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需立足消防救援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構建多維度、全周期的培養體系。首先,應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消防救援校與行業企業、科研機構協同育人,將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系統、新型防護裝備研發等前沿技術融入教學,建立產學研用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備技術創新能力和災害智能研判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其次,依托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訓練基地,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搭建高仿真災害場景,模擬極端條件下的復雜救援情境,強化消防員在動態風險環境中的決策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此外,建立常態化的國際交流與培訓機制,引入國際先進的救援理念和安全管理標準,組織消防員參與國際救援演練和學術研討,促進救援經驗與技術的雙向交流。最后,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完善職業發展通道,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將專業技能水平與職務晉升、評優、評先直接掛鉤,激發消防員提升業務能力的內在動力。同時,要重視基層骨干力量的培養,通過輪崗交流、專項培訓等方式,提升其組織指揮和應急處置能力。
結語
提升基層消防救援隊伍的滅火救援安全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和消防部門持續協同發力。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應急管理理念的更新,應持續關注基層消防救援隊伍在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并進一步深化理論研究,優化對策,不斷推動基層消防救援隊伍滅火救援安全工作,為構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卡哈爾江·艾力.基層消防救援隊伍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J].水上安全,2023(16):124-126.
[2]閆學輝.基層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人員在滅火救援戰斗中的初戰指揮[J].今日消防,2024,9(07):125 -128.
[3]孟馮燚,蘇雁.基層消防救援大隊火災事故調查能力提升分析[J].水上安全,2024(13):101-103.
[4]楊超,張順勇.加快基層消防救援隊伍戰斗力生成的思考[J].中國消防,2022(S1):163-165.
[5]翁元元.基層滅火救援實戰能力的影響因素及改善策略[J].中國科技投資,2021(23):189-190.
[6]郭耿超.基層滅火救援準備工作中的相關問題及對策[J].中國減災,2024(14):56-57.
[7]王新澤.淺談新時期消防救援隊伍如何加強作戰訓練安全工作[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1(12):105 -106.
[8]馮增琦.改制后的激勵失效:消防救援隊員激勵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1.
[9]張達,王俊罡.新形勢下基層消防救援隊伍實戰化練兵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決策探索(中),2020(0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