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作為江淮地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安徽省的農業經濟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用油來源,其餅粕還可用作優質飼料,具有廣泛的綜合利用價值,然而,在油菜的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侵襲成為制約其產量和品質提升的關鍵因素,傳統的病蟲害防控手段在面對日益復雜的病蟲害形勢時,逐漸顯露出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環境污染等諸多弊端。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機械化現代防控技術應運而生,為油菜病蟲害的有效治理帶來了新的曙光,深入研究油菜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并探索與之相適配的機械化現代防控技術,對于保障油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油菜常見病蟲害及發生特點
1、常見病害
① 油菜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俗稱花葉病,其癥狀表現多樣且特征明顯,在葉片方面,存在黃枯斑與花葉兩種主要類型,黃枯斑里,枯斑呈淡褐色,體積較小且略凹陷,中心可見一黑點;黃斑則相對較大,呈現淡黃色或橙黃色?;ㄈ~癥狀下,葉片呈現黃綠相間的斑駁狀態,支脈與小脈呈半透明狀,同時可能伴有皰斑以及葉片皺縮現象,莖稈受侵染后,癥狀體現為條斑、輪紋斑以及點狀枯斑等,進入成株期,油菜還會出現株形矮化的情況,莖稈上呈現黑褐色條斑,根莖質地變脆并開裂,這些癥狀嚴重影響油菜的正常生長與發育,對產量和品質造成極大威脅。
② 油菜霜霉病
霜霉病的病原菌為寄生霜霉,同樣是油菜生產中不容忽視的病害,該病害主要借助氣流和雨水傳播,在低溫高濕的環境下極易爆發,在油菜的葉片上,霜霉病初期表現為淡綠色的小斑點,隨后逐漸擴展成不規則形狀,顏色也轉變為黃色至褐色,在葉片的背面,病斑相對應的位置會出現白色的霜霉層,這也是霜霉病得名的由來。當病情嚴重時,葉片會逐漸枯黃、卷曲,直至脫落,對于油菜的莖、花梗等部位,受侵染后會出現腫脹、彎曲的癥狀,嚴重影響油菜的光合作用以及養分的輸送,進而導致油菜的角果發育不良,籽粒不飽滿,最終造成產量下降,相關數據顯示,霜霉病嚴重發生時,可致使油菜減產 10%~20% ,對油菜產業的穩定發展構成一定威脅。
③ 油菜菌核病
菌核病堪稱油菜生長過程中最為常見且危害極大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為核盤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菌核會萌發出子囊盤,釋放出子囊孢子,這些孢子通過氣流、雨水等媒介傳播,進而侵染油菜植株,從油菜的苗期到成熟期,菌核病都有可能發生,但在開花結莢期,其危害往往達到頂峰,當油菜感染菌核病后,最初在植株的莖、葉、花、莢等部位會出現水漬狀的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逐漸擴大,顏色變為褐色,并且在潮濕的環境下,病斑表面會生出白色的棉絮狀菌絲,后期則會形成黑色的鼠糞狀菌核。據相關研究表明,在菌核病高發年份,若防控措施不到位油菜的減產幅度可達 20%~40% ,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絕收,此外,受侵染的油菜籽在品質上也會大打折扣,含油量顯著降低,極大地影響了油菜的經濟效益。
④ 油菜白銹病
白銹病由白銹菌引起,其傳播途徑與霜霉病類似,主要通過氣流和雨水進行傳播,在油菜的整個生育期,白銹病均有發生的可能,但在油菜的花期和角果期,其危害更為突出,當油菜感染白銹病后,在葉片的正面會出現淡綠色至黃色的小斑點,而在葉片的背面則會隆起白色的皰狀斑,皰狀斑破裂后會散出白色的粉末狀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囊。在莖和花梗上,白銹病會導致其腫大、彎曲,形成\"龍頭\"狀畸形,嚴重影響油菜的生長發育和結實,白銹病的發生不僅會造成油菜產量的損失,還會影響油菜籽的品質,降低其市場價值,在一些白銹病流行區域,若防控不力,油菜的減產幅度可達 15% 左右。
2、常見蟲害
① 油菜蚜蟲病
蚜蟲是油菜生長過程中極為常見的害蟲,種類繁多,其中以蘿卜蚜和桃蚜最為常見,蚜蟲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在適宜的環境下,短時間內就能大量繁殖,對油菜造成嚴重危害,它們多聚集在油菜的葉片背面、嫩莖、花梗等部位,通過吸食油菜植株的汗液為生。當油菜遭受蚜蟲侵害時,葉片會出現卷曲、皺縮的現象,生長受到抑制,嚴重時植株矮小、發黃,甚至死亡,此外,蚜蟲在取食過程中還會傳播多種病毒病,進一步加重對油菜的危害。據統計,蚜蟲爆發時,可導致油菜減產 20%~30% ,同時還會使油菜籽的品質下降,如含油量降低、蛋白質含量改變等,給油菜種植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② 油菜菜蛾病
