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作為一種廣泛種植的經濟作物,在全球范圍內都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同時,它以獨特的辛香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然而,大蒜的種植并非易事,在生長過程中常常受到多種病蟲害的侵襲,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其產量和品質,還常常給蒜農帶來巨大的損失,為了有效應對這一問題,控制大蒜病蟲害,提高大蒜的產量和品質,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大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并針對銹病、霜霉病、灰霉病、葉枯病、細菌性軟腐病和紫斑病等主要病害,以及蔥地種蠅、蔥斑潛蠅和蔥薊馬等主要蟲害,提出了具體的防治方法,同時,本文還探討了大蒜病蟲害綜合防治體系的構建,包括監測預警系統的建立、田間管理的加強以及防治技術的集成與應用,旨在為大蒜病蟲害的防治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指導,為大蒜的種植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指導,保障大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大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1、大蒜病害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① 大蒜銹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銹病作為大蒜生長過程中的常見病害,其傳播方式多樣,主要通過氣流與雨水進行擴散,在低溫且多雨的環境下,銹病的發病概率顯著增加,若田間管理不當,如肥料不足、植株生長勢弱,亦會加劇病害的發生。為有效防控銹病,需采取綜合農業防治措施:選擇具有抗病性的大蒜品種是基礎,同時應重視有機肥的施用,尤其是磷肥與鉀肥的補充,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升其內在的抗病能力。此外,合理的灌溉管理同樣關鍵,雨后需及時排水,以降低田間濕度,創造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在化學防治方面,于發病初期交替使用 15% 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與 50% 萎銹靈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霧處理,每10d施藥1次,連續防治2次,可有效控制銹病的蔓延。
② 大蒜霜霉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霜霉病是大蒜生長期間的一種嚴重病害,其病原菌主要通過葉片氣孔侵入植株,在溫暖多雨、地勢低洼、排水不暢以及重茬地種植的情況下,霜霉病的發病情況尤為嚴重,為了有效防治霜霉病,需采取一系列綜合措施。在農業防治方面,應優選地勢較高、易于排水的地塊進行大蒜種植,并與蔥蒜類以外的作物實施2~3年的輪作制度,以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積累。此外,播種前可采用 50% 的溫水對蒜種進行 25min 的浸泡處理,隨后迅速轉入冷水中冷卻,晾干后播種,以殺滅附著在蒜種上的病原菌,在病害發生初期,應及時噴施藥劑進行防治,可選用 72.2% 霜霉威水劑600~800倍液 25% 戊唑醇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以有效控制霜霉病的蔓延。
③ 大蒜灰霉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灰霉病是大蒜生長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病害,其病原菌能夠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夏存活,在冷涼且高濕的環境下,該病害易于發生,并可通過氣流、雨水、灌溉水以及農事操作等多種途徑進行傳播,為了有效防控灰霉病,栽培管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應及時清除田間的病殘體,減少病原菌的滋生場所;另一方面,要適時收獲,避免大蒜在田間過長時間滯留,從而降低病害發生的風險,在病害發生初期,應迅速采取化學防治措施,可選用 72% 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69% 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 25% 吡唑醚菌酯乳油3000倍液進行噴施,連續噴施2次。
④ 大蒜葉枯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葉枯病作為大蒜生長期間的一種嚴重病害,其致病菌對大蒜葉片造成了顯著的破壞,病害初期,葉片上會出現不規則的病斑,部分病斑呈橢圓形,顏色逐漸由綠色轉為灰褐色,并伴隨有黑色霉狀物的生成。隨著病害的進一步發展,葉片將逐漸枯死,嚴重影響大蒜的產量和品質,分析病害發生的原因,常年重茬連作的地塊由于土壤中病原菌的積累,葉枯病的發病率顯著增高,同時,濫用氮肥導致植株生長過旺,抗病能力下降,也使得病害易于發生,此外,種植密度過大,影響大蒜田的采光和通風條件,為病原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環境,進一步加劇了病害的發生。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葉枯病,建議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在病害發生后,應迅速采取化學防治手段,交替噴施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50% 琥銅·乙麟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和 50% 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這3種藥劑應每隔1周使用1次,連續使用2~3次,以確保病害得到有效控制,通過科學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葉枯病對大蒜的危害,保障大蒜的健康生長和高產穩產。
