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日益看漲,手里有錢的上市公司也坐不住了。近日,江蘇國泰(002091)拋出138億巨額“理財炒股”計劃,頓時引發輿論嘩然。或是迫于壓力,兩天后公司便緊急叫停證券投資計劃,轉而宣布將大幅提升分紅。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略急轉彎,背后究竟有何玄機?
8月22日晚,江蘇國泰發布的一系列公告引發市場爭議。根據公司披露,江蘇國泰擬使用不超過120億元進行委托理財、不超過18.3億元進行證券投資,二者合計超過138億元。截至公告發布日,公司及下屬公司證券投資已投入3.3億元,此外下屬公司紫金科技擬以自有資金15億元投資設立子公司開展證券投資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國泰同日發布的202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5.97億元,歸母凈利潤為5.45億元,截至公告當日,公司總市值僅約124億元。也就是說,江蘇國泰計劃用于理財和證券投資的138億元資金,相當于上半年凈利潤的25倍,更超過公司總市值。
與此同時,公司還宣布終止總投資15.38億元的年產40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項目。該項目目前已累計投入3285萬元土地款,原計劃建成后,年均銷售收入預計可達150.8億元,凈利潤約為7.9億元,但該項目至今仍未投入建設。對于項目終止的原因,江蘇國泰表示,一方面是項目土地交付問題未解決,另一方面由于近年鋰電行業產能階段性過剩,市場競爭激烈,公司預計當前市場環境下該項目產能難以消化,投資回報率大幅下降,難以實現原計劃效益目標。
一邊砍掉實業項目,一邊大舉進軍股市,江蘇國泰的這一操作迅速引發市場和投資者的廣泛質疑。或是迫于輿論壓力,在公告投資計劃僅2日后,8月24日晚,江蘇國泰再發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終止使用部分閑置自有資金人民幣15億元設立子公司開展證券投資的計劃,并發布了“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擬加大分紅力度。
最新方案顯示,江蘇國泰擬將每年利潤分配次數從一次增至兩到三次,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股利從不少于當年實現可分配利潤的10%提升至40%(高于公司過去三年年均股利支付率);同時,公司未來三年年均現金分紅金額從不低于未來三年實現的年均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30%提高至40%。公司稱,終止證券投資有利于進一步聚焦主業、提高投資者分紅回報。
江蘇國泰宣布放棄證券投資計劃后,8月25日公司股價應聲漲停,8月26日盤中繼續大漲超6%,最高達到8.93元/股,創近3年新高。
公開資料顯示,江蘇國泰是一家以供應鏈服務和化工新能源業務為主業,集研發設計、生產實體、金融投資為一體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實控人為張家港市國資委。實際上,江蘇國泰的“炒股”歷史已有十年之久,但其收益表現卻乏善可陳。
據公告披露,2016年,江蘇國泰子公司紫金科技有限公司即持有華東科技、建投能源等4只股票,當年年底累積持股數量1224萬股,期末賬面金額5682.38萬元;2017年,紫金科技的投資對象中又增加了南京銀行,當期損益為160.13萬元。
此后,公司炒股投入逐步加大。根據2019年4月披露,公司同意公司及下屬子公司使用不超10億元自有資金進行風險投資。當年公司持有申達股份、朗詩地產股票,賬面價值合計1.28億元。截至當年底,紫金科技持有新三板公司朗綠科技720.26萬股。2022年、2023年,江蘇國泰又分別投入不超10億元資金進行證券投資。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江蘇國泰公司證券投資當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分別為576萬元、-882萬元及-269萬元,計入權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分別為-6045.51萬元、-6927.04萬元、-7195.60萬元,近年來投資收效不佳。因此,也有投資者質疑公司為何不回購股份,以及為何不在此前市場低位時推出投資計劃。
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蘇國泰的證券投資對象涉及2家A股公司,分別為申達股份、天際股份,以及1家港股公司朗詩綠色管理。其中,公司投資申達股份虧損近30%,累計公允價值變動-1430萬元,賬面價值剩余3630萬元。江蘇國泰從2019年就開始持有申達股份,目前是申達股份第三大股東。
江蘇國泰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公司及合并范圍內子公司前期的證券投資系公司前期基于戰略規劃,長期持有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上市公司股票,并非以短期買賣股票套利為目的,并稱后續將逐步擇機退出前期證券投資。
業績方面,江蘇國泰近年營收增長乏力,盈利持續下滑。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為428.3億元、371.9億元、389.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24億元、16.04億元、11.06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5.97億元,同比增長5.48%,實現歸母凈利潤5.45億元,同比增長10.85%。
盡管公司宣布放棄“炒股”,不過仍然維持超百億的閑置資金理財計劃不變。半年報顯示,截至上半年,公司貨幣資金期末余額為125.71億元,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97.35億元,累計超過220億元。
雖然賬上躺著巨額閑置資金,然而近年來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卻持續下滑。2022年以來,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從36.57億元降至2024年的16.87億元,2025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則是凈流出2.15億元。同時,近年公司的研發投入不斷減少,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27億元、0.88億元、0.76億元、0.36億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公司銷售費用常年高企且持續增長,同期分別為17.45億元、19.57億元、21.14億元、11.07億元。
此外,公司高管薪酬整體較高,2024年總裁助理孫凌年薪為775萬元,副總裁朱榮華680萬元,董事長張子燕、副總裁金志江、聯席總裁張斌、職工監事徐曉蘭的年薪均超500萬元。作為一家地方國有企業,高管薪酬水平如此之高確屬罕見。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主業才是根基。面對業績增長乏力的瓶頸,“脫實向虛”并不能解決本質問題。比起“不務正業”追逐金融投機,江蘇國泰確實更應該將資金聚焦于主業發展和回報股東,也期待公司未來能夠腳踏實地履行自身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