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家風館里,家風早已跳脫書本上的鉛字,化作可觸可感的溫度、可學可傳的力量。
穿過街市的喧囂,步入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新疆婦女兒童教育館,拾級而上至3層,便抵達了新疆家風館。在這里,429平方米的空間濃縮成一座微型時光宮殿。仿古卷軸設計的家風展陳徐徐展開,家書家訓中無聲的低語,讓中華家風的千年血脈在方寸之地奔涌不息。尤其到了節假日,館內隨處可見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其中不少是一家三代甚至四代同游。白發蒼蒼的長輩在展品前駐足沉思,父母輕聲講解著家風故事,稚氣未脫的孩童則好奇地觸摸著竹簡模型……家風傳承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在代際間的親密互動中悄然萌發。
精神殿堂的立體圖譜
新疆家風館包括先賢家風、紅色家風、清風傳家、時代新風、中華民族一家親、家風劇場、朗朗家聲7個單元。它通過沉浸式體驗和多維度敘事,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家訓、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紅色家風和當代新疆各民族家庭的感人故事。
在“時代新風”展區,天山南北孕育的家風典范通過生動的影像在此匯聚。屏幕里,“護邊母親”布茹瑪汗·毛勒朵的故事徐徐展開。鏡頭掠過她守護的中哈邊境線,聚焦于她向子孫傳遞“守邊”的殷切囑托,畫面感人至深。
布茹瑪汗的父親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吉根鄉的牧民。他是個孤兒,自幼給巴依(地主)家放牧為生。新中國成立后,對于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十分珍惜。臨終前,他把子女們叫到床前叮囑道:“是共產黨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日子,是解放軍解放了我們貧苦的家鄉。只要我們家里有飯吃,就一定不能讓解放軍餓肚子;只要我們家里有房子住,就不能讓解放軍沒有睡覺的地方。”
父親的話,刻進了布茹瑪汗·毛勒朵心里。烏恰縣境內有480多公里的邊境線和近百個通外山口。當國家需要護邊員的時候,19歲的布茹瑪汗·毛勒朵毫不猶豫地報了名。60年來,她在10萬塊青石上刻下“中國”二字,把“感恩共產黨、守好邊境線”刻進了血脈里。5個子女出生在她巡邊的馬鞍旁,如今都成了護邊員;孫輩有的成了邊境警察,有的回村當干部。每逢子孫歸鄉,83歲的老人仍坐在炕頭講“中國石”的故事:“守邊就是守家,子子孫孫不能斷。”
在庫爾班·吐魯木的視頻中,曾外孫女如克亞木·麥提賽地緩緩講述著他的故事。他從小給地主當農奴,幾十年來受盡剝削。新疆和平解放后,他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田地,獲得新生。為了表示感激,他帶著自己種的糧食,想騎毛驢去北京跟毛主席當面說聲“謝謝”。1958年,庫爾班·吐魯木作為勞模代表終于進京,受到毛主席接見。如克亞木·麥提賽地記得,小時候家里最顯眼的地方,掛著曾外公與毛主席的合影。奶奶托乎提汗·庫爾班常常指著照片對他們兄妹說:“咱們要學他,聽黨的話,跟黨走,還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到了父親麥提賽地·艾薩這一輩,他經常利用雙休日和早晚時間,為沒有勞動力的村民收割小麥。成年后的如克亞木·麥提賽地也實現了庫爾班大叔這個大家族的從軍夢想,成為遼寧艦上的女兵。
2017年,麥提賽地·艾薩提議成立庫爾班·吐魯木民族團結互助專項基金會,繼承并發揚庫爾班·吐魯木愛黨愛國情懷,回報社會。截至2024年年底,基金會已幫助了6800多名各族群眾。
從庫爾班·吐魯木到如克亞木·麥提賽地,一家四代人把感恩與團結化作胡楊般挺立的家風,在新疆大地代代傳承。
除此之外,“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愛心媽媽”安妮帕·阿不都熱合曼的家風故事同樣令人動容。這些流動的光影,在展區匯聚成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著天山兒女續寫愛國愛疆、團結奮進、無私奉獻的時代家風新篇章。
童心映照的家風長河
在新疆家風館里,家風傳承并非刻板的說教,而是化作一幕幕鮮活生動的體驗。尤其對孩子們來說,這里更像一個充滿驚喜與啟迪的奇妙樂園。據新疆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相虹副主任介紹,最受孩子們青睞的,當數“先賢家風”展區那張獨具匠心的互動桌案。
“展區精選了6個經典教子故事。”相虹副主任解釋道,“孩子們只需輕輕按下桌案上對應的按鈕,面前的屏幕便會‘活’起來—以皮影動畫的形式,娓娓道來古人的智慧。這種將傳統皮影藝術融入現代互動體驗的方式,在國內的家風展示中頗為獨特。”
一個小姑娘踮起腳尖,小手用力按下了按鈕。剎那間,伴隨著清脆的旁白,皮影動畫《孟母三遷》徐徐展開:光影流轉間,孟母為子擇鄰而居的身影靈動穿梭。圍攏的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
“媽媽,孟子的媽媽搬了好多次家呀!”一個小男孩拽著媽媽的衣角,仰頭道。“是啊,寶貝。”媽媽蹲下身,柔聲解釋,“這說明好的環境對學習成長特別重要,就像我們努力給你創造好的條件一樣。”抽象的道理在親子低語間悄然傳遞。
小姑娘又興奮地觸發了《岳母刺字》的故事。當光影模擬出銀針刺向岳飛背脊的動作,孩子們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旋即被他堅毅的神情所震撼。身旁的父親適時引導:“看,岳飛的母親要他永遠忠于國家、肩負責任,這和我們教導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是一樣的。”父女倆的目光在光影中交匯,低聲探討著“忠誠”與“責任”的分量。這獨特的皮影動畫,將深邃的教子智慧具象化。
參觀行將結束,出口處規劃中的“朗朗家聲”互動空間,正勾勒著家風傳遞的未來圖景。據相虹副主任介紹,這里將設置智能朗讀裝置。未來,參觀的家庭可以圍聚在屏幕前,輕點指尖選擇心儀的經典家訓、紅色家書或民族團結故事進行朗讀。系統會記錄下這飽含情感的聲音,生成一份獨特的音頻文件。
更令人期待的是,這份承載著當下感悟的“聲音禮物”,可通過掃碼便捷分享給遠方的親人。屆時,無形的聲波將載著字句間的家風力量,跨越千山萬水直抵家人的耳畔與心間。這座規劃中的“朗讀小屋”,旨在成為一座連接時空、傳遞家風的現代驛站,讓好家風乘著科技的翅膀,飛入千家萬戶。
走出新疆家風館,夕陽的余暉為場館披上溫暖的金紗。家風傳承,就在這充滿童趣的探索與親密的對話中,跨越時空,煥發出蓬勃生機,照亮著邊疆下一代前行的漫漫長路。
(感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聯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