菜蛾,又稱小菜蛾,是一種世界性的油菜害蟲,其幼蟲具有鉆蛀性,主要危害油菜的葉片,初孵幼蟲通常會潛入葉片表皮下,取食葉肉,在葉片上形成透明的隧道狀斑痕,隨著幼蟲的生長,它們會在葉片上咬出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可將葉片吃光,僅留下葉脈,菜蛾成蟲具有較強的趨光性,且繁殖速度快,世代重疊現象嚴重,給防治工作帶來了較大難度,在菜蛾危害嚴重的地區,油菜的葉片受損面積可達 50% 以上,導致光合作用受阻油菜生長發育不良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相關研究表明菜蛾大發生時,油菜減產幅度可達 30%~40% ,對油菜產業的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③ 油菜跳甲蟲病
跳甲蟲雖體型微小,卻給油菜種植帶來極大挑戰,其成蟲具備出色的跳躍能力,常活躍于油菜葉片表面,以銳利口器瘋狂取食。每只成蟲在短時間內就能在葉片上制造眾多細密孔洞,據統計,嚴重時葉片上的孔洞可達到10個 /cm2 多,這些孔洞嚴重破壞葉片的正常結構,致使光合作用受阻,光合效率可降低 30% 240% ,極大削弱油菜制造養分的能力,同時,葉片蒸騰作用也因孔洞而紊亂,水分散失加劇,影響植株的水分平衡。跳甲蟲幼蟲潛藏于地下,專門啃噬油菜根部,它們沿著根皮大肆咬食,致使根皮千瘡百孔,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嚴重受損,受害根系對水分的吸收量可減少 40%~50% ,養分吸收同樣大打折扣,這直接導致油菜植株生長遲緩,新生葉片難以正常舒展,葉片發黃現象逐漸蔓延,嚴重時整株枯萎死亡。跳甲蟲的發生呈現明顯的季節性規律,春秋兩季氣溫適中,分別在 15~25% 和 18~28°C 之間,且濕度適宜為跳甲蟲的繁殖和活動創造了絕佳條件,春季正值油菜生長旺盛期,跳甲蟲大量繁殖并迅速取食危害,嚴重影響油菜的營養積累;秋季油菜處于生殖生長關鍵階段,跳甲蟲的侵害進一步阻礙油菜的開花結莢,在跳甲蟲高發區域,若防控措施未能及時跟上,油菜的缺苗率極易飆升至 20%~30% ,這對油菜的田間種植密度造成毀滅性打擊,最終導致產量大幅下降,嚴重威脅油菜產業的經濟效益。
二、油菜病蟲害機械化現代防控技術的具體應用?
1、精準施藥技術
在油菜病蟲害防控領域,機械化現代防控技術中的精準施藥技術展現出顯著優勢,以無人機為例,其憑借高效、快捷以及噴灑均勻的特性,在油菜田作業中廣泛應用,無人機能夠極為精準地將農藥噴灑至目標區域,有效規避農藥浪費,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在實際作業參數方面,常見的多旋翼無人機作業效率可達4hm2/h 這一數值約為人工施藥效率的40~60倍,其飛行高度通常保持在距離油菜植株上方 1.5~2.5m ,在此高度下,可確保農藥均勻覆蓋,且能根據不同地形與植株高度進行實時調整。智能噴霧機同樣是精準施藥的關鍵設備,它能依據油菜作物的生長態勢以及病蟲害的實際發生程度,智能自動調節噴頭角度與噴霧量,這種設備尤其適用于大面積油菜種植區域,能大幅提升病蟲害防治效率。例如,在噴頭調節方面,可根據病蟲害集中區域,將噴頭角度精準調整至 120°~150° 之間,以實現最佳的農藥覆蓋范圍,噴霧量則可依據病蟲害嚴重程度,在 0.8~1.5Umin 之間靈活調控。在數據支持層面,衛星或無人機所搭載的高清攝像頭,能夠對油菜田間病蟲害狀況展開實時監測,在田間合理布置病蟲害監測器,可實時收集病蟲害發生的各類數據,為后續精準施藥提供科學依據,借助構建的數據分析系統,對收集到的病蟲害數據進行深度處理與分析,以此準確判斷病蟲害的嚴重程度及發展趨勢,基于這些數據分析結果,智能決策系統能夠自動生成精準的防治方案,其中涵蓋施藥的具體時間、精確的施藥量以及適配的施藥方式等內容,真正達成精準施藥的自動化與智能化。在用藥參數上,需嚴格依據病蟲害類型挑選適宜藥劑,針對不同種類的病蟲害,選取對應的特效藥劑進行防治,盡量避免使用廣譜性農藥,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精確把控施藥量也至關重要,應依據病蟲害的嚴重程度以及發生范圍,運用專業算法精確計算所需藥劑用量,比如在蚜蟲輕度發生區域,使用吡蟲啉有效成分 30~40g/hm2 ;而在蚜蟲重度發生區域,使用吡蟲啉有效成分則提升至 60~80g/hm2 ,以此避免過量用藥,有效降低防治成本。
2、監測預警技術
監測預警技術是實現油菜病蟲害有效防控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體系,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動態,為科學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有力依據。在實際應用中,主要采用多種監測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先是田間定點監測,在油菜田內設置多個固定監測點定期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實地調查,記錄病蟲害的種類、數量、危害癥狀等信息。并且利用智能監測設備,如蟲情測報燈、病害監測儀等,對病蟲害進行實時監測,蟲情測報燈利用昆蟲的趨光性,能夠自動誘捕并統計害蟲的數量和種類,通過網絡將數據傳輸到監測中心,病害監測儀則可以實時監測田間的溫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以及作物的生理狀態,通過數據分析預測病害的發生趨勢。此外,還可以借助衛星遙感和無人機監測技術,對大面積的油菜田進行宏觀監測,衛星遙感能夠獲取油菜田的整體生長狀況信息,通過對植被指數等參數的分析,初步判斷是否存在病蟲害發生的跡象,無人機則可以低空飛行對重點區域進行詳細的拍攝和監測,獲取高分辨率的圖像和數據,進一步準確識別病蟲害的類型和分布范圍。在監測預警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要設定合理的閾值,對于蚜蟲的監測當每百株油菜上的蚜蟲數量達到500頭時即可發出預警信號,提示種植戶需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對于菌核病的監測當田間濕度連續3d超過 80% ,且溫度在 15~25% 之間時,結合田間病株率達到 5% ,就可預測菌核病有爆發的風險,及時啟動防控預案,通過這樣的監測預警體系,能夠提前發現病蟲害的潛在威脅,為及時采取防控措施爭取寶貴時間,有效降低病蟲害造成的損失。
