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班幼小銜接中,我們設計了“書包整理闖關賽”,把整理流程拆解為三個關卡:第一關“分類小能手”,要求幼兒將課本、文具、水杯等物品按用途分類;第二關“收納達人”,指導幼兒按照書本大小、使用頻率有序擺放;第三關“快速響應”,模擬上學前緊急情況,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整理好書包。
每通過一關,幼兒就能獲得一枚“小星星”貼紙,集滿貼紙可兌換“自理小標兵”稱號。為增強持續性,我們還開展了“家庭書包整理打卡”活動。通過這種游戲化、家園聯動的方式,幼兒不僅熟練掌握了書包整理技能,還培養了自我管理意識。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第十幼兒園 崔虹)
為了把“排隊”變成“幼小銜接課”,每天晨間活動時,我和孩子們玩“小火車出發”游戲:手搭肩排成隊,聽到“嗚——”的哨聲才能動,中途不能推擠。第一次玩,浩浩急得繞過隊伍喊:“我要當車頭!”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蹲下來問:“火車頭要帶大家去哪里?如果大家亂擠,火車會怎樣?”他撓撓頭:“會脫軌呀!”
兩周后,走廊變了樣:糖糖會輕輕拉住亂跑的朵朵;樂樂舉著小旗子喊“排隊要像小火車,一個跟著一個走”;連最急躁的浩浩都能數著“1、2、3”再邁步。離園時,朵朵拽著媽媽的手說:“今天我當火車頭啦,大家都夸我守秩序!”
(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第四幼兒園 姜超)
當幼小銜接淪為拼音算術的“搶跑”,我們忽略了真正的核心能力——執行功能:工作記憶、認知靈活與抑制控制。
在我園實踐中,小小超市采購任務成為關鍵能力的“練兵場”。工作記憶激活:孩子手持圖文購物單,需同時記住物品與數量,模擬課堂接收多重指令;認知靈活培養:當心儀零食超預算,學會取舍調整,在變通中解決問題;抑制控制演練:排隊結賬時控制拆糖果的沖動,鑄就課堂專注的基石。同時,教師以“隱形支架”賦能:10元現金預算讓數學可觸摸,圖文標識成無痕識字啟蒙。當孩子踮腳找牛奶或為預算放棄糖果時,大腦正經歷精密適應性鍛煉。
當孩子手握清單走向收銀臺、硬幣叮當落下的瞬間,我們已為他們扣好學習生涯的第一粒紐扣——那源于生活、指向未來的真實力量。
(天津市武清區汊沽港鎮港韻幼兒園 高清趁)
我班創新采用繪畫記錄小任務的方式,以兒童視角搭建起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橋梁。
我們鼓勵孩子用圖畫、符號等個性化方式記錄每日任務。實踐中,孩子們逐漸從懵懂走向主動,在記錄過程中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有的畫了一張嘴,表示誦讀;有的畫一把小剪刀,表示練習剪窗花;還有的畫一個鐘表,表示不遲到……任務本成了充滿童趣的“備忘錄”。
有的孩子回家后遺忘任務或對自己畫的符號產生疑惑,我們便及時調整策略,通過“畫、看、說”三位一體的練習,幫助孩子深化理解。我們欣喜地發現,小小任務本成了親子互動的紐帶,讓學習延伸到家庭。這種創新策略的核心,是尊重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用藝術表達替代文字書寫,將任務意識培養融入趣味創作。
(天津市南開區第一幼兒園 趙雨霞)
當幼兒提出“搭建一座橋”的設想時,教師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興趣點,將其轉化為課程生發點,讓學習真正成為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游戲中采用六階段遞進模式,精準對接幼小銜接核心素養培育。通過漸進式材料投放,在搭建過程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感知與精細動作;借助“視頻回溯—集體研討”機制,培養反思與問題解決能力;創設“紅軍過瀘定橋”等主題情境,鍛煉語言表達與規則意識;利用AI動畫復盤實現經驗遷移,為小學階段的知識整合能力奠基。這些策略將小學所需的專注力、任務意識、合作能力等,自然融入游戲化的學習場景中。
以自主游戲為載體,通過興趣驅動、分層培育、雙向互動的創新策略,為幼小銜接搭建科學、自然的過渡橋梁。
(天津市北辰區歐鉑城幼兒園 劉璐)
寶坻區順馳小學與綠景幼兒園、鈺鑫幼兒園共同開展的大班家長座談交流會,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科學銜接的實踐密碼。這場活動的巧妙之處,在于讓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與家長形成了“鐵三角”對話場域——幼兒園教師帶著“兒童在園發展圖譜”分享學習品質培養經驗,小學教師捧著“一年級新生問題清單”拆解學科準備要點,這種“從幼兒園看小學”與“從小學看幼兒園”的雙向透視,讓銜接不再是單方面的“小學化”灌輸。
數學教師提到的“生活中的數學啟蒙”令人印象深刻:當幼兒園在游戲中讓孩子用積木感知空間關系時,小學教師同步建議家長在購物中引導孩子計算價格、在散步時觀察建筑幾何圖形。這種“游戲化學習”與“生活化應用”的無縫對接,打破了學段間的壁壘。德育副校長強調的“習慣培養三步法”(任務清單+親子打卡+正向強化),則讓家長跳出“只盯識字量”的誤區,轉而關注整理書包、時間管理等基礎素養。
(天津市寶坻區順馳小學 李建奇)
曾經,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早上起床、吃飯都要花費大量時間,這讓我十分擔心他能否適應小學緊湊的節奏。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開始嘗試一些創新策略。我給孩子買了一個可愛的卡通小鬧鐘,和他一起制訂簡單的作息時間表,用圖片和文字標注每個時間段所要做的事情,如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玩耍等。同時,我還引入“時間積分制”: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就能得到相應積分,積分可以兌換他喜歡的小禮物,像一本新繪本或一次去游樂園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充分發揮家長的智慧。當孩子磨蹭時,不再一味地催促和指責,而是用溫和的語氣提醒他:“寶貝,看看小鬧鐘,現在到該做下一件事的時間啦。咱們一起加油,爭取早點完成任務,就能有更多時間玩你喜歡的游戲哦。”慢慢地,孩子開始有了時間觀念,做事效率也明顯提高了。看著他的成長蛻變,我深感欣慰。
(天津外國語學校南普小學 張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