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困局并非無解命題,且看婚姻登記處的社工如何幫助這對夫妻打破溝通壁壘,重尋婚姻的溫暖與希望。
圍繞“幸福家庭 和諧黃埔”的服務宗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民政局與黃埔區婦聯共同構建了轉介合作機制。黃埔區婦聯負責將離婚求助個案轉介至婚姻登記處,期望婚姻登記處在辦理離婚手續的過程中,為有需要的夫妻尤其是女性排憂解難。
在商討離婚協議時,林悅與丈夫李明就孩子的撫養權問題僵持不下。無奈之下,她向黃埔區婦聯求助。黃埔區婦聯迅速響應,依據轉介合作機制,將該個案轉至婚姻登記處,以便為林悅提供進一步的支持與幫助。
妻子林悅:我對他徹底失望了
結婚11年,我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真的特別辛苦。李明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還經常有離家出走的行為。好不容易有時間待在家,他非但不分擔家務,還對孩子非打即罵。
更讓人心寒的是,李明對我充滿猜疑,不準我和異性交流。有一次,我回家稍晚了些,李明便大聲地質問:“這么晚才回來,又和哪個男的約會去了?”我疲憊地解釋自己是在加班,他根本聽不進去。為此,我們大吵一架。其實,吵架在我們家是家常便飯。在2022年的一次爭吵中,他竟然動手打了我。那一刻,我對他徹底失望了。我不再關心他,也習慣了沒有他參與的生活。
我收入高,無需依賴任何人,希望離婚后獲得兩個孩子的撫養權。但是,李明堅持一人撫養一個孩子。對此,我堅決不同意,因為舍不得孩子。如果不離婚,我希望他能夠情緒穩定一些,不要再無端地猜疑我。
丈夫李明:她根本就不在乎我
林悅性格強勢,家中事務大多由她做主,絲毫不顧及我的感受。她特別聽她媽的話,她媽也喜歡插手我們家的事。我和林悅都是暴脾氣,吵架時,誰也不讓誰。吵完后,我倆都喜歡冷暴力。她不說話,我去辦公室睡沙發,冷靜后再回家。然而,根本問題沒解決,我倆很快又會吵起來。特別傷心的是,我發現林悅偷偷買了保險,而保險計劃里居然沒有我。我感覺自己被拋棄了。
離婚的話,孩子不可能都交給她一個人撫養。不過,說實話,我內心也很矛盾。我不想放棄多年的感情,也不想孩子像我一樣成長在離異家庭。
分析與幫助
“還記得你們剛結婚時的情景嗎?”聽到我這么問,李明和林悅不約而同地愣了一下。林悅有些動容地說:“剛結婚時,我們在街頭牽手漫步,笑聲灑落一路;一起窩在沙發里看電影……”很快,林悅的眼神暗淡下去。隨著時光的推移,暗礁逐漸浮現,他們的婚姻開始搖搖欲墜。
依據家庭系統理論,每個人都會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步入新的家庭。在溝通中,我發現,因為父母離異,李明安全感不足,這使得他敏感多疑,如同一只受驚的刺猬,用尖銳的刺來掩飾自己的脆弱。李明不善表達,父母離異時激烈的爭吵深深影響了他的互動模式。而在面對李明的猜疑和壞脾氣時,林悅選擇了冷漠和疏遠。這無疑在兩人之間筑起了一道冰冷的高墻,夫妻關系每況愈下,家庭功能逐漸陷入停滯。
“其實,離婚并非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直面內心真實的想法才是關鍵?!蔽夷托牡嘏惆槔蠲骱土謵?,幫助他們理性看待離婚這一沉重話題。通過深入交流,林悅和李明意識到,彼此都渴望繼續這段婚姻,只是迷失在了無效的互動模式里。
聽到我剖析李明以暴躁多疑來掩飾內心的無助時,林悅很震驚:“我真沒想到,在強大的外表下,他是那么無助。”與此同時,我引導李明正視自己的脆弱。李明感慨道:“我需要林悅,卻從來沒有表達過。沒想到,我變成了我的父母。這不是我所希望的?!?/p>
為了打破兩人的隔閡,我讓李明和林悅背靠背坐下,感受對方的溫度,并寫下對彼此的期望,以及自身可作出的改變。林悅含淚傾訴了與李明相處中的困難:“兒子出生后,你不僅沒有分擔照顧孩子的重任,還時常無端猜疑……”說著說著,她忍不住抽泣起來。李明微微動了動嘴唇,似乎想說些什么,最終還是默默低下了頭。
我見狀,隨即引導雙方理解彼此的壓力和需求,建議林悅適當示弱:“其實,你可以明確向丈夫表達自己想要他參與家庭事務和照顧孩子的需求?!?/p>
輪到李明分享時,他深情回顧了自己與林悅從同事到戀人再到夫妻的美好歷程:“第一次約會時,你穿著淡黃色的連衣裙,笑得格外燦爛,那畫面至今仍刻在我的心間?!蓖瑫r,李明也坦言,妻子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讓他有些自卑。
當李明提及妻子偏顧娘家的問題時,林悅哭著說母親現在身患癌癥。李明這才意識到,妻子一直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痛苦。我適時地與林悅分析家庭系統的邊界:“在家庭中,夫妻關系才是最核心的關系?!绷謵偖敿幢硎荆骸拔乙院髸嗪湍銣贤?,傾聽和尊重你的意見?!?/p>
在李明談及自己對購買保險一事的感受時,林悅也很吃驚:“我為自己和孩子購買保險是希望多一份保障,沒想到會讓你產生被拋棄的感受?!闭f著,她主動將手放在了丈夫的手上。李明微微一顫,下意識地握住了林悅的手。
在后續的會談中,李明展現出改變自己的決心。他拿出一個小本,上面詳細記錄了自己為改善家庭關系所做的計劃:調整作息,早起為家人做或買早餐,周末帶孩子,讓林悅有時間放松;承諾在教育孩子前先與林悅溝通,少發脾氣……見李明態度誠懇,林悅放下了防備:“其實,你在工作上表現挺出色的,我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聽妻子這么說,李明忍不住擁抱了她,二人相擁而泣。
在我的引導下,李明和林悅達成了以下共識:坦誠溝通,互不猜疑;控制情緒,嘗試半個月內不吵架;一周安排一次約會。一個月后,當我再次與他們會談時,兩人相視而笑。李明主動回應:“我們這個月沒有爭吵,還一起吃了西餐、看了電影!”就像一條經歷了暴風雨洗禮的船,李明和林悅重新揚起了希望的風帆。(文中人物和故事均已進行脫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