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云杉作為青海省天然林主要組成樹種之一,具有耐寒、耐蔭、耐瘠薄等生物學特性,是改善生態環境、涵養水源與保持水土的重要樹種,然而,近年來隨著青海云杉造林面積的持續增加,病蟲害問題也日益嚴重,對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長和林業發展構成了威脅,因此,掌握青海云杉的繁育關鍵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對于提高青海云杉的繁育成功率,保障其健康生長,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詳細解析了青海云杉的繁育關鍵技術,同時,針對青海云杉常見的病蟲害,提出了相應的防治策略,旨在提高青海云杉的繁育成功率,保障其健康生長,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一、青海云杉生物學特征
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Kom),作為松科云杉屬的一種常綠大喬木,其生長特性與形態表現均展現出獨特的魅力。植株高度可達 25m ,胸徑能擴展至 60cm ,樹冠形態優雅,呈圓錐狀,顏色為灰藍綠色,為景觀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風采,其樹皮具有獨特的鱗狀開裂特征,一年生嫩枝在生長初期呈現出淡綠黃色,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轉變為粉紅黃色乃至粉紅褐色,為植株增添了豐富的色彩變化。青海云杉的葉片為四棱狀條形,長度介于1.2~3.5cm 之間,寬度則在 2~3mm 之間,葉片微彎或筆直,先端鈍或帶有鈍尖頭,橫切面呈現出四菱形,且四面均分布有氣孔線,這種獨特的葉片結構有助于其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和氣體交換,其花期集中在每年的4~5月,花為單性,雌雄同株,這一特性使得其在繁殖過程中具有更高的自交親和性,球果形態多樣,可為圓錐形、圓柱形或長圓狀圓柱形,成熟后下垂,長度在 7~15cm 之間,直徑則為 2~3.5em ,內含的種子長約 3.5mm ,是青海云杉繁殖的重要載體,幼果時呈現紫紅色,而球果的成熟期則在每年的9~10月。在生態適應性方面,青海云杉展現出了極強的耐寒、耐蔭和耐瘠薄能力,這使得它能夠在高海拔、氣候涼爽且濕潤的地區,以及微酸性的土壤環境中茁壯成長,然而,它對于水澇的抵抗力較弱,且抗風力不足,因此在種植和養護過程中需特別注意。
二、青海云杉繁育關鍵技術
1、青海云杉種子繁育技術
① 選地與土壤配置
在云杉的繁育過程中,種植地與土壤的配置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培育耐寒且耐陰的青海云杉時,這一環節更需精心策劃與執行,鑒于云杉對生長環境的特殊要求,必須嚴謹地挑選種植地點,并科學配置土壤,以確保幼苗能夠茁壯成長。種植地的選擇應基于云杉的生物學特性,優先考慮那些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富含有機質的區域,為優化土壤結構,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能力,通常建議在播種前一年的秋季對土地進行翻新或整理,這一過程中,需徹底清除地表的碎石及其他可能妨礙云杉生長的雜質,為云杉幼苗提供一個清潔、健康的生長環境。土壤消毒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添加適量的硫酸亞鐵,可以有效殺滅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為云杉幼苗的生長提供安全保障,同時,為了增強土壤的肥力,應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這不僅能提供必要的養分,還能改善土壤結構,促進云杉幼苗的根系發展。在土壤配置方面,應摒棄“肥沃土\"單一化的觀念,而是注重多種土壤類型的綜合運用,例如,結合云杉與菌根共生的特性,可以引入“菌根土\"以促進其根系生長;同時,加入“腐殖土”以豐富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
