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借助多重意象構建與哲學思辨,引發觀眾對生命價值的思考。文章從象征理論視角切入,聚焦蒼鷺、鸚鵡、積木、母親、舅公等視覺符號及其象征隱喻,解析作品中戰爭反思、成長探索、親情羈絆等多維主題。通過解讀現實維度與奇幻敘事的互文關系,進一步探討創作者如何借由虛實交織的敘事策略,實現個體生命體驗與集體歷史記憶的對話,最終揭示作品在認知重構與精神覺醒層面產生的深層共鳴效應。
動畫電影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常常以生動的畫面和精彩的故事傳達導演的深刻思想。《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動畫電影領域中獨樹一幟,它不僅僅是一部供人娛樂的作品,更是一部蘊含著人生哲理、能夠引起社會思考的藝術佳作。通過象征手法的運用和多元主題的呈現,影片為觀眾打開了一扇溝通內心世界和社會現實的大門,促使人們思考關于生命、人性、社會等諸多重要議題。
一、象征理論的溯源
象征(Symbol)源自希臘文“Symbolon”,意為“將一片板子一分為二,每一方各握著一片,作為友誼的標記”。中國古代軍隊所用的“虎符”也是一分為二,用來識別持有者的身份[。后來經過發展,象征的意義轉變為用某種特定的象征事物來表達具有類似特征的觀念、思想或情感。《韋氏英語大詞典》對象征的定義:“通過合理的聯系、慣例或偶然而非刻意的類比,尤其是通過可視化的標志來表達無形的東西,比如一種思想、一種性質、一種表征等。”2象征是人類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其歷史源遠流長。在人類早期的文化和藝術中,象征就已廣泛存在。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便是一種象征行為,人們將某種動物或自然物視為本部落的象征,賦予其神秘的力量和特殊的意義,用以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對祖先的敬仰以及對部落身份的認同。
隨著時間的推移,象征在文學、繪畫、電影等藝術領域中得到了更為深入和多樣化的運用。在文學作品中,作家常常借助具體的事物來象征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例如,在許多詩歌中,月亮常常被用來象征思念、孤獨或團圓;在小說中,黑暗可能象征著邪惡、未知或困境;在繪畫藝術中,畫家通過色彩、線條和構圖等元素來傳達象征意義,如紅色可能象征著熱情、危險或革命,黑色可能象征著神秘、悲傷或莊重;在電影藝術中,象征元素可以是具體的物體、角色、場景,也可以是色彩、音樂等抽象元素。這些象征元素往往具有多重含義,能夠引發觀眾的聯想和思考,使觀眾在欣賞影片的過程中獲得更為豐富的審美體驗。
二、《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的象征元素及其意義
(一)蒼鷺
蒼鷺在影片中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元素。它翱翔于天空,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象征著人類對自由和理想境界的追求。影片中主人公對蒼鷺的關注和向往,反映出他內心深處對擺脫現實束縛、追求更高層面精神生活的渴望。蒼鷺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姿態,與主人公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和限制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自由的珍貴和難得。同時,蒼鷺也象征著一種超越平凡生活的力量。它的出現,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單調和平庸,為影片注入了一種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氣息。當主人公看到蒼鷺時,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憧憬和敬畏,這表明蒼鷺所代表的力量對他的內心產生了深刻的觸動,激發了他對生活新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鸚鵡
鸚鵡在影片中象征著被束縛和馴化的狀態。它被關在籠子里,失去了自由飛翔的能力,只能重復著人類教給它的簡單話語。這一形象象征著現實生活中那些被傳統觀念、社會規范所束縛的人們,他們失去了獨立思考和自由表達的能力,只能按照既定的模式生活。鸚鵡的存在也反映了影片對人類社會中馴化現象的批判。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馴化他人,使其符合社會的期望和要求。這種馴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群體社會的秩序,但也壓抑了個體的個性和創造力。影片通過鸚鵡這一象征形象,提醒人們要警惕這種馴化現象,保持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三)積木
積木是孩子們常用的玩具,在影片中它象征著創造力和想象力。孩子們用積木可以搭建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和結構,構建出屬于自己的想象世界。這象征著人類內心深處的創造力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對文明世界的向往。石塔世界是一個秩序世界。和鸚鵡并非具有自由意志的存在,它們的生活區域、生活方式、謀生手段被某種超然力量嚴格設定甚至禁錮,難以脫身。影片中,主人公在玩積木的過程中,展現出了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用積木搭建出的各種建筑和場景,這不僅是他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模仿和重構,更是他內心世界的一種外在表現。積木的存在,強調了創造力和想象力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勵人們在面對現實生活的種種限制時,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母親
