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時,身單力薄,性格內向,學習成績很是一般。雖然學校對學生“減負”了,但他還是很辛苦的。早晨6:00左右起床,下午5:45放學,晚上還要做很長一段時間的作業……
作為家長,我覺得自己很失職,整天忙于做生意賺錢,平時卻很少有時間關心兒子的學習,陪伴、輔導更談不上了,想來很是慚愧!
這天晚上閑來無事,心血來潮的我把兒子叫到身邊:“祥然,我給你檢查一下作業!”
“??!老爸,今天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您怎么有空給我檢查作業?”兒子很興奮地瞪大眼睛看著我。
翻開兒子的《數學同步練習冊》,我非常驚訝,幾乎每課時都有被老師判“差”,而且還有很多題沒有做。
“這些題你怎么沒有做?”我有些生氣地問。
“老師說只做會的,不會做的閃過去?!眱鹤永碇睔鈮训鼗卮?。
我問:“為什么?”
兒子答:“不會的題明天老師在課堂上講!”
我繼續問:“其他同學也是這樣嗎?”
兒子答:“是的!”
聽兒子這么說,我愕然了。心想,這可能是老師的一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嘛!不過,那些不會做的題,孩子是否能通過老師的“講”而真正會做呢?孩子碰到不會做的題就閃過去,倒是很輕松,這樣是否會養成一種惰性,是否還會去動腦、去思考、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呢?這樣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呢?
我不敢茍同這種教學方法。面對兒子,我靈機一動,說:“從今天開始,我教你一個‘絕招’,按我說的去做,保證你在一個月內數學學習成績會有大幅度提高!”
兒子半信半疑地問:“什么‘絕招’?”
我湊到他的耳邊,故作神秘地說:“反其道而行之,所有課外作業,會做的不做,專做不會做的?!?/p>
“不會做的怎么做?”
“你先自己動腦去做,實在沒辦法了,我輔導!”
“真的?”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p>
兒子很高興地跑回書房。自此以后,兒子在我的教導下,做課外作業時,先瀏覽一遍所有作業題,凡是比較簡單、有把握做對的練習題就“免做”,針對那些不會做的題,看看、想想、講講、做做,也就成為“會做的”題了。
這樣,針對孩子對每一個知識點掌握情況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完成作業的方法,雖說是會做的題不做,但孩子在瀏覽過程中,就相當于已經做過一遍了。既減少了重復作業的負擔,又激發了孩子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孩子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謂一舉多得!
過了一段時間,學校召開家長會,兒子的數學老師很高興地對我說:“這段時間,你兒子讓人刮目相看??!回答問題變得積極了,提出的問題多了,其他同學不會的題他也會了,真像變了個人似的。”
我高興地說:“謝謝老師!”
兒子在后面也補了一句:“謝謝反其道而行之的‘絕招’?!?/p>
老師疑惑地看了一下我兒子。我瞪了兒子一眼,兒子調皮地對我做了一個鬼臉。
我笑了,兒子也笑了,都笑得那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