② 云杉種子選擇與處理
在云杉的繁育過程中,種子的選擇與處理是確保后續培育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與關鍵,對于云杉種子的篩選,需嚴格遵循其生物學特性及繁育要求,以確保種子的優良品質。在種子采集環節,應重點關注母樹的樹齡與健康狀況,理想的母樹應處于40~60年的生長周期內,且未遭受過病蟲害的侵襲,當球果由青綠色逐漸轉變為棕褐色時,標志著種子已趨近成熟,此時便是采集的最佳時機,采集后的球果需放置于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晾曬,以促進種子的自然脫落與干燥。為確保種子的播種品質,播種前的處理工作同樣至關重要,在正式播種前一周,需進行種子的水選處理,這一步驟要求將種子置于 45% 的溫水中,利用水的浮力原理,將飽滿度較低、質量不佳的種子有效過濾掉,從而保留下質地優良、活力充沛的種子。為了進一步提升種子的萌發率與抗逆性,可采用沙藏處理的方法,根據種子的數量,取兩倍量的干凈細沙與種子充分混合,確保每粒種子都能被細沙均勻包裹。在此過程中,需嚴格控制種子的濕度,保持在60% 左右為最佳,通過定期的檢查與翻動,確保種子與沙子的均勻混合與透氣。當觀察到半數以上的種子出現破裂現象時,即表明種子已具備播種條件,此時可進行后續的播種工作。
2、青海云杉扦插繁育技術
① 青海云杉插穗采集和處理
青海云杉的插穗采集與處理工作,是確保扦插繁殖成功的重要步驟,為獲取高質量的插穗,應選取至少6年生、生長健壯且無病蟲害的苗木作為母株,這些苗木應已完全木質化,以保證插穗的堅韌與活力。采集插穗的最佳時機是在秋末冬初或次年春季樹葉萌動之前,此時插穗的生理狀態最為適宜,而為了提高插穗的成活率,通常推薦在4月中上旬進行采集。采集后的插穗需立即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并使用浸泡了清水的海綿進行覆蓋,以保持其新鮮度與活力。在處理插穗時,應使用鋒利的快刀片將基部修剪平整,確保切口平滑無損傷,插穗的長度應控制在 5~8cm 之間,以便于扦插與后續管理,每30根插穗可捆成一捆,以便于后續處理與運輸。為進一步提升插穗的生根能力,可使用ABT激素進行處理,具體操作為:將插穗浸泡在濃度為150mg/kg 的ABT激素溶液中,浸泡時間為12h,經過這樣處理的插穗,其生根率與成活率將得到顯著提升,為青海云杉的扦插繁殖奠定堅實基礎。
② 青海云杉苗圃地選擇
青海云杉的苗圃地選擇需嚴謹細致,以滿足其對土壤的高要求,理想的苗圃地應具備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條件,且地勢平坦、光照充足,以便于管理與苗木生長,選定苗圃后,需立即進行灌溉作業,確保土壤保持適宜的濕度,為苗木的生根發芽創造有利條件。底肥的施人是苗圃地準備的關鍵環節,為確保苗木獲得充足的養分,應施入足量的有機肥,一般推薦施肥量為完全腐熟的有機肥 30t/hm2 ,同時輔以復合肥 275kg/hm2 ,以提供全面的營養支持,為預防土壤病蟲害,還需使用硫酸亞鐵進行消毒處理,用量控制在 150kg/hm2 。扦插前,需對苗圃地進行全面整地,確保土壤細碎、平整,便于后續扦插操作與苗木管理,考慮到春季育苗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氣候寒冷問題,應搭建簡易大棚以保溫保濕,大棚應呈南北走向,利用木棍作為支撐,木棍長度需達到 2m 以上,理入王壤 40cm ,且木棍間距設置為 4m ,以確保大棚的穩定與通風,為增強大棚的保溫效果,可選擇經過打磨的長8m 寬 5cm 的竹片,將其兩側埋入土中,形成緊密的覆蓋層,為青海云杉的扦插育苗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
③ 青海云杉整條扦插
