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校級課題“寧陵地區酥梨產業融合文旅文創品牌化的策略研究”([2025]2025KY042)研究成果。
一、寧陵地區酥梨產業融合文旅文創品牌化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在信息化時代,產品需要互聯網的助推才能走得更遠,產品的視覺形象升級往往能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國內對于寧陵酥梨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產業發展與現有品牌的營銷方面,研究比較稀缺,也未形成系統的品牌化策略。
(一)發展現狀
在地實踐層面,寧陵依托22萬畝(1畝約666.67平方米)生態梨園,形成了以梨園為核心,以陽驛鎮葡萄特色種植園、孔集鄉七彩虹富硒甜瓜等為重點的鄉村生態采摘游一體化發展模式。截至2024年底,寧陵已舉辦了21屆梨花節,吸引了眾多游客賞玩,也因此形成了以梨文化為核心的特色文旅策略和一定規模的梨產業經濟。
在產品營銷策略上,圍繞梨文化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包含梨膏、梨酒等特色產品。其中,“小梨妹”品牌的創始人張艷敏利用新媒體技術突破賣梨困境,形成了新的產銷模式。2023年,寧陵果源貢食品有限公司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認定為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在品牌影響力上,寧陵縣被譽為“中國酥梨之鄉”,這讓寧陵的酥梨在全國都享有較高的知名度。隨著“小梨妹”品牌的不斷推廣,各大圍繞酥梨產業舉行的文旅文創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為寧陵帶來了10多億元的綜合收入,但由于其品牌化沒有形成系統化、可參考的具體策略,在寧陵地區酥梨產業的推廣過程中無法擴大傳播范圍。
(二)面臨的困境
品牌建立困境:寧陵地區的酥梨多在田間售賣,消費者可以感受原生態、更健康的消費體驗。寧陵酥梨具備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標識和綠色食品認證,但在全國范圍內,市場認知度依舊不高。品牌缺乏系統性和可持續性,面臨文化內涵挖掘不足等實際困境。
文旅產業同質化:隨著國家對于文旅文創行業的新規新政持續推出,各地文旅文創產業呈井噴式發展態勢。寧陵地區也推出了賞花、采摘等文旅項目,但項目同質化傾向顯性化成為發展瓶頸,文化體驗模塊創新不足。
文創產品缺失:當地目前擁有的產品局限于傳統農產品,市場上以鮮梨、梨膏、梨汁等為主,幾乎沒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衍生文創產品。寧陵當地具有許多與酥梨文化相關的傳說及特色農耕文化,“小梨妹”品牌也讓更多人看到了寧陵酥梨,但推廣后勁不足。文創產品設計依舊缺失,難以擴大產品受眾。
產業協同不足:當地酥梨產業依舊集中于原始種植、簡單加工,梨膏、梨酒等特色產品種類有所增加,但品類集中,梨類附屬物產品開發體系尚未健全。多產業協同發展效應不顯著,酥梨的種植加工與文旅文創產業之間并未形成有效協同關系,發展趨向于表面化。
二、寧陵地區酥梨產業融合文旅文創品牌化的研究必要性
在信息通達、運輸便捷的今天,全國乃至全球的水果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寧陵酥梨傳統的產銷模式已無法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寧陵酥梨急需依托自身產品及在地實際狀況,深挖文化因子,打造更具地方特色的品牌。
創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賦予品牌鮮活的文化生命力,將使寧陵梨文化以生動的形式得到活態保護與傳承。
長期以來,寧陵地區的傳統農業作為主要經濟支柱支撐著區域的發展,區域面臨產業結構相對單一這一重要困境。單一的產業結構讓區域經濟抵御風險方面的能力較為薄弱,農產品價格受自然災害及市場波動影響較大。推進酥梨產業文旅文創的品牌化,將促進產業協同,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國內鄉村產業融合文旅文創的案例