3、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在油菜病蟲害治理中,以其綠色環保與經濟高效的特性,成為現代植保領域的關鍵手段,借助配備智能傳感器的農業機械設備,諸如無人機與智能巡查車,可對油菜田開展周期性或實時性監測工作,無人機通常以預設的飛行路線,在距離油菜植株 2~3m 的高度巡航,每隔7~10d進行一次全面監測;智能巡查車則依據設定的田間路徑,每日定時巡查,它們收集病蟲害滋生、發展的詳細數據,通過專業的數據算法分析,能夠精準預測病蟲害的流行態勢,為后續生物防治舉措提供及時且精準的信息依據。在釋放生物天敵環節,可運用噴粉機、撒播機等農業機械,針對不同病蟲害生物天敵的釋放參數各有不同,例如,在防治菜蛾時,釋放赤眼蜂作為天敵,按照10萬~15萬頭/hm2 的數量標準,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時段,利用撒播機將赤眼蜂卵卡均勻放置于油菜植株中上部葉片背面,依據病蟲害監測數據,科學規劃釋放地點,優先在病蟲害高發區域投放,以此增強田間生態系統對病蟲害的自然制衡能力,顯著提升防治成效。生物農藥的噴施工作由植保無人機、噴灌機等機械承擔,以植保無人機為例,其飛行高度控制在離油菜植株 1.5m 左右,飛行速度保持在 5~7m/s ,確保生物農藥均勻覆蓋,選用經權威機構認證、安全高效的生物農藥,像防治蚜蟲可選用苦參堿水劑,嚴格依照產品使用說明,按 1000~1500mL/hm2 的用量,稀釋后進行噴施,杜絕過量施用或錯誤用藥情況的發生。農業機械在農田水利工程以及農田防護林等農業生態工程建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通過合理規劃農田水利設施,運用機械挖掘灌溉溝渠,確保油菜生長需水;借助機械種植農田防護林帶,改善田間小氣候,提升油菜自身抗逆性與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從根源上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根據油菜田的地形地貌、土壤條件等具體狀況,制定科學的農業機械使用方案,保障生物防治技術順利施行。為推動生物防治技術廣泛應用,需強化對農民的培訓工作,定期組織農業機械操作與生物防治技術的培訓課程,讓農民熟練掌握無人機、噴粉機等設備操作技巧,熟知生物防治原理與方法。同時,政府與社會應加大對農業機械購置以及生物防治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提供技術指導與保障,在生物防治技術實施后,持續借助農業機械進行長期監測與效果評估,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防治策略,確保防治效果持久穩定,通過科學運用與有效管理,最終實現油菜產量與品質雙提升,有力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油菜病蟲害的有效防控對于保障油菜產業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深入了解油菜常見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如菌核病、霜霉病、白銹病等病害以及蚜蟲、菜蛾、跳甲蟲等蟲害的危害特征和規律,是制定科學防控策略的基礎,而機械化現代防控技術的應用,包括精準施藥技術、監測預警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等,為油菜病蟲害的治理提供了高效、環保、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精準施藥技術通過精確控制農藥用量和施藥位置,提高了農藥利用率,減少了環境污染;監測預警技術借助多種先進手段,能夠及時準確地掌握病蟲害動態,為防控決策提供依據;生物防治技術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實現了綠色防控,保護了生態平衡,在實際生產中,應綜合運用這些機械化現代防控技術,并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和調整,不斷提高油菜病蟲害的防控水平,促進油菜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保障我國的食用油供應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作者單位:232281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正陽關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