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教師:"溫亦青
我的爺爺快70歲了,他最大的特點就是節儉
有一次,吃完晚飯后,媽媽叫我把剩飯倒掉。爺爺聽到后,趕緊制止了我,說要留下來明天吃。爸爸媽媽都勸爺爺,爺爺卻說不能浪費糧食。看到爺爺十分堅持的樣子,他們也只好作罷,爺爺皺在一起的眉毛這才舒展開來。
我的爺爺在維修東西上也是一把好手,只要能修絕對不換新的。有一次,我寫完作業打算去玩遙控車,卻發現它啟動不了,嘴里嘟驤著:“算了,不玩兒了,反正壞了,等爸爸下班,再讓他給我買一個新的。”這時,爺爺聽見了,走過來說道:“那多浪費呀,這個玩具看上去還好好的,爺爺給你修一下。”說完,他便拿著我的遙控車回到房間,搬出工具箱,開始忙碌起來。不久后,爺爺將修好的遙控車拿到我面前,并親自演示給我看,還讓它做了好幾個高難度動作呢。我直呼爺爺“厲害”,不僅會修,還會玩兒!
還有一次,我們家廚房的下水道堵住了。爸爸嘗試用工具把里面的堵塞物清理出來,可不知是卡(qia)得太深,還是方法不對,水就是下不去。爸爸嘆著氣,說道:“算了,還是花錢找人來疏通一下吧。”爺爺聽到后,走了過來,仔細看了看,然后拿出疏通下水道的“神器”。只見他先把洗菜盆里裝滿水,再用疏通器對準下水口用力地打氣,不一會兒,水就快速地流了下去。我和爸爸向爺爺投去了敬佩的目光。爺爺卻淡然一笑,說:“要善于觀察,勤于動腦,辦法總比問題多。”
我一直都十分好奇,爺爺為什么會這么節儉。后來才了解到,爺爺出生的那個年代,經歷過糧食短缺,因此,倍加珍惜現在的富足生活,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不能浪費,要惜福。
文章描寫細膩,以幾件具體的事例生動地展現了爺爺節儉的人物形象,體現了小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心觀察和用心體悟。最后揭示緣由,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