平谷大桃是北京市平谷區的特產。平谷素有“中國桃鄉”之稱,近年來,該地以桃文化為產品開發核心,舉辦了多項文創大賽與鄉村融合文旅的旅游活動。從農產品特性上看,平谷大桃與寧陵酥梨同屬區域標志性水果,天然的共性使得平谷桃文化發展的成功經驗能夠為寧陵酥梨產業向文旅領域延伸提供切實可行的經驗。
(一)北京平谷“桃花 + ”文旅活動新模式
2025年4月舉辦的第二十七屆北京平谷國際桃花節打破了傳統賞花活動的固有模式,開創了“桃花 + ”的創新模式:“桃花 + 國潮復興”讓國潮文化與桃花元素深度碰撞,劉備、陶淵明等NPC與游客展開沉浸式互動,“桃花 + 數字科技”場景構建了虛實交融的奇幻空間,“桃花 + 萌寵社交”則開創性地搭建了“桃寵共歡”“人寵同樂”的新場景,多領域跨界融合也培育出了消費新熱點。
“桃花+”的文旅新模式,實現了從傳統的單純“看花”到“品文化”的轉變,例如:千人共創《新桃花源記》,讓書法藝術與賞花活動緊密相連。在觀賞萬畝桃花之余,游客還可參與永樂大集、丫髻山廟會等15項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盡情感受多元活動的魅力。
(二)北京平谷年輕化桃文創品牌設計
2023年5月,于榮雪創立了“吉電桃子”品牌,其也成了平谷地區以桃文化為主體運營的多元化文創企業和品牌,后正式簽約入駐北京秀水大廈。品牌現有50多款時尚文創產品,如桃花胸針、頭飾、布偶等,融合了桃花與桃子元素,符合當下審美和潮流,深受游客喜愛,還多次成為北京平谷國際桃花節的紀念品。
品牌核心理念聚焦于融合傳統桃文化與現代潮流元素,以年輕化的設計語境賦予桃文化新的活力。以特色飲品為例,以桃子的色彩為基礎,融入桃膠、蜜桃烏龍等特色原料,兼顧健康與口感。這些文創產品從設計理念到實際落地,全方位貼合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與習慣,成功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需求的深度融合。
四、寧陵地區酥梨產業融合文旅文創品牌化策略
(一)強化品牌定位
第一,溯源歷史定根基。寧陵地區具有豐富的歷史及地域文化,可在寧陵地區建立酥梨文化數據庫,聯合安徽碭山梨成立“酥梨聯盟”,豐富梨文化數據資源,實現地域特色資源優勢互補,塑造“有故事、有傳說”的酥梨品牌。
第二,生態特色塑氣質。將酥梨產業與萬畝梨園、生態濕地景觀進行系統性規劃,強化區域生態化的發展狀態,塑造綠色、優質、原生態的氣質形象。建立產品溯源體系,消費者購買產品后掃碼即可查看酥梨從種植、施肥到采摘的全過程數據,強化自然生態的產品理念。
第三,創新表達明調性。采用傳統梨文化與現代潮玩的融合策略,將寧陵本地民俗文化與酥梨元素結合。有趣的設計、養生的意識已經成為現今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因此要優化品牌設計,統一特色視覺符號,助力寧陵酥梨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打造品牌IP
第一,核心IP設計。可以提取寧陵地區的特色文化元素,如梨文化、葛天文化等,注重表達當地酥梨種植的綠色、原生態的品牌調性。IP形象設計可以選擇具有親和性的原型,結合新興視覺傳達設計品類,將傳統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風格相結合,在色彩搭配上亦可參考當地特色農產品的色彩及傳統色彩。
第二,打造文化符號視覺矩陣。在衍生品的設計上,可提取酥梨形態、葛天樂舞圖騰等元素,簡化傳統元素紋樣,將其應用于產品包裝、宣傳廣告以及導視系統之中。強調除主視覺形象之外的衍生設計,涵蓋多平臺推廣視覺設計,打造“云上梨鄉”的線上IP。
第三,新技術介入創新展示。結合動態插畫、3D建模、VR/AR技術等,開發“虛擬IP云上導游”,游客掃描區域特定標識觸發互動,可沉浸式了解酥梨文化與采摘知識。制作系列動態定格短視頻,講述寧陵酥梨文化以及傳說。
(三)創新文創產品設計
第一,打造多元實用性文創產品。以核心IP為主體,形成視覺統一的文創產品,如梨花胸針、徽章、帆布包、筆記本、盲盒、特色限定飲品等。可利用梨樹枝條粉碎后制成的環保材料,設計打造梨紋桌面收納盒、相框,或參考酥梨造型制作香薰蠟燭,以天然香梨制作精油,搭配可循環使用的梨木底座。運用AR技術設計梨文化互動書簽,掃描書簽即可呈現酥梨種植及當地特色傳統文化,同時推出系列延展產品,如酥梨IP的表情包及動態皮膚。數字文創相較傳統實體文創,使用方式更加直接,是當代年輕人非常喜愛的文創產品形式之一。
第二,打造參與互動式文創產品。打造寧陵酥梨文創DIY工坊,使游客在感受采摘、游玩之后,參與梨形陶藝設計制作、梨文化T恤手繪等活動,提升參與感。建立豫見寧陵非遺DIY工坊,聯合寧陵當地的非遺傳承人,將酥梨元素融入木雕、剪紙、葫蘆烙畫等傳統工藝品中。例如,創作以梨文化為靈感的圖案,將其通過葫蘆烙畫的工藝刻印在葫蘆之上,使游客既參與設計,也親手完成一件具有紀念價值的手工藝品,感受非遺文化與酥梨文化的融合。
