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有不少聰明人利用各種巧妙的方法偵破奇案我們一起去看幾個破案故事吧
焚豬審出罪犯
三國時的張舉是吳國人,任句(gou)章(今浙江寧波江北區(qū)慈城鎮(zhèn))縣令。一天,有個女人殺死了丈夫,隨即放火燒毀房子,以圖滅跡。她偽裝成悲悲切切的樣子告訴鄰里,說是失火,丈夫被燒死了。
丈夫家的人覺得此事蹊蹺,就告到官府。張舉讓人弄來兩頭豬,殺掉一頭,留下一頭,然后堆放柴草焚燒這兩頭豬。事后檢查,那頭被燒死的豬,口里有灰;事先殺死的豬口里沒灰。
張舉據(jù)此查驗?zāi)凶拥氖w,發(fā)現(xiàn)口中沒有灰。他就把死者的妻子提來審訊,并舉出證據(jù),妻子只得老老實實地認(rèn)罪。
一言識破罪人
宋代,湖州人趙三與周生要好,兩人相約一同到南京去做生意。起程的那一天,趙三先上船。因為時間太早,在船中打瞌睡。船夫張潮貪圖他的錢財,悄悄地把船搖到偏僻的地方,把趙三推到河里淹死了。之后,張潮把船搖回原處,假裝自己睡熟了。周生到后以為趙三還沒有來,等了很久覺得不對勁,便喊醒張潮,叫他去催。
張潮來到趙三家,假裝敲門呼叫:“三娘子,趙三為何還不來?
趙妻孫氏大驚道: 他出門很久了,難道還沒有上船嗎?
周生知道后很驚訝,便和孫氏到處找,找了3天都不見蹤影。周生只得告到縣里。縣官不知道該怎么判案。
有個專管案子的楊評事看了狀子說: “這個船夫敲門便叫‘三娘子’,一定是知道房中沒有她的丈夫呀!”經(jīng)審問,張潮認(rèn)罪。
柜中匿卒決案
明代,縣令吳履在任時發(fā)生了一起案件。鎮(zhèn)上有兄妹4人,2個弟弟為了爭財產(chǎn)殺害了大哥,妹妹看見大哥被害,選擇了沉默。
吳履將兄妹3人都抓來審訊,3人都不肯承認(rèn)。吳履就派一名衙役暗中藏在大堂下的一個大柜中,自己假裝退堂休息,堂上的官吏也紛紛離去,只留下3名案犯跪在堂前階下。
妹妹是個體弱的婦人,悄悄地對兩人說:“我也沒有動手,如今卻要為你們受罪。”
兩人懇求道:“你再熬過片刻,待我們脫罪,多分你些財產(chǎn)。‘
衙役在柜中聽到,大聲叫喊:“他們都已承認(rèn)了!”再審訊,3人只好招認(rèn)了。
這些古代小故事中的破案方法雖然在現(xiàn)代看來可能過于簡單或粗糙,但它們在當(dāng)時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