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它標志著國家要從法律的層面為學前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那么,在這部法律里,有哪些關于幼小銜接的規定?
國家高度重視幼小銜接教育的開展,近年來出臺多個文件對幼小銜接教育提出要求。2025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以下簡稱《學前教育法》)中,有兩處提到“幼小銜接”,一處是第五十九條,一處是第七十九條,兩條法規立足現實需要,前后呼應,為幼小銜接教育回歸其規律性、科學性提供了立法層面的保障,可以說意義深遠。
以統整思維為線索
將幼兒園、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納入幼小銜接法律規定范疇
幼小銜接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工作,《學前教育法》對影響幼小銜接的教育機構從“全覆蓋”的層面提出要求。所謂“全覆蓋”是指將與幼小銜接教育相關的教育機構全部納入法律要求和規定范圍,包括幼兒園、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秾W前教育法》用統整思維,將幼兒園、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等不同教育機構的教育行為“協同一致”,破解幼小銜接中的制約因素,形成強大的法律保障力和現實執行力。
以科學教育觀念為指引
明確幼小銜接教育的出發點
第五十九條提出,“幼兒園與小學應當互相銜接配合,共同幫助兒童做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這一規定立足雙向銜接的視角,體現了發展連續性的科學兒童發展觀。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從兒童發展的連續性出發,做好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學段銜接與配合。第五十九條還提出,“幼兒園不得采用小學化的教育方式,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課程,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動小學化”,進一步以幼兒為本的理念為出發點,從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等涉及教育活動實施的具體層面進行具體要求,是尊重幼兒成長規律的體現。
以零起點教學為導向
明確小學減緩坡度的著眼點
第五十九條提出,“小學堅持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小學教育的指向,是家長在孩子學前階段教育選擇的風向標。很多家長存在“小學教得快、教得難”的認識誤區,認為“如果幼兒園階段不提前學知識,到了小學就跟不上課程進度”,產生這種恐慌與焦慮的根源在于家長對小學零起點教學的要求缺乏足夠的認識?!秾W前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提出這一要求后,意味著小學必須要將零起點教學作為基本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將減緩銜接坡度付諸實踐,暢通與幼兒園之間的銜接路徑,同時助力幼兒園消除家長顧慮。
以關鍵核心因素為抓手
探尋建立良好社會氛圍的突破點
第五十九條還提出,“校外培訓機構等其他任何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開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訓,不得教授學前兒童小學階段的課程”。在“小學化”這一教育現象中,校外培訓機構扮演著潛藏的推動者角色。在其“逐利目的”“商業思維”的主導下,尤為擅長“攻心策略”,制造和助長家長的知識學習焦慮,打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您來,我們培養您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等招生宣傳口號,撼動家長本就緊繃或者不安的神經,導致家長盲目作出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教育選擇。《學前教育法》抓住校外培訓機構這一突破點,將其對家長進行誤導的可能性扼殺在搖籃中,消除不當教育觀念滋生的最大空間,為營造科學育兒、自然銜接的社會氛圍奠定基礎。
同時,第七十九條還指出,幼兒園有“采用小學化的教育方式或者教授小學階段的課程”情形,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這對部分民辦幼兒園隱匿進行小學化教育是一記重拳,為破解教育部門的監管和執法難題提供了法律依據,必將會引導民辦幼兒園轉變教育理念,朝著尊重幼兒、科學保教的方向邁進。
相信《學前教育法》一系列的法律規定,能夠極大轉變幼小銜接教育中的不合理、不恰當的做法,有效推動各教育部門立足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開展科學幼小銜接教育,為全面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成教育強國提供強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