⑤ 大蒜細菌性軟腐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細菌性軟腐病是金鄉縣大蒜種植中面臨的一種嚴重病害,病害初期,葉片上會出現局部水漬狀病斑,隨后迅速擴展至整個葉片,形成黃白色的條斑,最終導致葉片枯萎甚至植株死亡,這種病害在溫度低、濕度大的環境下尤為猖獺,特別是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良的地塊,更是細菌性軟腐病的高發區域,通常,該病從每年的11月份開始發病,而在少雨干旱的年份則較少見。為了有效預防大蒜細菌性軟腐病,水分管理至關重要,在雨季來臨之前,應徹底清理大蒜田的排水溝,確保排水系統暢通無阻,以避免降雨后積水導致的濕度過大,從而減輕病蟲害的發生,同時,增強田園清潔意識也必不可少,播前和收獲后,應及時清除田間的病殘體,減少病菌的殘留量,為大蒜的生長創造一個清潔的環境。此外,蒜種處理也是預防軟腐病的關鍵環節,推薦使用 7% 多寧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處理,這能夠顯著降低大蒜軟腐病的發病率,一旦發現大蒜田中出現病害跡象,應立即采取化學防治措施。建議交替噴施 77% 氫氧化銅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和 14% 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每隔1周噴藥1次,連續使用2~3次,以確保病害得到有效控制。
⑥ 大蒜炭疽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炭疽病是大蒜生長過程中一種常見的病害,尤其在溫暖且高濕的環境下,特別是鱗莖生長期間,若遇到連續陰雨天氣,病害發生概率會顯著增加,為了有效防控炭疽病,需從源頭抓起,選用無病的蒜頭作為種源是首要措施,在播種前,建議使用 7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對蒜頭進行2h的浸泡處理,以殺滅附著在蒜頭上的病原菌。在田間管理方面,合理的肥水管理對預防炭疽病至關重要。應避免偏施氮肥,以免植株生長過旺而降低抗病能力;同時,要控制用水量,避免過度灌溉,尤其是要杜絕漫灌方式,以減少田間濕度,創造不利于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收獲時,應選擇晴天進行,以降低病害傳播的風險。此外,及早噴藥預防也是防控炭疽病的關鍵環節,在病害發生初期或易感期,可交替噴施 30% 醚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 .80% 福·福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以及 70% 甲基硫菌靈與 75% 百菌清按1:1比例混合的1000倍液,這些藥劑能夠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降低炭疽病的發生概率。
⑦ 大蒜菌核病的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菌核病,作為大蒜種植過程中的一大威脅,其破壞力不容小觀。此病害主要侵襲大蒜的假莖基部,且往往隱藏于地膜之下,難以被及時發現,病害初現時,受害部位會如被水浸潤般出現病斑,色澤由淡轉暗,最終變為灰白色,并伴隨潰瘍與腐爛現象,同時散發出濃烈的蒜臭味,這是病害發展的明顯信號。若未能及時控制,病害將進一步蔓延,導致大蒜葉鞘腐爛,進而影響到上部葉片,葉片會逐漸失去生機,從萎蔫到黃化,最終走向枯死。更為嚴重的是,病害還會波及蒜的根部,根須與根盤均會遭受侵蝕,出現腐爛現象,蒜瓣也因此變得松散易落。在連年重茬種植的老蒜區,菌核病的發生尤為頻繁且嚴重,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區域病原菌的基數較大,為病害的滋生提供了溫床,為了有效應對這一病害,種植者需密切關注大蒜的生長狀況,一旦發現病害跡象,應立即采取措施。推薦使用如 40% 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 70% 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藥劑進行噴淋防治,以遏制病害的進一步擴散,保護大蒜的健康成長。
2、大蒜蟲害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① 蔥地種蠅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蔥地種蠅是大蒜種植中的一大害蟲,其幼蟲對大蒜鱗莖的危害尤為嚴重,幼蟲會鉆入播下的大蒜鱗莖中,將其蛀食成孔洞,導致鱗莖腐爛、葉片枯黃、凋萎甚至致死,進而造成田間缺苗斷壟,嚴重影響大蒜的產量和品質。為了有效控制蔥地種蠅的危害,應采取以成蟲防治為主、幼蟲防治為輔的策略,力求在成蟲產卵前將其大部分消滅,在播種前的防治工作中,可以將糞肥與藥劑混拌使用,具體做法是將 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與糞肥混拌均勻,并堆悶一段時間后再施用,以有效殺滅糞肥中可能攜帶的種蠅蟲卵和幼蟲。在成蟲盛發期,應選用高效低毒的藥劑進行防治。推薦在上午9~10點,當成蟲活動較為頻繁時,噴灑10% 烯啶蟲胺可溶性液劑4000倍液、 .1.8% 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 20% 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于植株和株間地面上,為確保防治效果,應每隔7~10d噴灑1次,連續噴灑2次。通過綜合應用這些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蔥地種蠅的危害,保障大蒜的健康生長。