青海云杉的扦插工作對于其繁育成效至關重要,它直接關聯到插穗的成活率與后續生長狀況,通常,扦插活動宜在5月下旬啟動,此時氣溫穩定在 15~20% 之間,為插穗提供了理想的生根發芽環境,確保了較高的成活率。在扦插前,需使用多菌靈溶液對插穗及土壤進行全面消毒,以有效預防病蟲害的侵襲,扦插時,應嚴格遵循既定的行株距規范,即 10cm×15cm ,確保每株苗木都能獲得充足的生長空間,扦插深度需精確控制在 4~5cm ,既保證了插穗的穩定生長,又避免了過深或過淺帶來的不利影響。完成扦插后,需立即進行一次透徹的灌溉,讓土壤與插穗充分接觸,為插穗的生根發芽提供必要的水分支持,從而奠定青海云杉健康生長的良好基礎。
④ 做好青海云杉苗床管理工作
在青海云杉插穗生根的初期階段,即生根后的首月內,需對苗床溫度進行精細調控。日間溫度需維持在 25°C 以下,以避免高溫對插穗造成不利影響;而夜間溫度則不得低于 8°C ,確保插穗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穩健生長,扦插生根后約2~3周,可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管理策略。在扦插后的12個月內,需根據天氣狀況科學設定自動噴霧系統的工作參數。晴朗天氣時,噴霧應于上午9點正式啟動,之后每隔1h噴霧1次,每次持續1min;中午12點后,噴霧頻率增加至每1次 ?30min ,每次仍持續 1min 直至下午6點,最后一次噴霧需延長至 2min ,隨后停止。當扦插時間達到3~4個月后,噴霧時間調整為上午9點至下午6點,每隔1h噴霧1次,每次持續 1min 。在陰雨天氣及夜間,應暫停噴霧操作,此時需結合大棚內苗床的濕度狀況,適時補充水分,以確保苗床土壤的相對濕度穩定在 50%~90% 之間,為青海云杉插穗的茁壯成長提供優越的環境條件。
⑤ 青海云杉合理灌溉施肥
青海云杉插穗成活并生長至3個月后,需進入精細的灌溉與施肥管理階段,此時,應依據苗木的生長狀況及土壤濕度,精準把控施肥灌溉的量與頻次,當插穗穩定成活后,應減少灌溉量,以維持土壤微濕狀態。進人7月,隨著青海云杉地上與地下部分的迅速生長,以及外界氣溫的升高與蒸發量的增大,需根據實際情況增加灌溉頻次,通常每周灌溉1次,但需注意控制灌溉量,以防濕度過大導致根部腐爛。進入8月后,應適當控制灌溉與施肥,避免苗木過度生長而影響其正常越冬,在施肥方面,扦插當年青海云杉一般可施肥2次。首次施肥在6月中旬,當苗木處于正常生長期且高度達到 10~30cm 時,追施尿素 225~300kg/hm2 第2次施肥則在7月中下旬進行,追施尿素 370kg/hm2 ,此外,日常還需做好苗床的除草與松土工作,以消除雜草對養分的競爭,并保持土壤的疏松透氣,為青海云杉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條件。
三、青海云杉病蟲害防治策略
1、青海云杉常見病害的防治
① 立枯病的發生與防治
立枯病作為青海云杉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大威脅,其防治工作至關重要,為有效遏制立枯病的發生,需采取一系列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選種是防治立枯病的第一道關卡。工作人員應精心挑選優質種子,并進行妥善的冬藏處理,在播種前,利用水選法去除癟粒與雜物,隨后用 0.5% 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2h,以殺滅潛藏的病菌。科學的整地工作同樣不可或缺,應選擇土壤肥沃、排水便利、透氣性良好的地塊作為苗圃,為青海云杉的生長提供優越的環境條件,同時,合理施肥與灌溉也是預防立枯病的關鍵環節,應均勻施加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并根據苗木生長需求及時調整施肥與灌溉計劃。一旦發現立枯病病株,需立即進行集中處理,可采用 70% 敵克松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對病苗進行灌根處理,每隔10d灌根1次,連續灌根2~3次,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② 葉銹病的發生與防治