母親在影片中象征溫暖、關愛和包容,是主人公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依靠,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母親的形象代表了家庭中最溫暖、最柔軟的部分,是親情的象征,也象征了母系生命的傳承。影片中作為實際承擔母親角色的夏子,宮崎駿把母親臥病不起的經歷投射到其身上。病床白布之下相見的場景,產房(母性空間)象征著生命的搖籃,是崇高而神圣的存在,與神圣空間有著緊密的關聯,具有不可侵犯性,拒斥世俗的干擾。原以為存在的“母親”其實是不存在的,主人公想要與“母親”拉近距離、親密接觸的欲望受挫了。被迫離開產房,就如同一個孩子必須離開母親的子宮(必要的“斷奶”),是為了走向獨立與成長,需要與過去的自己徹底分離。母親對主人公的愛,是無條件且無私的,她不僅在生活上照顧主人公,還在精神上給予他支持和鼓勵。當主人公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母親總是第一個給予他安慰和幫助,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和力量。母親的象征意義,強調了親情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是人們在面對生活中的風雨時最堅實的避風港。
(五)舅公
舅公在影片中象征著智慧和人生經驗。他是一個經歷豐富、見多識廣的人,總是能夠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幫助主人公解決問題,引導他正確地認識世界和人生。舅公的存在,為影片增添了一種深沉的智慧氣息。他與主人公的對話,充滿了人生哲理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舅公對積木治世依然有著深深的執念,他寄希望于其后裔能繼承他的宏志偉業,哪怕放任真人去建造屬于自己的塔,他相信那會是一個沒有邪惡的國度,一個富裕、和平、美好的新世界。舅公其實代表了生活中那些有著認知局限且執拗的人物。而真人似乎并不愿將其視作自己的使命,他以自己也曾沾染邪惡(撒謊、欺騙父母)、絕非正義化身為由予以婉拒。通過舅公的教導,主人公逐漸學會了如何思考人生、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舅公的象征意義,體現了人類對智慧和經驗傳承的重視,它提醒著年輕一代要虛心向長輩學習,從他們的人生經驗中汲取智慧,少走彎路,同時也要學會自己獨立思考。
三、《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的主題
(一)反戰主題
影片中通過對戰爭場景和戰爭對人們生活造成的破壞的描繪,深刻地表達了反戰主題。戰爭是影片敘事的基本現實情境,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卻似乎有些暖味。電影開頭以主人公牧真人的口吻交代背景:“戰爭第三年,母親去世了;第四年,我和父親一起離開了東京。”來到疏散地后不久的一天,在全家共進早餐時,父親抱怨說,海軍現在亂作一團,他們還信誓旦旦地說能守塞班島一年。此時,若非此役已然失敗,便是將近尾聲。事實上,日軍慘敗、美軍全面控制塞班島是1944年7月9日的事。據此反推,真人所說的“戰爭”實指太平洋戰爭,這大概也是1941年出生的宮崎駿心中的“戰爭”吧[3。戰爭帶來的是死亡、毀滅和痛苦,它使無數家庭破碎,人們失去親人和家園。影片中的主人公目睹了戰爭的殘酷,這讓他對戰爭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和厭惡。電影通過展現戰爭的殘酷,告誡人們珍惜和平,反對戰爭。
(二)探險主題
探險主題貫穿這部影片始終,也貫穿宮崎駿大部分影片的始終,已經成為宮崎駿電影的一大特色。影片中主人公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地探索未知的世界,無論是身體上的冒險,還是精神上的探索,都體現了主人公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勇氣。在探險過程中,他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而是勇敢地面對,不斷地突破自己。探險主題象征著人類對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和對自我超越的渴望。它鼓勵人們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探索未知的領域,不斷地挑戰自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探險的過程中,人們不僅能夠發現新的事物,還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三)親情主題
親情是影片中一個溫暖而又重要的主題。如前文所述,母親的關愛和舅公的教導,都體現了親情在主人公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親情不僅是一種情感上的紐帶,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支撐。真人在兩個母親之間穿梭,實則是通過記憶回溯與創傷治愈完成的情感拼圖。最終漂浮在生死界河上的渡船場景,以鏡像構圖昭示著親情本質一非血脈的單向延續,而是雙向的精神擺渡。影片通過展現主人公與家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強調了親情的珍貴和力量。在現實生活中,親情也是人們最重要的情感依托之一。它能夠給予人們溫暖、支持和鼓勵,讓人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時,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去克服。
四、《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影片內外
