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教育發展背景下,學前教育改革備受關注。其中,戶外自主游戲作為重要實踐形式,其價值日益凸顯。幼兒園打造富有教育意義的戶外環境,投放多樣化游戲材料,實施個性化指導,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持續性發展。因此,基于高質量的師幼互動,讓教師的支持、介入、引導貫穿游戲全過程,確保游戲能夠順利開展,通過深度探究、實踐、思考、建構等過程,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規范其行為,全面提升其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進行系統性的統籌規劃與設計,通過開展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支持,逐步達成教育目標。本文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出發點,從多維度展開深入思考與探索,圍繞高質量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有效互動策略,進行系統性分析與論述,以期為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在開展相關工作時提供有益參考。
一、研究背景
兒童是國家發展的希望,學前教育對兒童的成長與發展具有奠基性作用。因此,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需要持續深入,以此實現對兒童的全面培養。戶外自主游戲作為學前教育的重要教育載體,其高質量地開展能夠促進幼兒五大領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形成終身受益的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在游戲活動中,高質量的師幼互動尤為關鍵:教師通過適時互動,不僅能帶給幼兒正向的激勵與專業引導,更能通過游戲材料投放和環境創設等方式深化教育支持。有效的師幼互動,能夠讓幼兒在層層深入的探索過程中直面困難、敢于冒險、自主解決問題,以及勤于思考、大膽表達。而同伴互動則促使幼兒主動分享個人觀點,通過協作探究,在集思廣益中突破重重的困境,獲得心理、生理、情感方面的成長。
二、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的有效互動價值
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核心要義是為幼兒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與空間。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游戲環節,幼兒能夠主動嘗試解決多樣化的問題,體驗不同層次的社會交往,從而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因此,為契合幼兒的發展需求,教師應積極創設與教育主題相關聯的游戲情境,并引入豐富的輔助工具和資源,實現對幼兒的正向引導。教師采用多樣化的互動方式,能夠有效提高互動質量,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從而取得最佳的游戲效果。
此外,教師與幼兒的良性互動,不僅能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更能開發幼兒的各項潛能,促進其在游戲活動中的個性化表現。因此,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篩選適宜的戶外游戲材料,充分利用周邊的自然環境,通過對幼兒的全方位觀察,分析他們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支持策略。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幼兒建立對時間、空間及社會人際關系的基本認知,還能培養其有序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高質量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有效互動策略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游戲
在自主游戲的開展過程中,營造生動有趣的游戲氛圍至關重要,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也應著重體現這一特點。實踐表明,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而如何平衡趣味性與教育性之間的關系,讓幼兒可以在趣味化的體驗中獲得更優質的發展,是值得幼兒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的課題。基于此,教師應運用科學的方式,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結合幼兒的成長需求,創設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游戲情境。同時,教師應根據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不斷總結經驗、優化支持策略,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助力。
以“體驗動物的特點”游戲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嘗試模仿各類動物。教師借助文字或圖片的形式,表現不同的動物形象,并搭建相應的游戲場景,營造沉浸式的游戲氛圍。隨后,在直觀演示的引導下,教師鼓勵幼兒到戶外環境中扮演動物,充分發揮想象力,運用肢體動作再現動物特征。如,有的幼兒喜歡小鳥,他們將胳膊當作小鳥的翅膀,模仿小鳥自由飛翔;有的幼兒喜歡兔子,他們模仿兔子蹦蹦跳跳的樣子,在戶外覓食。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
(二)合理配置與調整游戲材料,創新互動思路
在戶外游戲活動中,材料是最重要的基礎條件,教師合理投放游戲材料,可以持續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使其在運用材料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形成專注、投入的游戲狀態。同時,教師根據幼兒自主游戲需求,適時補充和更新材料、合理調整材料的擺放位置,不僅能持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更能提升其思維靈活性和創造力。因此,教師精心準備適宜的游戲材料,是實現教育支持的重要途徑。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擇游戲材料時應基于幼兒的發展需求,對游戲材料進行系統規劃、設計與投放,充分發揮游戲材料的教育價值,從而提升游戲活動的實效性。
以建構類戶外自主游戲為例,幼兒想要用室外的大型積木搭建一座“高樓”,但是搭建到第4層時,高樓突然倒塌。幼兒不放棄,并放慢動作,再次嘗試,但建筑依然未能穩固。觀察到這一情況,教師適時提供支持,引導幼兒關注墻上的“建筑圖示”。幼兒通過觀察提示圖,獲得了新的搭建思路:將大積木放在最下面,小積木依次向上堆疊,并認識到彎的積木不適合作為地基材料。通過集體努力、不斷調整,成功搭建起“高樓”,收獲了成就感。
(三)提供正向引導與支持,鼓勵幼兒合作與探討
戶外游戲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教師的正向引導與支持。因此,除了增強師幼互動,教師還應促進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引導他們通過集思廣益,取得更優的游戲成果。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應選擇正確的引導方式,鼓勵幼兒運用合作的方式,對游戲計劃展開層層深入地探討與交流,積極分享個人見解與想法,激發出新思路,通過合作探索,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與力量,不斷突破游戲中的挑戰。
