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童謠
有一首流傳很廣的童謠:小皮球,架腳踢,
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很多人以為這只是一首普通的童謠,卻不知道其實它還暗藏玄機呢
原來,這首童謠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人們為慶祝勝利而創作的。這些名詞和數字都是暗語和密碼,它暗藏著當年研制原子彈的一些秘密
神秘的\"596\"工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核威脅。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我國決定自行進行核試驗
1959年6月,一項研制原子彈的計劃開始執行。由于這項計劃是保密的,所以將這一計劃用數字作為代號,即“五九六”工程。
這項工程選擇在新疆羅布泊的大戈壁進行。因為這里地域寬廣,沒有人煙,適合進行破壞力極強的原子彈試驗。
由于原子彈外形像個圓圓的皮球,所以童謠里說的“小皮球”就是暗指原子彈。
‘架腳踢”指的是試驗場上的一座102米高的鐵塔,當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并非采用空投的方式引爆,而是放置在這座鐵塔上進行塔爆試驗
大戈壁干燥缺水,不適合一般植物生長。但是,有一種叫馬蘭的草本植物,卻有頑強的生命力,在這里茁壯生長。于是,研制原子彈的地方,被暗稱為“馬蘭基地”。“馬蘭開花”就意味著原子彈爆炸。
那么,“二十一”又是什么意思呢?原來,承擔原子彈試制的單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的第21試驗訓練基地。
“二八”是該基地的信箱號碼,“二五六” “二五七”則是分信箱號碼,是這個保密基地對外聯系的通信方式渠道。

千軍萬馬戰戈壁
為了研制原子彈,從1955年中央作決策,到1959年的一聲令下,成千上萬的工程兵、工人、科研人員來到了大戈壁。
在荒無人煙的沙漠,在號稱“死亡之海”的地方,人們冒著地表高達 50°C 的高溫,頑強拼搏。
錢三強、鄧稼先、程開甲等一批優秀的科學家,扎根大戈壁;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的情況下,原子彈大軍自力更生,發奮圖強;在設備簡陋的艱苦環境下,人們靠著最原始的計算工具,進行千萬次計算和試驗,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迎來了成功
一聲巨響驚天下
1964年10月16日,一道道暗語,從羅布泊飛傳到北京。
老邱住上房,開始梳辮子。
“老邱梳完辮子。
第一次檢查完畢,結果正常”…
這些暗語都是什么意思呢?原來,“老邱”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因為,這顆原子彈像一顆巨大的球,就用“邱”這個諧音詞來稱呼。

原子彈放在一個大容器上,“球”上安裝有許多導線,像辮子。“上房”指托起容器的百米高鐵架。 “梳辮子”就是整理導線。
從開始整理、檢查電纜,到最后萬無一失;一聲巨響,震天動地,一朵蘑菇云騰空而起,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人們歡呼雀躍,說馬蘭終于開花啦!
成功的背后,是無數科學家和勞動者的默默奉獻。為了紀念這些無名英雄,也為了讓孩子們能記住這偉大的一刻,人們編寫了《馬蘭開花二十一》這首童謠。用童謠的方式,傳唱在祖國的大江南北,讓馬蘭精神得以代代相傳。
“艱苦奮斗干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馬蘭精神代表了科研工作者堅持科研、無私奉獻、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和愛國情懷。這種精神不僅是中國科研事業的重要支撐,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