(四)打造沉浸式文旅活動
第一,“梨花 + 感官喚醒”。打造梨園視覺美學藝術區,即在兩棵梨樹之間搭建拱形鋼架,鋼架之間用鋼絲加固,將梨樹的枝條往兩邊壓,對多余的樹枝進行修剪,形成具有藝術美學的拱形梨園,兼具春花之美與秋果之碩,供游客四季觀賞。
第二,“梨花 + 趣游梨園”。首先,家庭式采摘體驗。舉辦“小梨農養成記”親子活動,設置田間趣味科普站,詳細介紹梨的種植知識與生長周期、酥梨成熟度的判斷方法等;在旅游旺季可舉辦“小梨農采摘競賽”,為兒童提供采摘桿和水洗圍裙,競賽后由孩子們為梨果貼上手繪祝福語。其次,精品梨園私享采摘體驗。配備資深工作人員進行一對一講解,駕乘電動車漫游特色梨園,在拱形梨園采摘特別培育的精品梨,在百年梨樹下為游客提供寧陵特色梨膏與梨花茶,并開辟VIP專享“打卡地”,增加高峰期VIP客戶的游玩體驗;游玩結束后,為VIP客人提供支持刻字服務的定制包裝禮盒,提供同城配送與郵寄到家服務。
第三,“梨花 + 玩轉梨園”。開展“春季漢服梨花祭”活動,吸引中青年游客體驗漢服,結合梨園古風市集,打造具有寧陵梨文化特色主題的漢服游園會;打造“梨寵共游”模式,游客可以攜帶自己的愛寵來梨園觀賞;秋季開展“寧陵酥梨豐收攝影節”,聚焦梨園勞作紀實,優秀作品在梨園景區內展覽,獲獎者可獲得寧陵特色梨文化產品大禮包。
第四,“梨花 + 梨韻創想”。在文旅項目中設置“以詩會梨”文化長廊,以場景復原、互動投影形式呈現寧陵酥梨的發展淵源,開展共創詩會;設立特色手作工廠,使游客親自創制紀念品,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盡情暢享梨文化風情;從“紀念品”到“數字藏品”,創建寧陵梨文化區塊鏈平臺,讓游客自行設計具有寧陵梨文化特色的非交易性數字藏品,設計完成后由工作人員上傳至平臺,以供游客實時查看和分享專屬的數字藏品。
(五)產業協同發展
第一,多元協同賦能文旅發展。可與當地旅行社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協同開發特色酥梨文化旅游線路,實現互利共贏。線上與旅行平臺合作,基于大數據技術精確推送給感興趣的客戶群體,定制特色文旅線路套餐,之后可參考平臺的評論優化產品和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二,多元展示拓展市場版圖。積極參加各大展會和文化展覽,向消費者和參展商介紹寧陵酥梨的故事以及優質產品,現場展銷酥梨產品及梨文化文創產品,擴大品牌影響力。尋求更多合作機會,與其他區域的旅游企業、文化機構進行交流,拓寬市場渠道。
第三,多元融合健全配套體系。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提升景區整體規格,加大道路建設及維護力度,在景區周邊完善停車場、充電樁設施,在景區內完善游客服務中心、衛生間等設施。
綜上所述,在文旅緊密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寧陵地區的酥梨產業與文旅文創品牌化是趨勢,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下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從傳統的產銷模式到文旅文創賦能酥梨產業,依托的正是“品牌 .+ 產業 + 文化”的模式,相信通過有關部門、企業與各產業的協同努力,寧陵酥梨必將為區域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高怡.情感化IP形象設計:打造有溫度的視覺符號[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4(20):23-25.
[2]劉瑩.在地化視角下寧陵酥梨包裝設計創新研究[J].綠色包裝,2024(5):109-112.
[3]劉瑩.在地化自然美育研學賦能鄉村文化振興路徑研究:以寧陵酥梨采摘節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4(8):97-99.
[4]張香梅.基于文旅融合視野的寧陵酥梨品牌營銷策略[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3(20):229-230.
作者簡介:
朱燁,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