葉銹病作為青海云杉常見的病害之一,其發病率高且初期癥狀隱蔽,往往難以被及時發現,為有效應對這一挑戰,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采取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措施。在農業防治方面,在苗床上方(約距離地面 50cm 高處)搭建塑料膜拱棚,并保持拱棚兩端的開放狀態,這樣的設計既能為苗木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又能有效阻隔外部病菌的侵入,從而降低葉銹病的發生概率。同時,加強林區的巡視工作也至關重要,需定期巡查,及時發現并修剪病枝,將其帶出林區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阻斷病菌的蔓延路徑,確保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長。在藥物防治方面,一旦青海云杉感染葉銹病,需立即采取行動,可選用 95% 敵銹鈉或 20% 粉銹寧200倍液進行噴施治療,為確保治療效果,需每隔7d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2、青海云杉蟲害防治的發生與防治
① 小蠹蟲的發生與防治
在青海云杉的生長發育階段,小蠹蟲的出現往往會對林木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致樹木衰弱死亡,為有效應對這一蟲害,需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一旦發現有小蠹蟲寄生的林木,應立即伐除并運出林區,進行剝皮或藥劑熏蒸處理,以徹底消滅蟲源,防止其幼蟲孵化、成蟲羽化后對林木造成二次侵害。在小蠹蟲高發期前一周,應在林區邊緣的空地處設置信息素誘捕器,利用誘捕器有效誘殺害蟲,確保在蟲害初期就能得到及時控制,在小蠹蟲危害初期,即其產卵期,可選擇部分衰弱的青海云杉進行剝皮處理,作為誘餌木吸引害蟲。同時,針對樹干上的蟲孔,可噴施 30% 氯氰菊酯50倍液或 45% 氧化樂果乳油100倍液進行防治,若小蠹蟲已進入危害期,則需使用更高濃度的藥液,如 30% 氯氰菊酯500倍液或 45% 氧化樂果乳油500~1000倍液,采用噴霧方式對樹干進行全面處理,以徹底防治小蠹蟲對青海云杉的侵害。
② 云杉梢斑螟的發生與防治
云杉梢斑螟對青海云杉的危害不容小,其幼蟲啃食嫩梢,導致樹梢彎曲鉤狀,且被糞便、蛀屑覆蓋,樹冠隨之呈現紅褐色,長期受害的青海云杉,樹冠會禿頂,枯稍密布,嚴重影響林木生長。為有效防治云杉梢斑螟,建議均勻噴施 25% 滅幼脲懸浮劑800倍液,每7d噴施1次,連續2~3次即可達到最佳效果,同時,結合使用煙霧劑、殺蟲燈等物理方法,可有效殺死存活的害蟲,進一步提升防治效果,確保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長。
③ 松天牛的發生與防治
松天牛作為多種松類植物的大敵,其幼蟲蛀蝕行為對青海云杉構成了嚴重威脅,為有效防治松天牛,需采取針對性措施,在幼蟲孵化期,建議噴施 40% 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 25% 國科3號200倍液,每5d噴施1次,連續2~3次即可達到最佳防治效果。當幼蟲蛀入枝干后,可將磷化鋅毒簽插入蛀孔,以毒殺幼蟲,此外,在松天牛成蟲羽化期、羽化盛期后7d內以及羽化后期,應分別噴施一次 50% 殺螟松200倍液,確保噴藥全面、不留死角,從而有效遏制松天牛對青海云杉的危害。
總之,青海云杉的繁育與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任務,通過科學的繁育關鍵技術,如精心選地與土壤配置、嚴格的種子選擇與處理、細致的扦插繁育技術,可以有效提高青海云杉的繁育成功率。同時,針對青海云杉常見的病蟲害,采取針對性的防治策略,如立枯病、葉銹病的綜合防治,以及小蠹蟲、云杉梢斑螟、松天牛等蟲害的有效控制,能夠確保青海云杉的健康生長,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為青海云杉的繁育與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210059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松多林場)