以“野外戰壕游戲”戶外自主游戲為例。教師發現幼兒穿越“戰壕”的初始速度都非常快,但是他們在游戲中期卻常常遇到無法穿越“戰壕”的情況。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及時捕捉幼兒的游戲需求,引導他們以小組為單位,發揮集體智慧,探討“戰壕難以穿越的原因”,并圍繞“如何讓戰壕的設計更流暢”這一核心問題,分享個人想法。在一次次頭腦風暴、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幼兒通過多次試驗與調整,制定出最佳的改進方案。在挑戰成功后,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合作能力。
(四)科學選擇介入方式,適時幫助幼兒解決問題
適宜的互動應發揮明確的介入與推動作用。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難題時,在不斷嘗試后仍無法有效解決,這時就需要教師科學地介入與指導,幫助幼兒持續解決問題。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全過程、全方位地分析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實時把握他們開展游戲的進度,從多角度切入,選擇巧妙的介入方式為幼兒提供指導。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在不干擾幼兒思路的前提下實施指導,并教給幼兒一系列有效的游戲方法,真正落實“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以“沙區游戲”戶外自主游戲為例。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自發挖出一條“小河”,并不間斷地向其中注水。然而,他們發現注入的水很快滲入沙中消失不見,經過多次嘗試未果后,很多幼兒打起退堂鼓。基于幼兒的這一行為表現,教師可以通過細致觀察,適時介入,并提供個性化的引導建議,如“若是水可以自己流過來就好了”。這一啟發促使幼兒聯想到使用水管工具,或嘗試尋找其他替代材料。教師及時為幼兒提供PVC管道材料,幫助幼兒成功地將水巧妙地引入“小河”。有的幼兒提出利用自制小沙袋作為“河床”基底,有效解決了滲水問題。在全體幼兒的共同努力下,這條“小河”終于流動起來。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不僅激發了幼兒探索新解決方案的動力,更確保了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
(五)發揮游戲評價作用,引導幼兒優化個人品質與行為
在幼兒園自主游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科學合理地評價機制尤為重要。教師充分發揮評價的正向點撥與指導作用,能夠為幼兒提供有效的成長支持。同時,教師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有助于幼兒積累游戲活動經驗,并形成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幼兒持續進行反饋與調整,只有形成螺旋上升的成長軌跡,才能真正取得進步,完成過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可以通過“評價”這一載體來實現。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展現的優秀品質、專注態度、創新思維,從多維度展開評價,給幼兒提供正向的心理激勵,幫助他們建立堅定的自信心,使其敢于迎接新的挑戰。同時,教師還應指導幼兒進行自評與互評,通過回顧自己的游戲過程,分析他人的優秀品質,從而形成明確的目標導向,逐步優化自身行為,實現全面發展。
以“尋找寶藏”戶外自主游戲為例。這是一種融合探險與娛樂的活動形式,能有效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突破重重障礙,最終完成解開謎題,找到特定物品,抵達目標地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與幼兒互動的方式,根據幼兒的差異化表現實施針對性評價。如,當部分幼兒在面對未知領域時雖然害怕,但是沒有放棄,這一行為特質可以成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標準。教師應著重強化此類正向激勵,幫助幼兒建立面對挑戰的勇氣。在尋寶的過程中,幼兒難免會遇到重重障礙,但是他們仍然認真尋找更多的游戲線索,表現出嚴謹認真的態度,這也可以成為評價標準。此外,幼兒在參與尋寶游戲的過程中,可以獲得不同的啟示,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探險精神。教師同樣可以從此角度切入,從而形成以“積極”帶動“消極”的良性循環。
(六)聚焦游戲安全性,合理配置安全防護設施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指出:“游戲是兒童內在自我的外在表現,是一種本能性的活動。”因此,開展戶外自主游戲需要較為廣闊的空間、豐富的環境以及相對復雜的游戲架構。然而,幼兒的安全意識不夠強烈,此階段形成的安全防范能力也較為有限。為確保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應在互動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滲透安全規則,引導幼兒遵守“不踏出安全區域、不爭斗打架、不亂用物品”等基本規范。為保證幼兒在游戲中的安全,教師應在游戲場地合理配置各類安全防護設施,如防撞軟墊、緩沖地墊等,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潛在危險。同時,教師還應定期檢查游戲設備、器材的使用狀態,及時識別并處理存在的安全隱患,必要時進行維修或更換。
以“自然科學”戶外自主游戲活動為例,教師帶領幼兒在廣闊的自然環境中觀察植物和昆蟲。為確保活動安全,教師應提前準備好驅蚊水、防曬帽等防護用品,避免幼兒產生身體不適。同樣,在手工制作、雕刻、繪畫等類型的戶外游戲活動中,幼兒需要接觸到豐富的材料與工具來激發靈感,創造更多的新的藝術作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為幼兒提供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染料和幼兒專用剪刀等工具,切實保障幼兒的操作安全。優質的戶外游戲設計應契合幼兒的實際發展需求。此外,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向幼兒講授有關于安全的知識與技能,教導他們識別潛在危險的方法,以及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如何去正確使用各類安全防護設施。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游戲過程中滲透高質量的互動,能夠有效帶動幼兒主動發現問題、積極調動已有經驗,引導其深入思考問題成因、預設可能的解決方案,直至最終解決問題。這種互動模式,不僅能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價值,更能幫助幼兒建立系統化的思維體系,使其學會靈活調整思路,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提升綜合能力。因此,基于互動教育理念,教師在后續的教學實踐中應始終秉承“每個幼兒都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這一基本原則,通過科學的方法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合理配置與調整游戲材料,并適時提供恰當的指導與支持。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幼兒在合作探索中發揮集體的力量,形成明確的改進方案,不斷迎接新的挑戰。這種教育方式有助于幼兒建立明確的目標意識,運用創新思維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最終形成良性循環的發展態勢,實現持續性的成長進步。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協同創新”專項課題“質量視域下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有效支持與引導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jxczx23-27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