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知識圖譜可以通過整合科學文獻中的知識節點,揭示某一學科領域內存在的研究模式與規律。在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績效管理與增效始終是該領域的重點問題。學界始終致力于探索和解答該問題,即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門如何才能建設出行之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實現治理自標,達成公共目的。
黨的二十天報告指出,要始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設科學有效的現代預算管理制度,完善財政管理體系,全面落實績效管理。
基于當前該領域的研究,學界通常將績效管理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評估、績效反饋、獎勵與激勵、培訓與發展、績效改進、績效信息管理等。而在我國政府績效管理實踐中,通常將目光聚焦于目標設定和績效評估兩個步驟。改革開放以來,各級人民政府逐漸轉變“重經濟,輕管理”的治理困境,不斷推行相應的政策落地和改革實踐,為我國政府績效的有效提升和績效目標的實現做出切實努力。面對新形勢與新挑戰,我國政府績效研究應成為政府治理實踐的核心抓手,始終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建設服務型政府奠定實踐基礎,有效實現政府效能,完成歷史使命。
當前,學界不乏對我國政府績效的相關研究,關注的熱點、焦點也各不相同,對于該領域的研究方興未艾。鑒于此,為了解近年來國內對于政府績效研究的焦點和趨勢,探索新時代我國政府績效管理提升與進步的可行研究方向,本研究以2013一2023年CNKI(中國知網)中的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為樣本來源,從“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學科中獲取有效文獻1825篇,借助CiteSpace、VOSviewer這兩個軟件構建相應的知識圖譜并進行可視化分析,從而把握10年間國內政府績效研究的重點與焦點,探索后續研究的發展趨勢和方向預測。
研究工具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選取CiteSpace和VOSviewer兩個軟件作為研究工具。
CiteSpace的核心功能在于,通過構建知識圖譜,運用可視化圖像,揭示出現實世界中某一具體領域的研究模式和發展規律。
VOSviewer能夠對某領域的大量文獻展開多維度的計量分析,并提供多種美觀、清晰的圖表和圖譜,以便于用戶對自標領域的文獻和數據有更直觀、明確的認知。
二、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樣本來源為中國知網的CSSCI數據庫,通過高級檢索對數據庫內的文獻進行篩選,搜索關鍵詞、摘要含“績效評估 + 績效評價 + 績效考評 + 績效考核 + 政府績效”且含“政府部門 + 政府工作 + 政府機構 + 我國政府 + 中國政府”內容的相關文獻,并選定“行政學及國家行政管理”為學科類別。為確保本研究的時效性和科學性,在搜索文獻時,將文獻年限設置為2013年至2023年,期刊來源為CSSCI,共搜索到相關文獻1839篇。按照CiteSpace和VOSviewer兩個軟件的使用要求,將以上文獻以Reworks的格式導出,并按照CiteSpace的要求進行格式轉換,最終篩選出有效文獻1825篇,為本研究提供了數據來源。
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熱點主題分析
將樣本數據導人VOSviewer中,對2013一2023年我國政府績效研究的有關文獻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得到該領域相關研究的關鍵詞聚類密度視圖,如圖1所示。
在該圖譜生成時,選擇顏色為由紅色至藍色的過渡過程,以達到清晰的視圖效果。根據VOSviewer軟件圖譜原理可知,倘若某一關鍵詞所處區域越接近于紅色,則證明該關鍵詞在該領域的研究中所占權重越大,熱度越高;反之,所處區域越接近于藍色,則證明在該領域的研究中所占權重越小,熱度越低。由圖可以得出,在2013一2023年這10年間,我國政府績效研究的熱點主要聚焦于政府績效的評估、公共服務提供過程中的績效管理以及各地方政府的績效研究等內容,也有部分研究致力于探索電子政務背景下的績效管理和績效管理的創新舉措。
圖1基于VOSviewer的關鍵詞共現密度視圖
二、關鍵詞知識圖譜分析
借助CiteSpace軟件構建我國政府績效研究關鍵詞的知識圖譜并進行可視化分析,分別得出表1、圖2和圖3,從關鍵詞出現頻次、關鍵詞聚類以及其時間線圖譜展開分析,探知政府績效的研究熱點和重點問題,把握研究演化脈絡。
表1出現頻次達到20次及以上的關鍵詞
表1顯示,本研究篩選出樣本中頻次達20次以上的關鍵詞,其中“績效評估”與“地方政府”提及超百次,“政府績效”以84次位列第三。“地方政府”具有最高中心度0.36,這反映出多數研究基于地方實例,側重省市級政府績效管理現狀及策略。此方法利于利用具體數據增強研究可信度,但結論地域性較強,對全國性政府績效研究的普適性貢獻有限。
通過CiteSpace將關鍵詞知識圖譜進行進一步的聚類分析,可以得出2013一2023年10年間,我國政府績效研究的熱點主題,對表1的研究熱點主題分析進行補充分析。分析圖2可知,國內政府績效研究熱點可以主要概括為8個類別,分別為:地方政府、政府信任、績效評估、電子政務、環境治理、公共服務、數字治理、協同治理。
圖2關鍵詞共現聚類知識圖譜
圖3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譜
從時間維度對國內政府績效研究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近10年來,該研究方向的演化歷程,如圖3所示。自2013年起,盡管政府績效研究興趣略有下降,但其研究范圍與深度持續擴展。初期,即2013一2015年,緊隨黨的十八大的腳步,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成為學術探討的重心。科技的飛躍推動電子政務成為研究熱點,學者們聚焦于科技如何優化政府效能。2015年后,研究熱度稍減,議題趨于多樣化。政府信任概念的融入,揭示了績效改進與公信力的關聯。數字治理概念隨電子政務發展而興起,豐富了信息時代政府改革的研究。環境治理、公共服務與協同治理等領域亦是持續關注點,研究從宏觀政策轉向細化領域績效的深度剖析。簡而言之,自2013年后,政府績效研究經歷由高峰到深化的過程,從宏觀到微觀,從電子政務到數字治理,不斷探索績效管理的新維度。例如,有學者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制度框架出發,通過對績效實績的測度和分析,驗證制度背景下我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是否存在顯著提升這一命題。
研究結論
政府績效研究一直是我國行政研究與公共治理的熱點,也是實現政府轉型、提升效能、踐行新時代新思想的必由之路。本文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軟件構建科學知識圖譜并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顯示該領域已有諸多成果,盡管近年來研究熱度有所下降,但研究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強。學者們不再僅限于政府績效評估和測量,而是結合信息時代的科技,根據政策和國家戰略需求,合理運用績效信息,挖掘現行體系和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學性,致力于為政府職能轉變和效率提升作出理論貢獻。(作者單位:天連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