(一)自我意識為關鍵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作者的封筆之作,所以在影片中不可避免地流露著作者的自我意識,這就導致了該影片與作者以往創作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它在各個表現方面都更加充滿私人主觀情緒,對不了解吉卜力工作室與宮崎駿個人經歷的觀眾而言也會相對晦澀。倘若對宮崎駿的工作伙伴,以及現實中他多次封筆又重啟創作的經歷有一定的提前了解,對觀看這部自傳性質的電影會有更好的幫助[4]。影片中出現的各種形象與宮崎駿的私人生活都有很大的聯系,如“蒼鷺”這一形象就是以鈴木敏夫為原型。鈴木敏夫對宮崎駿來說,不僅是工作伙伴、制片人,更是生活上的伙伴、創作中的知音。影片中的主人公在“蒼鷺”的帶領下探索異世界,并且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出現并化解危機,這也是宮崎駿想要向觀眾傳達的鈴木敏夫在作者心中的形象。主人公逐漸覺醒的自我意識是推動劇情發展和主題表達的關鍵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歷的增多,主人公開始對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不再滿足于隨波逐流,而是開始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使主人公在面對各種選擇和挑戰時,能夠堅持自己的內心想法,做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決定。影片通過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強調了自我意識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只有擁有清晰的自我意識,人們才能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影片外,觀眾在欣賞影片的過程中,也會受到主人公自我意識覺醒的啟發,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影片促使觀眾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激發觀眾對自我的探索和認知,從而實現影片與觀眾之間在精神層面的深度互動。
(二)生命體驗為精神傳承
影片中所展現的勇敢真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生命體驗,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重要的傳承意義。主人公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所表現出的勇敢和真實,以及他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都為觀眾樹立了榜樣。勇敢真實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它鼓勵人們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時,要勇敢地面對,不要逃避,同時要保持真實的自我,不虛偽、不做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則強調了人類與自然的緊密聯系,提醒人們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種生命體驗的精神傳承,不僅有助于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對整個社會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影片的傳播,這些積極的生命體驗和價值觀能夠影響更多的人,激勵人們在生活中踐行這些理念,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五、結語
動畫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通過豐富的象征意義和多元的主題,構建了一個充滿深度和內涵的藝術世界。這部電影不僅為觀眾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更在精神層面給予觀眾啟迪和影響。它促使觀眾思考自己的人生,反思社會現實,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激發觀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時,影片所傳達的積極價值觀和生命體驗,也具有重要的傳承意義,能夠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在未來的動畫電影創作中,可以借鑒《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成功經驗,更加注重影片的內涵和深度,運用豐富的象征手法和多元的主題表達,創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優秀作品,為觀眾帶來更多精神上的滋養和啟迪。
作者簡介:章徵芝(1999—),女,漢族,貴州畢節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戲劇與影視。
注釋:
[1]章澳.宮崎駿動畫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的象征意義與主題解讀[J].嘉應文學,2024(22):49-52.
[2]王懿菲.榮格象征理論視域下藝術創作的療愈性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音樂學院,2024.
[3]王升遠.宮崎駿的終極之問:《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的道德抉擇與歷史隱喻[J].世界文化,2024(6):4-10.
[4]顏曉冬.圖像建構、自我意識與生命體驗:《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影片內外[J].電影評介,2024(1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