② 蔥斑潛蠅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蔥斑潛蠅是危害大蒜葉片的一種重要害蟲,其幼蟲在葉片內部蛀食,導致受害葉片逐漸變黃并枯萎,嚴重削弱了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進而使得大蒜的產量和品質大幅下滑,為了有效防控蔥斑潛蠅,需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在農業防治方面,收獲后應迅速清除田間的殘株敗葉,并進行深翻處理,以破壞害蟲的越冬場所,減少蟲源基數,此外,化學防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建議選用 1% 阿維·高氯乳油1500倍液或 15% 阿維·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這些藥劑能夠有效殺滅潛蠅幼蟲,保護大蒜葉片免受侵害,從而確保大蒜的健康生長和高產優質。
③ 蔥薊馬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蔥薊馬是大蒜生長期間的一種常見害蟲,其成蟲和若蟲通過銼吸植株的嫩芽,對大蒜造成嚴重危害,受害后,心葉無法正常張開,葉片生長出現畸形、扭曲,甚至枯萎死亡,嚴重影響大蒜的產量和品質。為有效防控蔥薊馬,需采取綜合措施,農業防治方面,播前應深翻耕地,以殺死越冬的蟲體;同時,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蟲源。化學防治方面,可選用 20% 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 1% 阿維·高氯乳油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這些藥劑對蔥薊馬具有良好的殺滅效果,能有效保護大蒜植株免受侵害,確保大蒜的健康生長。
④ 蒜蛆的危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蒜蛆是大蒜種植中一種常見的地下害蟲,其發病率較高,對大蒜的生長造成嚴重影響,蒜蛆會蛀食大蒜的鱗莖,導致受害部位逐漸腐爛,進而使大蒜植株地上部分變得矮小,葉片枯黃,甚至整株死亡,這種害蟲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會快速繁殖發育,對大蒜形成更大的危害,尤其在白天中午時分,蒜蛆活動最為頻繁,危害性也最大。剛耕翻的潮濕土壤更是吸引了大量害蟲在此產卵,進一步加劇了蒜蛆的危害。為了有效防治蒜蛆,需采取綜合防治技術,要加強肥料管理,合理施肥,避免過量施用氮肥,以減少害蟲的滋生環境,在施肥時,可結合深耕深翻,將肥料施入土壤深層,同時殺滅田間土壤內的蟲卵,降低害蟲基數。其次,播種時可在溝內撒施適量的草木灰,草木灰具有殺蟲作用,能夠起到一定的預防效果,此外,大蒜收獲后要及時燒毀殘留在田間的病殘體,減少害蟲的越冬場所。在化學防治方面,建議在越冬前澆灌1次越冬水,并撒施適量的毒死蜱等殺蟲劑,以殺滅田間殘留的害蟲,一旦發現蒜蛆危害,應及時交替噴灌 50% 辛硫磷1000倍液 ,48% 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和 90% 敵百蟲1000倍液,這些藥劑應每隔1周使用1次,連續使用2~3次,以確保蒜蛆得到有效控制,通過綜合運用這些防治策略,能夠顯著減少蒜蛆造成的損害,確保大蒜的健康生長及產量的穩定與提高。
二、大蒜病蟲害綜合防治體系的構建
1、大蒜監測預警系統的建立
為有效防控大蒜病蟲害,建立一套完善的監測預警系統至關重要,首先,需在大蒜種植區域設置固定的病蟲害監測點,定期收集病蟲害發生的數據,包括種類、數量、危害程度等。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田間環境因子,如溫度、濕度、光照等,這些因子與病蟲害的發生密切相關。同時,結合歷史數據和氣象預報,建立病蟲害預測模型,對可能發生的病蟲害進行提前預警,預警信息應及時發布給農戶,包括病蟲害類型、預計發生時間、危害程度及建議的防治措施,以便農戶能夠提前做好防治準備,減少病蟲害對大蒜生產的影響。
2、大蒜病蟲害防治技術的集成與應用
在大蒜病蟲害綜合防治中,防治技術的集成與應用是關鍵,針對大蒜的主要病蟲害,應篩選出高效低毒的化學藥劑,并明確其最佳使用濃度和施用方法,同時,推廣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術,如利用天敵昆蟲控制害蟲,使用黃板誘殺蚜蟲等,為提高防治效果,應研究不同防治技術的協同作用,制定綜合防治方案。例如,在病蟲害高發期,可將化學藥劑與生物防治相結合,先使用生物制劑降低害蟲數量,再適時噴施化學藥劑進行徹底防治,此外,還應注重防治技術的更新換代,及時引進和試驗新的防治技術,不斷提高大蒜病蟲害的防治水平。
總之,大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及防治體系的構建是大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科學合理地運用綜合防治技術,針對不同病蟲害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同時,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系統和防治技術集成應用機制,能夠進一步提高大蒜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確保大蒜的產量和品質,因此,蒜農和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大蒜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為大蒜產業的繁榮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274509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東明集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